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肉种鸡笼养配套技术□李安华为尽快使我国的肉种鸡笼养从地面或棚架饲养转向现代、高效、节粮密集笼养,经研究、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肉种鸡笼养必须采用配套技术。选择合适的笼具、种鸡限制饲养与适时开产、满足种鸡产蛋营养需要、采用人工授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及保证...  相似文献   

2.
饲养肉种鸡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优质蛋白和种蛋受精率,肉种鸡管理任务是解决肉用鸡产肉与产蛋的矛盾,关键措施是使肉用鸡在育成与产蛋期体重合适,发育均匀一致,开产时间整齐,产蛋曲线升得快而高。  相似文献   

3.
肉种鸡全程笼养技术□宋安江肉种鸡笼养符合肉种鸡的生物学特性,全程笼养使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决定肉种鸡笼养成败的关键是,鸡场必须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笼具的设计与安装必须合理,选择适合肉种鸡笼养需要的添加剂是肉种鸡生产性能发挥良好的保证,与笼养相配套的饲...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笼养肉种鸡下笼后不同饲养密度和活动空间对其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为肉种鸡的合理淘汰提供科学有效方案。【方法】选取产蛋率和体重接近的60周龄待淘汰肉种鸡(L系母鸡),设平养组[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和笼养组(处理Ⅳ),各处理均为45只,3个重复;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淘汰肉种鸡分别放养于密度为3.750、1.875和1.875只/m2的平养鸡舍内,其中处理Ⅲ设计栖架和沙浴福利养殖方式。饲养10周后测定、分析各处理淘汰肉种鸡的运动量、生产性能和肠道性能,筛选适宜淘汰肉种鸡的饲养密度和活动空间。【结果】平养组各处理淘汰肉种鸡的运动步数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下同),但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Ⅰ的运动步数依次显著递减;笼养组淘汰肉种鸡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和死淘率均显著高于平养组各处理,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则相反;70周龄时处理Ⅲ淘汰肉种鸡的产蛋率、日采食量和日产蛋量显著高于处理Ⅰ,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处理Ⅱ;笼养组淘汰肉种鸡的蛋壳强度和蛋黄重显著低于平养组各处理,处理Ⅰ淘汰肉种鸡的蛋壳强度显著低于处理Ⅲ;70周龄时,相比于笼养组,平养组各处理淘汰肉种...  相似文献   

5.
种鸡在整个饲养期间比商品鸡要求严格,尤其是在18~36周龄,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期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机体处于生理转折阶段,其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而细致,这对于种鸡群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及保持较高受精率有重要意义。开产到产蛋高峰期,如限饲过度会影响种鸡生殖系统发育,营养储备不足,若限饲失控则易致种鸡过肥;开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动物福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父母代蛋种鸡养殖企业选择本交笼养模式,本交笼养模式具有低劳动力成本、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开展规模化、现代管理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蛋种鸡本交笼养的饲养管理以及设备研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养殖工艺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蛋种鸡的生产性能。该文综述了蛋种鸡本交笼养现状、设备研发以及养殖工艺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蛋种鸡本交笼养殖发展和设施设备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宝(Redbro)父母代肉种鸡全程笼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批红宝 (Redbro)父母代肉种鸡共 1173 9套进行全程笼养 ,并与地面平养鸡群的标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育雏期的成活率、均匀度均能达到标准指标 ;育成期的均匀度、产蛋合格率低于标准指标 ;育成期的平均体重高于标准指标 ;而产种蛋的总数、合格蛋数和种蛋的受精率均高于标准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笼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肉种鸡产蛋高峰后的减料肉种鸡产蛋高峰后的减料是目前种鸡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环,也是关系到种鸡一生生产水平的极重要的技术措施。生产者都清楚,种鸡全程减料量为高峰料量的15%,但是如何将这15%的料量减得恰到好处,却是众说纷纭。英国罗斯公司认为,以...  相似文献   

9.
蛋用型种鸡的过渡期一般是指19-22周龄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种鸡基本完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也是要从生长发育阶段向产蛋期产蛋生理上的过渡,是进入开产日龄前的重要生理时期(群体日产蛋率达50%)。对于这一特殊的关键阶段,如果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保证群鸡获得合适的开产日龄,同时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获得合格种蛋数量,提高种鸡的繁殖力,相反则会出现产蛋期产蛋量低.高峰期持续短,产蛋平平,严重的影响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鸡血管瘤型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一种肿瘤性疾病,瘤壁破裂后引起流血不止,造成贫血死亡。一、流行特点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小范围发生,常发生于开产前后的肉种鸡、蛋种鸡和商品蛋鸡。少数发生在蛋雏鸡和肉仔鸡。不同商品代鸡场由于引种场不同,发病情况有很大差异。二、临床表现发病后个别鸡出现消瘦,有的突发严重贫血死亡,每天出现个别死亡,产蛋高峰期出现死亡倍增现象。蛋层达不到正常水  相似文献   

11.
肉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对后续种鸡产蛋性能及使用年限有重要影响,育成阶段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也是改善肉种鸡经济效益的关键.通常肉种鸡育成阶段是指种鸡7~22周龄,即肉种鸡从育雏栏舍转出后到初产的养殖阶段,主要需要做好肉种鸡的体重、均匀度控制.文章对肉种鸡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肉种鸡科学饲养及我国肉鸡养殖产业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发展,肉种鸡的饲养方式已从过去的地面散养转向高效密集笼养。目前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技术,往往生产水平低,达不到笼养高产高效益的目的。因此,为促进我国肉种鸡笼养的发展,现把多年来从事肉种鸡笼养科研与生产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笼具由于肉种鸡笼养发展迅速,不少用户采用中型或轻型蛋鸡笼饲养肉种鸡。其缺点是笼具参数不合理,笼具上网格致密,笼高度不够,鸡只活动不便,特别是在有应激因素时,鸡头颈伸出,难以回缩,发生吊死,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蛋用种鸡小群笼养工艺及其设备在我国是首次研制。我国当前工厂化养鸡种鸡场的建场投资过高,其主要原因是饲养密度低(0.2m~2/只),设备费用大,国产商品价格为15.2—20元/只。种鸡小群笼养(公母同笼自然交配,不设产蛋箱),比落地散养,网上平养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比人工授精小笼饲养技术操作简便。针对当前我国种鸡场设备费用高、种鸡占地面积大及人工授精技术要求高不便于推广等问题,进行了蛋用种鸡小群笼养工艺及其设备的研制。在经过试装和小群饲养试验,摸索出了饲养管理、种蛋收集的技术要点,取得了种蛋受精率、破蛋率及鸡笼设计的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鸡小群笼养饲养工艺方案和笼具设备试制图纸。  相似文献   

14.
该病主要发生于笼养处于高产期的蛋鸡群,或垫料平养的处于高产期的肉种鸡群。病因①笼养鸡运动量受限制,又摄入过高的能量饲料;②平面垫料饲养的肉种鸡在育成期没能很好的限制饲养,育成期体重超标,产蛋期又饲喂高能量饲料;④有些学者认为,某些亲脂性因子、蛋氨酸、胆碱和维生素B12与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生有关;④也有些人认为微量元素硒、生物素与该病的发生也有关系;⑤炎热的夏天会促进本病的发生。症状及病理变化产蛋高峰期突然产蛋下降,食欲减少,死亡数不到5%,死鸡通常是高产营养好的肥胖母鸡、肝脏肿大,多脂而质地脆、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拉萨白鸡笼养与散养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的(3周龄)且体重相近的拉萨白鸡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2组,一组散养,一组笼养,每组600羽,且公母各半,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羽,笼养组的分3层饲养,上、中、下,每个笼子里4羽鸡,公母随机分配,每一层放200羽。从3~6周龄,饲喂正大育雏期饲料,从7~20周龄,饲喂正大育成期饲料,21周龄开始饲喂产蛋期饲料。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3周龄体重、6周龄体重、18周龄体重、开产体重、43周龄体重、见蛋日龄、开产日龄(产蛋达到50%)、开产蛋重、43周龄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总产蛋数、平均产蛋数、平均产蛋率、料蛋比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散养组的拉萨白鸡(6周龄、18周龄、开产)公鸡体重、母鸡体重均低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散养组的拉萨白鸡43周龄的公鸡体重高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且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母鸡体重低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见蛋日龄比散养组的提前8 d;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开产日龄(产蛋达到50%)比散养组的提前27 d;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开产蛋重比散养组的高0. 49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43周龄蛋重比笼养组的高0. 04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比散养组的低14. 40 g,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公鸡的平均日增重比笼养组的高0. 07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母鸡的平均日增重比散养组的高0. 08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总产蛋数比散养组的多4343枚;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产蛋数为78. 85枚,笼养组的拉萨白鸡平均产蛋数为95. 76枚,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产蛋率为27. 67%,笼养组的拉萨白鸡平均产蛋率为34. 20%,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和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料蛋比分别为:4. 67、3. 51,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本研究为拉萨白鸡今后的养殖方式提供一个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种鸡预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母鸡能否适时开产,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提高种蛋入孵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1预产期母鸡的生理特点 1.1生殖系统快速发育,第二性征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肉鸡业的发展,种鸡饲养户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地鸡场的饲养方式,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饲料来源及设备条件不同,产蛋率差别很大。在实践中,肉种鸡达到产蛋高峰后,随着周龄的增长产蛋率逐渐下降。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饲养管理、饲喂时间、应激影响、营养、光照、温度、通风条件等都是影响肉种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笼养种鸡育种信息记录的需要,设计了自动称重、自动蛋壳喷码标记系统,克服了传统养殖设备只能集蛋不能记录的难题。通过在集蛋传送带上分割出独立隔间,利用RFID标签对每个独立隔间进行标记并建立起与笼养种鸡个体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控制传送带以"stop-and-wait"模式运行,称重传感器在传送带"等停"期间实现对蛋质量的快速称量和记录。设计了鸡蛋姿态调整装置,将传送带上的鸡蛋由无序姿态调整为有序姿态之后,利用喷码打印技术将种鸡个体编号信息以无接触的方式喷印到对应蛋壳上。系统以在线方式自动记录的蛋质量、蛋编号等数据可用于种鸡个体的料蛋比、产蛋性能的分析与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蛋质量称量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0.7%,蛋鸡个体产蛋识别的准确率达100%,同时减少了记录环节的人力需求,避免了人工作业可能对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该研究提高了种鸡个体产蛋信息记录的精确性,为种鸡繁育中科研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郑州红鸡,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所用国外的新汉夏鸡和我省的固始鸡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一种蛋、肉兼用型优良鸡种。这种鸡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肉细嫩、味鲜美;母鸡200天左右产蛋,年产蛋180个,每个蛋重一两一钱。  相似文献   

20.
限制饲养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的核心技术,导致肉种鸡饲养的失败除疾病因素外,都与限制饲养有关.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符合,其关键是确定每周适宜的饲喂量.判断限制饲养成败与否有二个指标,一是开产体重,二是鸡群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