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全新旅游方式,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为推进其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和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持续,实现生态严格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文章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SWOT方法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与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亟待补足的短板, 同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提出在坚持保护优先、限制性及全民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区参与,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等构想。  相似文献   

2.
祁连大山水     
<正>“中国湿岛”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部与青海省东北部的交界处。因为祁连山,浩瀚的沙海才没有吞没中国的西部,也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才得以在历史上出现。在祁连山创建国家公园,是保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保护祁连山珍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和实践出发,探讨林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在根基保护、科学布局、管理优化3个方面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良好机遇;而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国家公园中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区和谐,进而可以促进国家公园健康发展。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包括进行文化遗产清查和评估、支持传统林业产业发展、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原住居民权益融合以及借助国家公园名片塑造林业文化遗产品牌。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可结合实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从制度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生活性保护以及教育性保护4个方面入手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对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挖掘,介绍了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学作品、叙事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思想,发现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方面,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较深,有着较强的生态文化自信,具有敬畏天地、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情结.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至今已建立起普达措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环首都国家公园也正在建设当中。笔者通过对国家公园建设现状的研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即上层建筑缺少有效的相关法律文件及法律体系;资金不足;与相关利益者关系的调理,并根据中国现有国情及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解决策略,以更好的推动国家公园的发展及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对于解决当前自然保护的难点,加速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以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中之重。自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在12个省陆续开展了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结晶,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我国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和发展、传承与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经济发展的新型自然保护地形式,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选取世界上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分析其国家公园的建设历程、发展现状,比较我国国家公园在遴选机制以及建设标准方面与国外国家公园之间的差异,在借鉴国外国家公园遴选和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的准入标准、评审程序以及国家公园建设中应秉持"4个坚持"的标准,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地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目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合理的特征指标是重要步骤。本文从现有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入手,阐述了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体制的不同层次建设目标与指标,提出用生态系统方法梳理、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推动来完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保护地是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资源的精华地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成立,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行使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改变了多年来自然保护领域"九龙治水"多头管理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样地调查等方法,监测调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及林地草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违建项目已全部退出,设施设备和垃圾全面清理,退出场地通过平整覆土、植树种草进行了植被恢复,开发建设活动干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整治。开展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国家主导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分析了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祁连山生态治理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的友好环境,实现张掖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首要任务是建设五大生态屏障。构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积极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6月,短短一个月,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作品连摘三项国际大奖。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藏高原特别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创建区的自然野性之美、生命律动之美、生态和谐之美,展示了中国西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用自由与舒张的画面,展示了高原动物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和精神面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家公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焦生福在诸多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摘金夺银。他镜头下的动物,或惊愕或憨萌,或愤怒或纯真,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和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的首席签约摄影师焦生福,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被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LAP)授予摄影艺术家名衔。他的拍摄手法生动、细腻,上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夺金摘银。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首部《国家公园绿皮书》11月5日在北京首发。专家评价说,该书的价值在于,聚焦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关照中国自然保护地发展,从国土空间与总体发展、资源管理与自然教育、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游憩规制与特许经营、国家公园建设模式与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质量推进方兴未艾的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亚洲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作为自然公园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日本的国家公园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对具有特色的自然风景资源进行谨慎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利用。文章分析我国国家公园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后,参考日本国家公园的发展规划特点及保障管理体制,提出日本经验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兼顾保护和发展的新型保护地模式,其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在剖析国外相关概念及国家公园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概述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进程及发展现状;基于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并指出在五大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是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规划、完备制度"是保护地体系稳健发展的必然路径,保护地规划制度研究及建设非常紧迫。文中剖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的组织管理结构与国家公园体系的构成,梳理了国家公园体系百年发展的重要法案历程,探析了隶属NPS的丹佛规划设计研究中心(DSC)全权负责下的规划体系,发现NPS垂直式统筹管理和从"一园一法"到"基本法"进而"各专项保护"的法案发展历程,二者正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建设发展的双重基石。研究启示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亟待与管理体系的重构协同发展;二是完善立法以实现强制性保护和引导性发展;三是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特征,提出由6个层级构建规划体系及其规划制度建设设想,以期探索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公园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公布之后,对国家公园定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明确,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目前,我国正在开展10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探索完善自然生态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