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略论太行山生态经济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出现在太行山区的生态经济沟,是山区治理矛盾和发展的产物。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建设特点,一是要素集合的资金、知识密集型;二是立体开发的生态经济型;三是“三效”统一的富裕文明型。作为现时生产力的构成模式,生态经济沟的经营类型有以工副补林果的综合利用型;兴种植办加工的双轨前进型;投劳集资的积腋成裘型;林果相济的农林结构型。生态经济沟建设,是在公有制的土地上实施的,它的管理模式受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区过去几十年林业生产的教训,把近几年的“生态经济沟”经验,应用到太行山南部低海拔岗坡地形区的开发治理中,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岗”的设想及盘龙岗试点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6.
7.
如何开展生态经济沟建设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喜富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5,(4):7-9
如何开展生态经济沟建设的商榷苏喜富(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20)生态经济沟建设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发挥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实现林业向多功能、高效益转变的重要措施。通过林业生态经济沟工程建设,使山丘...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沟综合治理的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自然地理沟系这种特定地域空间作为对象,依据生态经济滂原理,实施综合治理,以促进环境,资源和人类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治理生态经济沟, 考虑生态,经济、人口三个子系统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源于太行深处邢台县的生态经济沟建设,已给山村带来了多重变化,包括资源开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观念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的实质是利用好生产要素的组合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农,林、牧、副、菜及围绕大农业的加工业,实施生产要素的合理组装,使其发挥最佳效益。通过组合效应各种模式比较,发展生产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更新、更高的层次上走向协调。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看西陵山村生态经济沟的建设,明显的启示是,要因地制宜、立足特点,选好生长点与突破口,抓好组装.实施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建国近40年来浆水村治理沟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太行山区以林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方法。论述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在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进行生态经济沟建设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是进行山区开发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太行山区气候、地形、植被和土壤、立地条件,参考已有山区绿化经验,研究了河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表述了生态经济沟的基本含义。提出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标准、生态经济沟综合建设措施,林种、树种配置模式和水利工程配套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林学会林业经济研究会生态经济沟考察组 《河北林果研究》1989,(Z1)
考察报告认为,生态经济沟是山区建设引进商品经济思想的产物。生态经济沟要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具体形式不拘一格。生态经济沟建设承担着把自然经济拉上商品经济轨道的职能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职能。职能的双重性决定了地位的重要性。建议生态经济沟要因地制宜,要有计划;要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要适时把生态经济沟的经营导向基地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太行山区林木覆盖率低,多裸露岩石,加上干旱少雨,植被恢复很困难。虽经多年治理,由于造林难度较大,成效甚微。“荒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的现象仍很普遍,这不仅威胁着山前平原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 1987年,河北省林业厅结合原林业部下达的太行山绿化试点工程项目,在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先后实施和推广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即以林为主,林、草、田、路、水合理布局,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运转,相得益彰、集约经营。同时与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生态公益林时 ,一方面要尽力形成乔、灌、草、针阔叶相结合的人工、天然更新群落 ,以更好地发挥生态效能 ;另一方面要在该群落中引进、复壮经济价值较高的林下植物及灌木 (包括果树、中药材等 ) ,发展产业经济 ,提高林区生活水平 ,照顾到眼前利益 ,更好地发挥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经济沟是近年来河北省在太行山区建设中提出的一种适合于山区开发利用、又易于被广大山区群众所接受的新型模式。目前已在河北省的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大山脉普遍推广,并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生态经济沟建设中的诸问题及对经济林事业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该文针对芦花冲生态经济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结构,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其进行农林结构、林种结构调整,并合理布局,解决了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水河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2859平方公里的总面积被4条主要河流、360多条大沟、6000余条支沟及不计其数的毛沟分割得支离破碎。丘陵山区占94.6%,土壤贫瘠、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很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水河县因地制宜,抓住山区优势,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了易县山区治理的经验教训后,认为高质量整地是生态经济沟建设成败的基础,并介绍了该县高质量整地的具体作法,以及坚持高质量整地所取得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