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苜蓿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赫  刘利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07,15(5):437-441
本文用RAPD标记分析10份苜蓿属(Medicago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苜蓿优秀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和杂交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33个引物在这10份材料间共扩增出353条带,其中263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4.5%,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7条不等;遗传距离范围为:0.488~0.686,平均值0.5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材料大体划分为3类:草原1号、草原3号、美国苜蓿王和达菲成为第1类;雅酷、呼盟、蒙古和锡盟是第2类;秋柳独自成为1类。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莉  陈丽  班霆  韩鹏  王晓娟 《草地学报》2008,16(2):129-134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了解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对于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苜蓿栽培品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苜蓿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32条谱带,其中107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高达81.1%;天水苜蓿和定西苜蓿之间的Roger’s遗传距离较远(0.4610),而与陇中苜蓿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1406);进一步的AMOVA分析显示苜蓿种群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61.25%),有38.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种群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APD标记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李拥军  苏加楷 《草地学报》1998,6(2):105-114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18个苜蓿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取1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如采用混合样分析则掩盖了品种内的多态性,而品种间的多态性则明显降低。7条引物共检测了52个位点,其中50个位点是多态的。品种间差异是由该50个多态位点出现带谱的频率不同而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遗传标记在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振虎  卢欣石  葛军 《草业科学》2004,21(11):26-30
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包括苜蓿Medicago形态学和等位酶分析、种质资源和种内杂合性、进化与亲缘关系、抗逆性以及遗传连锁作图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同时提出了今后苜蓿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杂花苜蓿种质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于2009年5月对来自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地区的3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探究中亚及欧洲等地区杂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杂花苜蓿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9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41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89%,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9到0.87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值为0.723,与中亚和欧洲的参试种质材料相比,新疆的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来自中国新疆的7份材料分别聚在第1类和第3类,反映出中国新疆的供试材料间遗传变异丰富,与中亚材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杂花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苜蓿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苜蓿种质材料(品种)进行种子贮藏蛋白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国外的苜蓿种质材料具有较多的多态位点,较高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多样性指数,说明相对于中国的苜蓿种质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背景;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国外的苜蓿种质材料的平均遗传距离要比来自中国的苜蓿种质材料要低,说明来自不同国家的苜蓿种质材料与中国本地的苜蓿种质材料遗传背景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发现,经过多年的种植不同苜蓿种质材料之间发生一定的基因交流,导致苜蓿种质材料的基因漂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来自中国北方苜蓿生产区的94份材料为样本,以美国标准秋眠性对照品种以及来自前苏联,伊朗和加拿大共25份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审定品种的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遗传变异及其数量分类,并且通过了等位基因酶的分析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分别探讨了各种群的基因多样度Ht,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基因多样度Hs,种群间基因多样度Dst,基因差异系数Dm,基因分化系数Gst,每代基因迁移值Nm以及群组间的遗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标记鉴定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早熟禾是一种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广泛种植于温带地区,且拥有众多的商品品种和丰富的野生资源。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72份草地早熟禾材料,对它们苗期的株高、叶宽、叶色及分蘖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材料间的表型差异显著。此外,又在材料间进行了RAPD扩增产物的多态性鉴定,20条引物共扩增出11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91%。UPGMA聚类显示,材料被聚成两大类:一类为4个国内品种/系(“沪夜”、“沪青”、“沪禾2号”和“杂禾”),另一大类为剩余的所有材料。当遗传相似系数增大后,后一大类分成3组,组Ⅰ以国外引进品种为主,组Ⅱ和组Ⅲ则集中了更多的野生材料。RAPD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背景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但与苗期表型性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SSR标记的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分析是进行复杂性状关联分析的前提条件.从14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6对多态性引物,对82份苜蓿(Medicago spp.)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变异,平均11.88个;多态性比率66.67%~100%,平均为83.05%;基因多样性为0.1447~0.3637,平均为0.2577;PIC为0.0079~0.9432,平均为0.550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5时△K最大,即82份苜蓿材料可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75.61%的种质遗传组分相对比较单一,24.39%的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复杂.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的划分与种质的来源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和EST-SSR技术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SR和EST-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相结合,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和10对EST-SSR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175条多态性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SSR和EST-SSR DNA指纹图谱;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25份材料聚成4个复合组,表明供试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较丰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构建四倍体苜蓿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DNA 多态性分子遗传标记(RAPD)对F2 群体进行分析。F2 群体由F 群体(高产紫花苜蓿×高抗黄花苜蓿得到F代)自交获得。应用MAPMAKER/EXP(3.0)与JionMap4.0并结合MapDrawV2.1软件构建四倍体苜蓿的遗传连锁图谱。从19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2个引物,对94个F 个体及F 双亲DNA 样本进行了RAPD 扩增,共获得51个RAPD 标记,构建了四倍体苜蓿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其中包含8个连锁群,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约为1261.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4.73cM。本图谱为构建饱和的四倍体苜蓿分子遗传图谱提供了框架结构,为进一步开展苜蓿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苜蓿(品种农宝)的下胚轴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在附加0.2~1.0 mg/L IAA和2.0 mg/L 6-BA或2.0 mg/L 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子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不具有分化能力。下胚轴切段培养5~7 d即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绿色芽点,在原培养基上进而可分化出大量的丛生芽。在含0.2 mg/L IAA和2.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其分化率最高可达到42.6%。这些芽在含0.2 mg/L IAA和0.5 mg/L KT的MS培养基上长成2 cm左右的幼苗时,将其切下转至1/2 MS0培养基上,培养10 d即可诱导生根,得到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实生苗和下胚轴愈伤组织再生苗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扩增出差异性条带,甚至再生植株之间也有1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有差异,这说明经组织培养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实生苗相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异,并且这种变异也存在于再生植株之间。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张勃 《草业学报》2006,15(6):9-18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紫花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优良豆科牧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而被誉为“牧草之王”。本研究结合国内外苜蓿基因工程研究动态,从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品质改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苜蓿转基因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3个紫花苜蓿品系GNKH-1,GNKH-2和GNKH-3在高寒湿润气候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品系比较试验,研究其生产性能和遗传基础差异,以俄罗斯杂花,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为对照。结果表明:GNKH-3的年平均越冬率最高(85.55%);干草产量最高(5.74t/hm2);株高、生长速度、分枝数、叶茎比均比对照表现良好,分别为62.03cm、0.80cm/d、15.3个/株、1.02。ISSR分子标记结果为,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62.0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676和0.3842。3个抗寒苜蓿品系与对照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小,介于0.4828~0.6667。聚类分析表明:8条ISSR引物在遗传距离0.78处将供试苜蓿材料分为2类,第1类包含3个抗寒苜蓿品系材料,在高寒湿润气候区具有高产、生产性能强的特点;第2类包含3个对照材料,其产量、生产性能相对第1类材料较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GNKH-3>GNKH-2>GNKH-1>阿尔冈金>俄罗斯杂花>金皇后。  相似文献   

16.
荷斯坦奶牛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材料,研究了Mg2 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以及退火温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一套适合中国荷斯坦牛的最佳RAPD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Mg2 浓度为2.5mmol/L,TaqDNA聚合物浓度为1U,引物浓度为2μmol/L,dNTPs浓度为400μmol/L,模板DNA浓度为100ng。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2min→40循环(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1min)→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17.
高羊茅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羊茅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草坪草和牧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绿期长,耐粗放管理,近年来在我国的园林绿化和运动场建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23份高羊茅材料进行RAPD分析,20个引物共扩增出30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69条,比例为8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高羊茅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相似性集中在53.79%~85.53%。其中材料P18单成一支,与其他高羊茅材料相似性较低。材料之间的聚类关系与表型特征呈现不完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玉蜀黍属物种间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36个RAPD引物对玉蜀黍属大刍草和玉米种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共得到5 3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 500条。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种质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幅为0.585~0.809,相同种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67~0.809,而种间或亚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85~0.745,表明利用RAPD技术能准确地揭示出玉米与大刍草种间的遗传关系。聚类结果表明,玉蜀黍属内所有大刍草和玉米可分类为繁茂亚属和玉蜀黍亚属,繁茂亚属包括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繁茂类玉米种和尼加拉瓜类玉米种;玉蜀黍亚属包括小颖类玉米亚种、墨西哥类玉米亚种、委委特南戈类玉米亚种和玉米。运用RAPD技术证实在玉蜀黍属中尼加拉瓜类玉米种与繁茂类玉米种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