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汕头市濠江区松林中出现黑松枯死的现象进行调查取样,对样品进行线虫分离、培养、镜检、计测,同时对全省黑松分布区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濠江区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生了松材线虫病,省内其它地区的黑松尚未受该病侵染.这是松材线虫病首次侵染广东省黑松.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众所周知,日本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以前的学名为:B.lignicolus MAMIYA et KIYOHARA)的主要媒介。松材线虫引起日本赤松Pinus.densiflora S & Z.和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相似文献   

3.
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危害较小、中等、较大的3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型内分别设置了5个大小为20 m×20 m的样地,采用生态位宽度公式统计分析了黑松不同密度对主要伴生树种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危害越大,残留黑松越少,落叶乔木逐渐成为林分的主体;3种林型内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白栎(Quercus fabri)、黄檀(Dalbergia hupeana)的生态位宽度值都比较大,随着危害加大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山矾(Symplocos sumunt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r.floccosus)、山槐(Albizia kalkora)等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值有所增加,这说明危害较小的林分内资源相对充足,但随着黑松的减少和群落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环境得到改善,入侵的树种越来越多,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预见随着黑松的减少,该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与种群密度都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是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主要危害针叶树种,尤其是松属(Pinus spp.)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d.)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因其耐海雾、抗海风、可在海滩上生长等特性,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大量栽植,总面积约159300hm^2。研究证明,黑松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度感病树种,一旦松材线虫入侵,后果是毁灭性的,将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是日本本土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日本赤松(P.densiflora)最严重的病害。病原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曾重新发现于美国枯死的欧洲黑松(P.nigra)和欧洲赤松(P.sylvestris)上,使人们担心它有可能在北美及欧洲(通过木材产品的贸易)成为流行性病害。 鉴于该病在日本对森林的破坏,以及在温室对松苗进行的试验结果,所以欧洲  相似文献   

6.
日本赤松(Pinus densiflora)和日本黑松(P.thunbergii)原产日本,自然分布广泛。但自40年代的后十年来,由松材线虫致死的松树遍及日本西南部。Mamiya和Kiyohara曾把这种线虫描述为B.lignicolus,但1981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秋南京中山陵园发现黑松(Pinus thunbergii)遭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为害以来,此病已陆续蔓延至南京市各区及江宁、江浦、六合三县,以及毗邻的镇江市句容县,寄主范围已扩及千头赤松(P. densiflora var umbraculifcra)、火炬松(P. teada)、海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区日本黑松 Pinus thunbergii Parl,大面积枯枝 ,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也不是虫害和包括松材线虫在内的生理性病害所致 ,而是由于气候异常导致黑松代谢紊乱 ,生理失调 ,在灾变性气候条件下 ,部分组织受到破坏的非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既然松材线虫能传播到伐倒木和濒死树上,那么松材线虫未必就是死树的主要原因。……最近在明尼苏达、洛瓦和威斯康星的一次松材线虫调查中仅在被各种森林害虫和病原真菌危害过以及松褐天牛定居过的澳大利亚松(Pinus nigra)、班克松(P. bank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1934)Nickle1970)是松萎焉病的病原体,以松褐天牛(Monochamus aiternatus Hope)为主要传播媒介,并随病枝、材转运而加速扩展蔓延.该病最早于1905年在日本九州长崎发现,现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朝鲜、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病树,近几年病害迅速发展,已波及南京市近郊6县及江苏镇江、安徽马鞍山等地,为害面积20万亩以上,累计病死树70余万株(本市于1985年发现病树,从1986~1988年为害面积1.0万亩左右,累计病死松树约2.23万株).该病除危害黑松(Pinus thunbergii)外,寄主范围已扩大到黄松(P.thubergii×massoniana)、红松(P.koraiensis)、海岸松(P.pinastcr)、赤松(P.densiflor)、白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危害美国黑松(Pinus Contorta)的山地松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sae)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已蔓延成灾。据记载,这种害虫在150年前就有过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侵染对松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1934)Nickle]感染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两种松树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发病过程中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伴随着酶活性的变化,各种苯丙烷次生代谢产物,如总酚、类黄酮的含量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湿地松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和酚类物质的积累上的变化比黑松要大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热水加温处理病死木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福元  李广武 《林业科学》1991,27(2):179-185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在我国江苏南京、镇江、安徽马鞍山、和县和广东深圳等地普遍发生。江苏发生的面积达30余万亩,被害树种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马尾松(P.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海岸松(P.pinaster)、黄松(P.thunbergiixp.massoniana)、千头赤松(P.densifloraxp.umbraculifera)、白皮松  相似文献   

14.
《粤东林业科技》2005,(2):42-43
我市濠江区自去年以来陆续发生松树枯死现象,经省权威机构鉴定确认为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黄松、赤松、海岸松和黄山松等松属植物,在国际国内被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现将松材线虫病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扩散型四龄幼虫(DL4)转型的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油红染色后脂肪的特征变化,分析了不同植物对于转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由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分为5个阶段,定义为DL4,转型前期(TP),转型中期(TM),转型后期(TA)和转型末期(TT)。DL4阶段,头部钝圆,无溢缩,尾部较尖,无性别特征;TP阶段,线虫呈现竖直状态,可见头部蜕皮,出现口溢缩,尾部膨大;TM阶段,蜕皮明显,线虫开始弯曲,出现不显著的性别特征;TA阶段,进一步完成蜕皮,成虫状态表现明显,雌虫出现阴门盖,雄虫出现交合刺;TT阶段完成蜕皮。DL4时期脂肪含量最高,占据线虫全部身体;而转型前期则脂肪含量迅速下降,仅有头、尾和体表内侧较高;转型中期、后期和末期脂肪含量较少,脂肪颗粒化明显。松科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雪松Cedrus atlant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促进转型效果明显,以黑松和马尾松木块刺激下松材线虫转型效率最高,而非松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无转型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舟山地区的定海、普陀两县黑松死亡现象严重。自南京中山陵园发现松材线虫危害,造成黑松萎蔫大量死亡以来,国内不少地区都提出松树大面积死亡报告,唯舟山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对外交流频繁,又系黑松林,是否由松材线虫危害所致,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我会特邀了省内外专家于1986年8月底进行了现场会诊和病原分离鉴定工作,以探讨黑松死亡原因,寻求有效防治措施。一、考察方法考察组首先听取了舟山地区、定海县关于黑松死亡情况的介绍;然后由程瑚瑞先生介绍松材线虫危害及识别;最后进行现场考察并伐倒枯死木解析,取样进行室内解剖镜检。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 Be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日本对本地松已造成严重危害。最近美国将线虫鉴定为一种病原体。病理学家们予测,此线虫也许会威协这里的森林。有不少的证据表明,线虫除了能导致这个国家的国外松死亡之外。如欧洲赤松(Pinus sylestris)和黑松(P、thunbergii),还可引起从未受到线虫侵染的当地松树死亡。传播线虫的媒介昆虫由于在其产卵期间可将线虫传播到伐倒木和濒死立木上,所以在并非主要由线虫致死的植株上也能出现线虫。在美国,昆虫在产卵期间传播线虫能解释线虫在植株遭到其它因子危害后才进入寄主上。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检疫对象,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黑松、赤松、马尾松、油松等松属植物。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通过人为调运松原木、松木制品、苗木等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其二是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小蠹虫类等)的飞翔进行短距离传播。具有发病快、危害性大(松树一旦感染,必死无疑)、难以根除的特点,被形象地称为松树的“癌症”。为搞好我省松材线虫病的工作预防治理,保护山东的松树及旅游资源,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组织有关市森保站长到国内松材线虫重灾区的浙、皖两省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对泰山林场松林及古树名木保护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松材线虫Bursaphclenchus xylophilus(Stcine et Bwhrer,1934)引起的松枯萎病,广泛蔓延在全日本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 Sjeb和Iucc)黑松(p.thunbergii parl)的林分中。在日本,首次发生松枯萎病要追溯到本世纪的初期。森林昆虫学家Yano(1913)报道了九州岛的长崎松树死亡的情况,但当时对病因不清。至1930年初,在整个九州和本州的Seto Inland海沿海,受害面积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1934)Nickle,1970]引起的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感染此线虫后可很快死亡。作者在温室用松材线虫接种三年生黑松苗,35d后76%的松苗即枯死了。据记载,在日本由于松材线虫为害引起的木材年损失量最高可达240万m~3 。自1981年以来,在我国湖南、贵州、云南、浙江、江苏等省都有松树枯死现象。1982年首次在南京发现松材线虫危害。以后,病情逐年加剧,到1987年已累计病死松树60万株,成为我国突出的、至今尚无防治良策的一大森林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