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区,是开阔景观生境中最具代表性物种,如今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山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卡拉麦里是我国蒙古野驴种群数量最大和最集中分布的地区,常有数十甚至成百的野驴集群活动,完全适应荒漠草原严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之中,北起乌伦古河南岸,西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缘,东到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县境、南至卡拉麦里山南麓。保护区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120公里,  相似文献   

3.
2015年7—8月,利用预设样线法对科克森山国际盘羊狩猎场盘羊准噶尔亚种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计调查样线57条,总长度631.5km,记录到盘羊675只,其中雄性239只,雌性436只。盘羊密度为1.07±0.02只·km-2,雌雄比例为1.8∶1,初步估计该狩猎场的盘羊数量在930~1 020只。在确定年龄、性别的基础上,对盘羊的年龄分布和种群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利用直观观察结合照片研究盘羊种群结构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邢睿 《森林与人类》2013,(11):34-45
卡拉麦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东缘,外表看来一片沉寂。作者在卡拉麦里保护区野外蹲守了两个多月,并多次攀登悬崖,观测并留下了完整而珍贵的金雕成长记录。拉麦里大荒原是准噶尔盆地东部一块神奇的土地,10年前我第一次在这里进行户外探险活动时就深深喜欢上这里。从火烧山、喀木斯特的216国道向东穿越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经过魔鬼城、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童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天童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小叶青冈种群的结构特征和更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叶青冈在乔木层中平均重要值达38.6%,常与杨梅叶蚊母树、木荷、米槠、交让木混生;其蓄积量占群落总蓄积量的56.4%;②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逆J型结构,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的间歇型种群,但种群仍将维持相对稳定的阶段;③小叶青冈种群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系进行更新,在不同生境中,其更新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卡拉麦里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是准噶尔盆地温带荒漠戈壁生态地理区的代表性区域。这里是中国唯一温带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也是濒危物种普氏野马的原生地、世界规模最大的野放栖息地和繁育地。创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为众多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繁衍提供了大面积保护空间,保障和维系生态系统自然演化,确保大范围自然区域内综合自然景观、生物生境区和珍贵物种得到良好保护。正在创建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将成为新疆各族群众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望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杭州西湖山区青冈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蔡飞 《林业科学》2000,36(3):67-72
本文对杭州西湖山区不同生境中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数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青冈种群呈现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的种群,但种群仍将长期维持相对稳定;(2)种群分布格局呈一定的规律性,在发育初期为集群分布,而在中后期则转变为随机分布;(3)青冈种群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系进行更新,在不同生境中,其更新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境内,分布着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盘羊,当地牧民俗称大头羊。由于盘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产生了毛色和其它方面的变异。阿拉善右旗野生盘羊有两个较大的种群,大体分布在雅布赖山中段和与此相邻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其中雅布赖山中的一支分布在以沙枣沟为中心,方圆约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个体较大、毛色为白色,由于长期在山中生活,蹄子较短。另一支分布在紧靠雅布赖山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毛色发黄,与沙漠的颜色相近,形成保护色,由于它们在松软的沙漠中活动,磨蚀作用较弱,其蹄部较长且宽。据当…  相似文献   

9.
黑白仰鼻猴分布最南部种群为龙马山种群,龙马山区域被云南松林、火烧地、耕地、村庄和牧场分割为5个相对独立的生境斑块。为了解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种群数量变化及保护现状,于2011年03月开展种群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观察法记数猴群通过开阔地时的个体数量,基于性别年龄组和空间距离,收集繁殖单元(OMU)和全雄群(AMU)的数量和组成。调查结果表明,龙马山种群数量明显增长,已达127只,共有15个OMU单元和1个AMU。成年雌性与婴猴的比值为1.42∶1,说明种群仍有新婴猴出生,但成年个体与幼年个体比值接近1∶1,说明种群处于稳定状态。综合2个比值,说明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容纳量。分析造成生境退化的显性干扰和隐性干扰。建议开展跨保护区的黑白仰鼻猴联合保护工作,以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黑白仰鼻猴和其他物种。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生态直通车     
27匹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 自然保护区放归   2001年 8月 28日上午 11时, 27匹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归大自然。据报道,放归地有丰富的水源,而且梭梭、针茅等植物较多。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成立于 1982年,位于新疆东北部地区。保护区内有 77种野生动物,以保护鹅喉羚和蒙古野驴为主。保护区的基本地形是低山丘陵,面积达 18000平方公里。 预计第二群野马的放归将在明年的 3月进行。   自 1876年野马被发现后的短短 100年间,野马遭受了大规模的狩猎、捕杀,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全世界 112个繁育中心和动物…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盘羊”称为“蟠羊”,主要源于这一物种雄兽头上有一对粗壮弯角的形态特征。它们是中国仅有的野生绵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于丘陵起伏的地带或山坡草地,尤其喜欢栖息于较为开阔的地区。目前,人工圈养繁育是濒危物种迁地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技术也可以提高盘羊繁殖率,扩大其种群数量,达到迁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对青海都兰县沟里乡和巴隆乡内岩羊(Pseudois nayaur)、白唇鹿(Gervus albirostris)、马鹿(Cervus elaphus)、盘羊(Argali sheep)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进行了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的岩羊增长了约30%,白唇鹿增长了900%,马鹿增长了约200%,盘羊下降超过80%。该研究可为县域大型有蹄类种群数据整理分析以及制定野生动物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山高任鸟飞,西域美丽的大草原是猛禽翱翔的自由王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猛禽迁徙路过卡拉麦里,还有一些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繁殖。金雕成长的第一步:跳崖新疆猛禽项目组先后承担了猎隼、金雕等国际合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西部地区开展了10年的专项调查。关于锈发金雕——布鲁库特,我有说不完的故事。"布鲁库特"是金雕的当地名称,源于突厥语系,有勇敢者之意。在卡拉麦里山G-4号金雕巢,4月有了第一枚卵。  相似文献   

16.
依托《中国主要荒漠植物群落调查》项目,对乌拉特后旗的灌木和半灌木群落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区63个样地中,有36个灌木群落,10个半灌木群落,以及15个共优半灌木、灌木群落,2个草本群落。说明灌木、半灌木为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乌拉特后旗灌木、半灌木种群以聚集型分布为主,说明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内的灌木种群由于生境条件匮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的传播种子方式;白刺与鹰爪柴种群,霸王与鹰爪柴种群在大尺度范围内,二者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二者协调共存;白刺种群与黑沙蒿种群两优势种群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为白刺与黑沙蒿种群提供环境资源的生境资源分布差异较明显,两者为争夺环境资源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以种群波动及谱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生境梭梭种群波动特征.结果表明:梭梭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前期较高,后期相对较小,出现2~4次死亡高峰期.谱分析结果显示梭梭种群自然更新过程是通过不同径级的株数分布波动来表现的,种群波动不仅有大周期,而且呈现2个以上的小周期;梭梭种群的基波主要受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多地受环境条件的左右,这与沙漠地区水分等非生物性因素制约有关.不同生境下的谱分析推绎显示,小尺度变化较大,大尺度变化逐渐趋于平稳,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相对较好的环境条件下,梭梭种群的周期性波动可在较小的取样面积实现稳定(即样地面积为4 400~5 600 m2),在相对较差的环境条件下需要较大的取样面积才能实现稳定(即样地面积为4 400~9 200 m2).因此,在进行谱分析时,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确定取样面积,才能分析最佳尺度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8.
小陇山林区濒危植物领春木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邻格子法对小陇山林区领春木种群进行野外调查,采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的领春木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领春木种群的年龄结构成正金字塔形,种群处于增长型;从整体上看,领春木种群的存活曲线应属于DeeveyⅡ型;种群存在2个死亡率高峰,一是在幼苗向幼树转化阶段,二是在成年阶段;由于长期的自然竞争,到14龄级时大多已死亡,总亏损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伐桩萌苗、实生苗和主干基部萌苗;2)伐桩萌苗在不同生境中对种群更新的贡献不同,在林内,种群更新以伐桩萌苗和实生苗为主,林窗和林缘的种群更新主要依靠伐桩萌苗;3)生境条件对伐桩的萌芽能力、萌苗的保存率和生长产生影响,林窗和林缘的伐桩萌芽能力较强,但萌苗枯死率也相对较高;萌苗在林窗中生长最好,其高度、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林缘和林内的萌苗;4)林窗对栓皮栎的伐桩萌芽更新较为有利,在更新不良的栓皮栎次生林中适当间伐,开辟林窗,有利于栓皮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