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玉米子粒体积和比重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父母本综3和87-1构建的294个玉米F9:10家系为材料,通过北京上庄(2006年)和昌平(2007年)两年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玉米子粒体积和比重两个重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006年定位到了与子粒体积和比重相关的5个QTL,2007年定位到了与子粒体积和比重相关的10个QTL,有3个QTL两年均检测到,其中5个QTL与子粒体积相关,7个QTL与子粒比重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测定了7个菜用大豆与7个普通大豆品种未成熟鲜子粒经不同热烫时段后的硬度,并通过冷冻切片、显微技术比较了其结构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在种皮栅栏细胞层厚度上的差异不大,但菜用大豆栅栏细胞层密度(33.13个/mm2)显著高于普通大豆(29.50个/mm2);菜用大豆滴漏细胞层厚度(99.64μm)极显著大于普通大豆(57.94μm);而普通大豆子叶细胞层密度高于菜用大豆,且二者在内层细胞排列密度上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菜用大豆硬度(平均549.3gf)明显小于普通大豆(平均608.4gf),且热烫时两种类型大豆硬度降低的规律不同,菜用大豆在热烫3~6min时,硬度降低速率(48.99gf/min)最大,此前此后较小;而普通大豆在3-6min时,硬度降低速率(11.67gf/min)最小,此前此后却较大,这可能与它们在子粒结构上的差异性有关.此研究将未成熟大豆硬度和子粒宏观结构联系起来,对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基础性研究与菜用大豆速冻加工前的热烫工艺研究上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四川省高蛋白大豆资源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一种世界性的、最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其种植面积和范围逐年扩大,产量持续上升,在育种、栽培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有许多成就。但是,由于大豆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阻碍了诸多研究的深入。我省的大豆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蛋白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高蛋白资源集中地之一,本项研究在国家“七五”大豆资源协作攻关的基础上进行,试图通过全省大豆资源蛋白含量分析结果,探讨形成高蛋白大豆资源的成因及生态分布规律,为大豆品质改良,杂交育种及直接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大豆资源1450份,源于全省145个县市,其中,春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大豆品种生态分析:Ⅲ栽培大豆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5个大豆生态区,239个大豆地方栽培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各种脂肪酸的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结果与其它农艺性状一样,形成明显的生态分布特点,其化学成分相互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同时在大豆的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种皮颜色间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11.
生态环境对大豆子粒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试验以25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东北三省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环境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油酸与之相反,北低南高;硬脂酸变化趋势不明显。5种脂肪酸都存在极显品系×环境互作。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变异系数与品系的变异系数都很接近,说明在此范围内生态环境对各脂肪酸表现型的影响基本上与品系间的遗传差异接近。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型及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耕作制度复杂,春,夏,秋大豆生态型都有种植。春大豆生育期短,感光性弱,均为有限结英习性,籽粒以中小粒为主;夏大豆生育期长,感光性较弱至较强,有限结英习性品种约占一半,籽粒以大粒为主,秋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育期更短,感光性强,以亚有限和无限结英习性品种为主,籽粒以大粒为主。春,夏,秋大豆分布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据此,可将浙江省大豆生产区划分为:浙北春,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院经作所保存的 248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来研究我省夏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感染程度,再通过观察其相应品种籽粒的褐斑粒率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发病程度与籽粒褐斑粒率的相关系数为0.1869,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褐斑率低的品种中,一级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多于三级;在褐斑率高的品种中,三级病害的明显多于一级病害的发生率。这说明病毒病的发生与褐斑率的高低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试验还选出启东八月白、苏豆 4号、南农 88-31等病害程度轻、褐斑率低的品种,可供杂交时做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以42个来源于全国各地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模拟全国春、夏、秋三种播季条件,每个播季又分两期播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对大豆品种蛋白质、油分及总量含量的遗传变异,含量对播季的反应和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代表品种资源具有优良表现和较大遗传变异,品种来源地播种类型不同,在育种上的利用潜力也不同,春豆是品质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秋豆也可为优质育种提供高蛋白资源。三性状平均含量均随播季的推迟而降低,但不同播种类型品种播季间降低幅度不同,品种与环境虽然存在互作,但三性状的表现仍以遗传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豆脂肪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13期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8个生态因子对豫豆25号脂肪含量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筛选出与大豆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的11个生态因素间的直线或曲线关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少的日照、较高的均温、较多的降水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出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花荚期较多的降水利于脂肪的积累形成.较高的土壤全氮和钾含量、较低的硫含量有利于大豆脂肪大幅度提高.在本试验pH值6.95~7.89范围内,偏碱性土壤利于脂肪的形成.在本试验研究因子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方大豆种质引种南方后种子皱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大豆种持研究不同水分散失速度下,由来热带-热带高温所致皱缩型大豆处子表现的差异,通过本次研究以及往的观察,我们发现原产北方地区地大豆种质,在黄淮大豆生态区及其以南种植,普遍产生皱缩型种子而失去活力,因而在黄淮以南很难保存原产上述地区的大豆种质,限制了地大豆优良基因源的开发和利用。通常情况下,品种间的皱缩粒率有很在差异,变幅在7.46%-88.68%之间,若在生理成熟期加快水分散失速率,则这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豆硬实种子保存大豆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硬实种子与正常种子在室温下保存,正常种子2年左右的时间即失去生命力,硬实种子保存4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硬实种子的后代与正常种子后代性状一致,说明硬实种子未发生遗传变异。这种便硬实种子在大豆种质保存中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的几个主要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三种进化类型的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EC,4·1·1·39)活性、叶绿素含量、叶质重、气孔阻力等几个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光合速率高于栽培大豆,生殖生长期则小于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介于两者之间,接近于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与光合速率关系密切的性状也表现出类似的超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