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浅山区陡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营造和植被恢复的难点地区。通过造林试验,总结出该区域造林技术包括:在造林前,上一年度雨季前采取雨水集流短水平阶整地,造林坑在坡面上呈品字型排列等,柠条为适宜该区域造林的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浅山区沙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沙产业的特点和祁连山浅山区沙产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祁连山浅山区沙产业发展的障碍;提出了促进祁连山浅山区沙产业发展的5条措施。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干旱山地由于水热关系不协调 ,造林难度很大。采取覆盖措施造林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造林 ,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温度 ,而且覆盖地膜造林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2 4 2 % ,同时乡土灌木移栽后穴内覆盖草皮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6 %~ 9%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调节水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沙棘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的生态水文功能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在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0年生沙棘林在郁闭度为0.7~0.8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39.3%;枯枝落叶层厚度平均在1~3cm,枯落物质量22t·hm-2,水容重为干质量的2.12~4.25倍;蓄水量达13.65~23.37t·hm-2;林地0~20cm土壤的初渗率为16.165mm·min-1,是对照区的8.7倍;稳渗率为2.4mm·min-1,是对照区的2.53倍。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出了适宜祁连山海拔2000~2500m浅山区红地球葡萄设施延后栽培过程中的温室建造与苗木定植、葡萄开花前、开花后及采收后的树体管理、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浅山区潜在的土地、气候资源丰富,在祁连山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了祁连山浅山区自然社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和步骤,提出了天然植被恢复与重建的6条基本理论和对策以及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祁连山浅山区甘肃省张掖市引入白扦(Picea meyeri Rehd.et Wils.)和青杄(Picea wilsonii Mast.)进行引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扦引种后成活率高,适应性较强,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白扦的成活率低于青扦,生长速度比青扦慢,抗性略低于青扦。青扦耐旱性强,抗盐碱,生长快,白扦生长缓慢,喜湿润、喜酸性土壤。在栽植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地势和用途的不同区别选择白扦或是青扦。  相似文献   

9.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hm^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hm^2,灌木丛恢复成林40hm^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hm^2,林地面积比封育增加39.9%,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森林覆盖率由封前的47.0%增长为71.8%。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特征、种间关系及分布格局的分析 ,结果表明 :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相对重要值为 10 4 .2 8% ,频度为 92 .0 0 % ,为主要优势种 ;群落内种间关系关联性不强 ,分布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独立地分享环境资源 ,种群间相互影响小 ;经各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 ,祁连山浅山区大多数种群呈聚集分布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人家处必有柏树。儿时的脚步,凡所经过的村村落落,放眼都能看到一团团高大苍翠的浓绿,它们或蜿蜒于江岸,或矗立于青草茂盛的江洲,或阴翳着老石井,或探身于池塘边,或依傍着榨油坊,或候于村边,或站在路旁……甚至那些徒剩断砖残瓦的荒僻之处,也依然突兀着三两棵时光久远的老柏,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烟火与兴旺。在我的故乡,村前高大的柏树就曾很多,差不多都是临水而居。它们的身影,一直留在我的岁月深处。  相似文献   

12.
育苗地的选择圃地的选择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量,要根据苗圃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及育苗规模来确定,苗圃地最好选在距造林地近,交通方便,劳力充足的地方,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无病虫、作业方便的地段,尽量避免使用杂草丛生,土壤板结、排灌水困难的田地,土壤厚度一般要50厘米,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1%~0.15%。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不能作苗圃地。苗圃地的区划苗圃地选择以后,须进行区划。在区划之前,首先将苗圃地进行测量,绘制出1/500~1/2000的平面图,并注明地势、水文、土壤、病虫害等情况。然后根据生产任务,各类苗木的育苗特点,树种特…  相似文献   

13.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 hm 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 hm 2,灌木丛恢复成林40 hm 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 hm2 ,林地面积比封育前增加399% ,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加20% ~30% ,森林覆盖率由封育前的470% 增长为718% 。  相似文献   

14.
在祁连山浅山区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用科学的栽培配套技术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浅山区随海拔和坡向的不同,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有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沙棘圆柏;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华北落叶松分别在海拔2 800、2 900和2 800m时有最大生长量;浅山区造林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64.3%。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在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基础上,开展了营造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营造乔灌混交林可使乔木保存率提高5~27.5%,树高生长量提高3~185%;适宜的混交比例为乔木2~3、灌木7~8;优质壮苗、水平沟整地、苗木栽植深度也影响造林效果;混交林可使土壤容重较纯林降低28.9%,贮水量增加17.3%;并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祁连山造林效果的立地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用GM(1,1)建模理论对混交林树高生长过程进行了预测;对水热条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大气降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73年以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以试区为代表的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大气降水的特性及其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年降水量呈不稳定动态变化趋势,变幅在317mm~539.7mm之间,年际差值为70.3%,其中降雪量占年降水量的3.5%;随着海拔高度每梯升100m,降水量增加4.3%,且阴、阳坡降水递增率有明显差异;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表现为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林冠截留量迥异,其中藓类青海云杉林林冠多年平均截留率为25.86%。  相似文献   

18.
<正>土匪与野牛“马步芳的部队睡觉的地方。”2017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祁连县的大红沟,仁青指着河边一片带仰角的石壁对我说。刚安装完一台红外相机,我以为仁青又找到了雪豹刨坑呢,结果是这个掌故。我看着石壁下的乱石,露出疑惑的神情。“马步芳的残兵败将,逃进这里当土匪。”“那他们吃什么呢?”“那时候野生动物多。他们打野牦牛。”“野牦牛啥时候没有的?”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降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月降水量(R,mm)与月水汽压(P,Pha)、气温(T,℃)、空气湿度(W,%)和水面蒸发(E,mm)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98.206 3 11.735 3P 1.135 0W 0.086 1E-2.294 6T,相关系数为0.948 6;(3)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2 600~3 300 m百米平均递增率为4.95%,当海拔超过3 300 m及接近山顶时,降水出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趋势;降水空间分布差异除受海拔影响外,还受坡向的影响,阴坡比阳坡降水多7%左右,处在相同海拔和坡向的植被类型差异对降水量的影响不显著;(4)模型Ⅱ能够较准确模拟流域降水动态变化,可以利用流域附近气象站降水观测值进行流域降水量估算.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东段北坡为石羊河流域的源头,自然生境特殊,动植物体系丰富,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净化调蓄等生态功能,对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文状况和水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程度呈逐渐加剧趋势,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严重威胁着流域中下游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剧的主导原因为水资源的逐渐减少,而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相对减少是水资源减少的主要方式,自然因素引起的绝对减少是次要方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是水资源相对减少的直接起因,其中农牧业活动的急增是关键因素,另外水土流失程度加剧是水资源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区域荒漠化、生态退化的直接起因,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引发和加速的角色,这种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愈发重要,是现阶段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