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玉米倒伏现象,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减产程度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甚至减产30%以上。现针对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尽量减少玉米生产中倒伏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河西灌区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临泽县达80%以上。近年来,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预防玉米倒伏,应采取合理、科学的栽培措施,发生倒伏后,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豫东地区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在300150万平方米以上,该区是河南省主要夏玉米种植区。近几年,随着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和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密度逐渐增加,这就使玉米发生倒伏的几率大大增加。倒伏发生的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个别严重的情况几乎绝收。对此,通过调查分析,本文总结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方法和补救措施。一、玉米倒伏的类型根据近几年玉米倒伏的特点,豫东地区玉米  相似文献   

4.
随着夏玉米种植方法的改进和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玉米倒伏问题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品种、耕作、施肥、种植密度、病虫害等因素均可造成玉米倒伏,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如选择抗倒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控等,能有效地防止夏玉米倒伏。  相似文献   

5.
玉米空杆、倒伏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生产过程中,空杆、倒伏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玉米减产10%以上,有的可达20%~30%。因地制宜针对空杆、倒伏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玉米增产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6.
试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宝清县主要种植作物,年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生产上经常发生倒伏现象。因为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40%。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目前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倒伏是造成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玉米高产栽培中,防止玉米倒伏成为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在黄淮海平原是一个典型的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的生产村,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七八月份,暴风雨等气象灾害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导致湖北夏玉米减产的非生物胁迫因子,对指导湖北省夏玉米生产和选育适应湖北省气候条件的夏玉米品种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温、降雨和大风引起的倒伏会影响结实性和降低有效穗数,这是导致湖北省夏玉米严重减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省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上经常发生空秆倒伏现象。因为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40%。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目前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是河北省的主栽作物,产量的高低关系着粮食的安全问题。影响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是倒伏问题。随着耐密性强的品种在河北省各地的推广种植,农民的种植习惯已发生了大的变化,种植密度多以密为主,非常容易遭受暴风雨的危害,导致大面积倒伏,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夏玉米倒伏。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倒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今年表现尤为突出,枣强县2008年玉米倒伏面积有140hm2,据田间调查减产幅度为20%~55%.根据对今年玉米倒伏情况的调查,现将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夏玉米粒期不同时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相同品种不同时期倒伏对千粒重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月10日倒伏的郑单958千粒重201.8-215.5g,较常年千粒重300g,降低84.5~98.2g,减产28.2%吗2.7%。8月16日倒伏的千粒重228.0-248.3g,较常年降低51.7~72.0g,减产17.2%-24.0%。8月28日倒伏的千粒重273-285g,较常年下降15-27g,减产5.0%~9.0%。倒伏后采取应变措施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损失,为玉米生产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家润 《河南农业》2014,(17):32-32
<正>驻马店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46万hm2左右,是河南玉米重点生产地区之一。玉米的倒伏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每年因倒伏造成玉米减产5%~25%。玉米倒伏率每增加1%,则会减产7kg/667m2左右。倒伏已经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几年,根据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我们总结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一、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一)气候因素驻马店处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区,常年夏玉米生育  相似文献   

14.
玉米倒伏、秃尖始终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玉米生育期中常常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大风、暴雨、拔节期雨水过多或干旱等)而使玉米倒伏、秃尖。平常年份可给玉米造成10%~15%的减产。重要年份减产比例会更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市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占我市总耕地面积50%以上。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对我市农业经济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品种多而杂,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倒伏现象越来越严重,据宁安市农业推广中心2010年对全市12个乡镇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市玉米倒伏面积占全市玉米总面积的5.7%。倒伏减产轻的5%-10%,严重倒伏减产30%-50%,防治玉米倒伏,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市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占我市总耕地面积50%以上.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对我市农业经济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品种多而杂,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倒伏现象越来越严重,据宁安市农业推广中心2010年对全市12个乡镇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市玉米倒伏面积占全市玉米总面积的5.7%.倒伏减产轻的5%-10%,严重倒伏减产30%-50%,防治玉米倒伏,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夏玉米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进行倒伏试验,在根倒伏、茎折2种倒伏方式倒伏后3和7 d进行人工扶植,比较不同倒伏方式的产量损失和不同扶植方式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灌浆前期,玉米根倒后扶起的比不扶的产量高,倒伏后3 d扶植减产率为18.90%,7 d扶植减产率为11.71%,而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4.80%;茎折倒伏,3 d后扶植减产率达40.41%,7 d后扶植减产率达42.87%,而茎折后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1.80%。在灌浆后期,根倒扶起的和不扶的产量差别不大;茎折后,不扶的产量和百粒重均比扶起的高很多;茎折后不扶的减产率仅有3.79%,而3和7 d扶起的减产率分别为18.54%和13.36%。因此,在灌浆前期,根倒后要及时扶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灌浆后期根倒可以不扶,任何时期的茎折倒伏都不要扶植。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夏玉米倒伏灾害灾损评估模型,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一、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特点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分为根倒、弯倒、茎倒.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 ~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玉米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 m,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从立地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夏玉米在成熟收获前,时常遇到狂风暴雨,造成大面积的倒伏,籽粒干瘪,秃尖现象增多,减产严重,经济效益大减。农民对此却非常无奈,认为主要是恶劣天气造成的倒伏。其实,夏玉米的抗倒性除了与品种、恶劣天气、土质等因素有关外,一些不当的栽培管理及施肥习惯也大大加重了玉米的倒伏。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晶  刘中杰 《新农业》2014,(7):13-13
辽宁省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但是倒伏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倒伏发生的时期和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的影响。据调查,轻度倒伏可使玉米减产5%~10%,严重者达到30%~50%,甚至绝产。为此,本文就当前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该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