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使植株高度增加4.0% ~9.2%,果枝数增加2.3%-9.6%,结铃数增加3.5% ...  相似文献   

2.
2018—2020年连续3年设置常规化肥(S1)、未接菌复合肥(S2)、普通复合肥(S3)、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S4)和不施肥(CK),研究长期施用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20年小麦叶片长度、叶片数目、基茎、分蘖数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年份小麦叶片长度、叶片数目、基茎、分蘖...  相似文献   

3.
生物肥有固氮、解磷、解钾,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的显著作用.本试验研究了秋季蔬菜施用复合生物肥的增产、增收效果及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索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对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芹菜'文图拉'为供试品种,对不同处理在芹菜苗期进行株高、根长、侧根数量的对比和收获期株高、产量、V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对芹菜苗期生长和产量提高都有明显效果,并促进芹菜品质提高,与化肥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本然土壤调理剂对芹菜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本然土壤调理剂在芹菜上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芹菜种植中使用本然土壤调理剂后,可使芹菜产量达110388.89kg/hm2,较不施本然土壤调理剂对照处理增产8891.11kg/hm2,增产率达8.7%,增产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微生物肥对上海青产量及生长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亚联微生物肥+复合肥可增加单株叶数和单株重,产量达25 433.3 kg/hm2,但目前为止,微生物肥还不能完全取代化肥。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黄芪的生态种植,本试验设空白对照(CK1)、常规施肥(CK2,N 90.75 kg·hm-2、P2 O574.10 kg·hm-2、K2 O 132.00 kg·hm-2)、常规施肥+EM(T1)、化肥减量20%+EM(T2,化肥用量比CK2减少20%)、化肥减量40%+EM(T3,化肥用量比CK2减少40%)、...  相似文献   

9.
使用"农技牌"氨基酸复合微肥可使芹菜株高增加、叶片数增多,并可增加其产量、提高效益,其中250倍液浓度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配方肥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以施用常规肥处理为对照,分析了施用配方肥对芹菜不同生长时期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生长中期,常规肥处理的产量较配方肥处理高3.3%;生长后期,配方肥处理的地上鲜重和整株鲜重分别较常规肥处理提高10.5%和12.2%,根体积减少8.0%,产量提高12.2%。从生长后期较生长中期芹菜各项指标的增幅看,配方肥处理的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整株鲜重和根体积的增幅分别为10.6%、4.6%、37.7%、29.6%和10.8%,均明显高于常规肥处理的增幅。配方肥处理的芹菜最终产量为69 000.0 kg/hm2,较生长中期的产量增加30.0%;常规肥处理的最终产量为61 500.0 kg/hm2,较生长中期的产量仅增加12.1%。配方肥在芹菜后期生长中发挥的作用较常规肥大。配方肥处理的芹菜品质有所改善,与常规肥处理相比,硝酸盐含量降低9.8%,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8.3%和2.7%。在基质栽培中,与施用常规肥相比,施用配方肥可以提高芹菜产量,并有效改善芹菜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复合微生物肥不同配方施用量对圣女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施用复合微生物肥不同配方量对圣女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用无机复合肥,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圣女果生长逐渐旺盛;单一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圣女果的生长农艺性状介于对照处理和单一无机复合肥处理之间;复合微生物肥与无机复合肥的混合施用,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圣女果生长优势明显,混合施用处理既保障了圣女果生长所需的无机元素,又促进圣女果的生长发育。综合节约生产成本和植株生长农艺性状考虑,混合施肥处理11(无机复合肥25 g/株+复合微生物肥40 g/株)为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圣女果生长的最佳肥料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料对谷田土壤环境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方法]设6个处理,分别为C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_2O 45 kg/hm~2);CY(常规有机肥2 250 kg/hm~2);CK(不施肥);W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2O 45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Y(有机肥2 250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B(不施肥+微生物肥75 kg/hm~2)。通过研究土壤温度、近地层CO_2浓度、土壤紧实度、谷子农艺性状等,探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结果]添加微生物菌肥后的WY、WF、WB 3个处理较未添加的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0~0.23℃,0~1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4~0.27℃;近地层CO_2浓度增加了10~22 mg/L,增幅3.8%~7.6%;0~6 cm土层土壤紧实度降低了2.6%~7.9%,6~12 cm土层降低了2.0%~5.8%;产量增加了125~600 kg/hm~2,增幅3.1%~14.4%。[结论]该研究为谷子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婆罗门参施用两种不同根际微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的提高婆罗门参的产量,并能改善生长发育性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肥料是一种集有机无机和微生物于一体的新型全价复合肥料。生物活性菌与有机质、无机营养相结合,不仅可以调节作物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可自行调节生理过程,能够促进植物生根、出苗、提早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具有抗病、抗旱、抗倒伏作用,合理利用生物肥料对促进增产增收益处颇多。近  相似文献   

15.
生物肥对大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蛋白大豆东农4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肥的施用对大豆株高、根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大豆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生物肥总体上在各个时期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但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在苗期、盛花期、鼓粒期体现不明显,而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在成熟期施用生物肥的大豆株高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翠京元微生物肥对晚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翠京元微生物肥对晚稻生长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减肥75%后加施翠京元对水稻分蘖能力和株高有降低的影响,对产量影响较大,但也增强了水稻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增强了水稻受病虫危害的恢复能力。在今后的水稻生产试验中,可适当增加肥料投入,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盆栽试验法,以花生品种湘花9760大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m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在适宜范围内增加,花生叶片中的叶绿素SPAD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花生根、茎、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降低,花生单株产量提高。当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花生的单株荚果产量最大,较对照提高了12.85%。研究结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花生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以“野香优莉丝”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施肥品种与施肥量,研究其对水稻植株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水稻植株生长指标和产量显著高于化肥组,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78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施肥比例分别为40%、30%、20%和10%的水稻植株生长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青菜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肥料对小青菜株高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但能极显著增加小青菜产量,比其他各处理增产18.9%~58.7%。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本试验研究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盆栽生菜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普通复合肥、自制复合微生物肥料三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增加生菜叶片数,增粗根直径,使整个植株更加粗壮旺盛,并能提高生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