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301份葡萄种质为供试材料,进行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筛选富含可溶性糖的优异葡萄资源,为葡萄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规律总结。301份葡萄种质中,葡萄果实总糖含量的变化范围是从75.98 mg/mL(山葡萄N43-3)到229.45 mg/mL(赤霞珠);94.35%种质的甜度值变化范围在120~270之间;78.07%种质的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2.00%种质的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相近(两者之差≤1 mg/mL),另有19.93%种质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为0~28.11 mg/mL。沈农香丰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极为接近,二者含量仅相差0.03 mg/mL。黑佳酿、雷司令和阳光玫瑰等27份种质为果糖含量、甜度值较高的优异资源,可用于鲜食和制汁;赤霞珠、法国蓝和灰比诺等种质为高果糖、高葡萄糖的优异资源;金田翡翠的蔗糖含量在301份种质中最高,为28.11 mg/mL,可作为高蔗糖亲本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2.
紫羊茅内源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冷季型草坪草羊茅属的紫羊茅为材料,跟踪测定春、秋两季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春季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秋季逐渐升高.取材当日的气温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脯氨酸含量间相关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苹果幼树休眠前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国海 《园艺学报》1998,25(2):129-132
应用14C示踪和层析分离技术,研究了苹果幼树休眠前后14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成分、分布及转化。秋、冬树体内的糖分主要为山梨醇,占60%~80%;蔗糖其次,占20%~25%;葡萄糖与果糖仅为2%~8%;春季贮藏器官中山梨醇下降,蔗糖上升;贮藏性山梨醇和蔗糖在新梢、新叶中的代谢特性存在差异。秋、冬根和枝中氨基酸有8~11种,春季达12~14种,根据它们在休眠前后的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春季枝干可能主要通过天冬酰胺途径,根系主要以谷氨酰胺途径进行贮藏氮化物的代谢转化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昭通苹果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和果实的生理响应特征,以1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分析测定了各处理下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表明,化学肥料和沼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叶绿体色素、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学肥料或沼肥的处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果实中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总量与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94,果实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84。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萝卜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因子。现以23种不同萝卜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萝卜材料肉质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糖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木质部、韧皮部糖分含量的相关性以及糖含量与甜度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可溶性糖都是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均值分别达到15.40mg·g~(-1) FW(韧皮部)和19.37mg·g~(-1) FW(木质部),其次是果糖,蔗糖含量最低;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值高于韧皮部,二者密切相关,r值达到0.802 0(**);韧皮部和木质部甜度值分别与各自的总糖含量呈现极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93 9(**)和0.971 8(**),在各种糖组分中,果糖含量与甜度值相关性最大;该研究为萝卜品质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可利用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磷酸果糖激酶基因MdPFPβ(Pyrophosphate-fructose 6-phosphate 1-phosphotransferase subunit beta,基因序列号MD09G1112800)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分析了基因启动子和全长序列信息,该基因包含全长为483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1个氨基酸。利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MdPFPβ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脱落酸(abscisicacid,ABA)、低温及干旱信号相关的调控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dPFPβ在苹果叶片和成熟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并且受外源ABA的诱导表达。在外施ABA的条件下,MdPFPβ过量表达的苹果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上升。此外,MdPFPβ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光合性能增强,MdPFPβ可能通过调控糖代谢酶的活性最终影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2 年生桔梗为材料,研究开花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桔梗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根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开花后25 d 降至最低。花枝和去花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开花后15 d 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花枝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花枝淀粉开花后呈上升趋势。去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花枝。与前1 d 17:00 时相比,经过一夜的消耗,早晨8:00 时花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而去花枝叶片则明显降低,叶片中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桔梗开花后25 d 内,根部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运至茎部暂时储存后,供给叶片、花和果实发育;25 d 后,根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开始升高,植株地上部分制造的有机物向根部供应促进根部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2份长豇豆种质为试材,对荚果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荚果的发育,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花后4~10 d,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缓慢,花后10~19 d,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较快;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花后1~13 d下降较快,花后13~19 d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抗寒性不同的葡萄品种在抗寒锻炼期间枝条,叶片内可溶性糖,全蛋白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全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递增趋势,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高,并随着温度的下降增加的幅度大;抗寒性差的品种其含量低,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增加的幅度小,可溶性糖,可溶性全蛋白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的分级标准与风味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渤海湾地区129个苹果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满足酸含量连续2年测定结果,提出了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以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一分级标准的确定,为苹果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对苹果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口尝品评的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做了探讨。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多在20-60的范围,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10的风味均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含酸量多为中等(0.40—0.69%),合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果实含可溶性糖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含可滴定酸的变幅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长富2号’苹果果实类黄酮组成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富2号’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类黄酮进行了测定,并对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的类黄酮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果皮含4类16种类黄酮,总含量810.12~1304.59mg·kg-(1黄酮醇占58.3%~73.1%);果肉含3类11种类黄酮,总含量79.87~124.88mg·kg-1(黄烷醇占67.5%~85.5%);果肉中各种类黄酮含量均很低,特别是黄酮醇,含量仅为果皮的0.1%~3.1%;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所含类黄酮种类完全相同,产地间果皮黄酮醇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高达0.922~0.990;不同产地间类黄酮含量多有明显差异(P0.05),陕西白水样品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肉中最低,河北昌黎样品果皮类黄酮含量最低,山东牟平样品果肉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单果含类黄酮35.14mg,其中,果皮类黄酮占41.3%,果肉类黄酮占58.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温室草莓结果期滴灌施3种不同水溶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草莓结果期适宜的水溶肥。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采用金土地、芭田水溶肥和圣诞树水溶肥,草莓分别增产3.8%、6.8%和13.4%,水分生产效率分别增加0.3 kg/m^3、0.5 kg/m^3和1.1 kg/m^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0.6、2.0和1.1个百分点。因此,生产中草莓结果期推荐使用芭田和圣诞树两种水溶肥,其溶解性好、无杂质,对草莓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东光’ב富士’苹果杂交后代为试材,研究苹果果实中苹果酸代谢关键酶与苹果酸和可溶性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负责苹果酸合成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细胞质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cyMDH)和负责苹果酸跨膜运输的H+-焦磷酸酶(VHP)在高、低酸苹果果实成熟过程中活性没有明显差异,而负责苹果酸跨膜运输的H+-ATPase酶(VHA)在高酸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负责苹果酸降解的细胞质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cyME)和ATP依赖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则在低酸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还从苹果酸向可溶性糖转化的角度探讨了苹果酸代谢关键酶对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苹果果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聂继云  吕德国  李静  刘凤之  李萍 《园艺学报》2009,36(9):1390-1397
 类黄酮是苹果果实中的一类主要多酚类物质, 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已报道的苹果果实类黄酮达34种, 分属黄烷醇、黄酮醇、二氢查耳酮、花青苷和二氢黄酮醇5类。苹果果实中类黄酮的组成和含量因品种和果实部位而异, 通常果肉中的类黄酮种类和含量均明显少于果皮。苹果果实在发育、成熟和贮藏过程中类黄酮含量会发生变化。苹果果实类黄酮的测定普遍采用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并用质谱仪对类黄酮进行成分确认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5.
运用2种极端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8和17 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两组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的发生和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具有对应关系;以叶片作为材料研究新铁炮百合可溶性糖指标时,宜取用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16.
土壤镉含量对苹果叶片和果实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为试材, 通过土施氯化镉研究了土壤镉含量对苹果叶片和果实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生长发育各时期,叶片中的镉含量随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在苹果叶片发育过程中其镉含量随土壤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果实缓慢生长期(9月23日)出现峰值,之后下降。果实成熟期的土壤镉含量对果实镉含量影响最为显著,根据该时期不同镉处理的土壤和果实镉含量拟合方程,推算出生产无公害苹果的壤质褐土(pH 7.133)镉含量阈值为2.59 mg·kg-1。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叶面施锌对苹果果实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80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160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190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志  伊凯  王冬梅  杨巍  杨锋  张景娥 《果树学报》2004,21(6):505-511
通过以富士为亲本的12个杂交组合、502株实生树果实性状的调查,研究了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富士苹果的果实大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参试亲本存在明显的非加性效应,杂交后代果实普遍变小,平均单果重均低于亲中值,正交和反交组合间无明显差异,组合间平均传递力为78.6%。各杂交组合后代的果形变异较复杂,但多数后代表现为亲本果形,组合间果形指数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为4.23%~8.41%。果实底色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绿色对黄色具有一定遗传优势。果实的彩色表现为简单遗传,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红色的着色程度由多基因控制,后代分离出多种表型;果色遗传与正反交无关;条红对片红显性。果实锈斑和果面光洁度受多基因控制。红色基因可能对果实锈斑和果面光洁度具有一定显性上位作用,表现为“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