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看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采访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负责人张吕萍,很有感触。多年来,她倾其所有由富变贫,全身心投入对小动物的收养和救护中。在接受采访时,她谈及一位到该中心收养小动物的外国朋友的选择标准:不是看小动物的样子是否讨人喜欢,也不是看其是否有残疾,而是让张吕萍放出来几只,看其中哪只动物愿意亲近他们。这和我们一些人平时选择收养小动物的标准大有不同。其核心的价值和道德理念正在于:动物的生命也值得尊重。张吕萍说,生命没有排序。如果我们还做不到动物福利这么高的标准,起码应该做到对动物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尽管它未必给你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陌桑 《森林与人类》2003,23(3):45-47
其实这些动物,都是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大自然没让它们走远,而是让它们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神秘的原始文化,草原日出、日落的仙境般的美妙, 可以使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忘怀压力与烦恼,完全融入到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一种回归的轻松与快乐。  相似文献   

4.
当秦岭的莽莽群山被夜色笼罩,在如水月光的辉映下,万籁俱寂的丛林中,野生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一些动物在经历了一天的奔波后,早已进入梦乡。而还有一些喜欢夜间活动的动物刚刚清醒,正在跃跃欲试或者已经行进在暗夜丛林中,开始自己独特的夜生活。由于这些动物昼伏夜出,与人类的作息时间完全相反,它们的身影很少被人类发现,有关它们在夜晚的行踪无形中被夜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钟祥 《云南林业》2004,25(6):25-2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大自然中,动物的许多举动,其根底原由,有的已为人们所知,有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如动物的集体迁徒,集体自杀,动物的报恩与复仇等行为,就都是一些未解之谜。解开这些迷团,对于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物音乐家     
神秘的动物王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音乐世界。那么,动物“音乐家”是怎样发出种种动听多变的声音呢?鸟儿的发声器叫“鸣管”,也是长在喉咙里头。鸣管里有像薄膜一样的韧带,当它们啼叫的时候,气流通过鸣管振动韧带,歌儿就唱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界应当关注的话题:动物福利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伟 《森林与人类》2003,23(1):10-13
动物长久以来的地位无异于私人财产或者商品,仅仅作为人的附属物而存在。很多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的扭曲。如果人类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那么从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中,听到的只有绝望无助的哀求声。19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他们捍卫动物权益的征程。1809年,有人在英国国会提出一项禁止虐待动物的提案,在上院获得了通过,但在下院被否决。在当时背景下,这样的提案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13年后,人们关于动物利益的思考已经渐趋成熟。1822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  相似文献   

8.
你是否听说过植物也有记忆能力?你是否知道植物也有神经和脉搏?你是否听说过植物也有血型?乍一听,你肯定不信。然而,科学家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某些植物体内确实会表现出各种有趣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现象在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怎样对这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呢? 植物的记忆力我们都知道动物有记忆能力。不久前,科学家专门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结果惊奇地发现有些植物的确像动物一  相似文献   

9.
植物之美     
植物学家和植物保护者常常慨叹于人对植物的漠视。至少跟动物比,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确没有像很多动物那样受到恩宠——尽管没有植物,人和动物都无法存在。这也许是动物和人一样有动作、有眼神甚至有一定的思维互动,而植物在这方面一样都没有的缘故,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其实有一种普遍的弱点——最重要的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10.
杨小懿 《湖南林业》2012,(11):28-28
近年来,植物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人们开始明白,植物是极其复杂的生物。植物有自己的激素、肌肉和神经,有记忆力和音乐才能,它们也会患感冒、消化不良、传染病,甚至患癌症。植物本身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耳朵,它们的感觉器官的构造虽然同人和动物不同,但是一般说来,它们同人和动物的感觉器官作用一样。植物能嗅,能听,有触觉,有味觉。这些奇妙的特性使人们不胜惊异。  相似文献   

11.
黑陶 《中国林业》2014,(14):52-53
现代的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城堡,何谈与大自然相守,与动物比邻而居。所谓的动物园,不过是一些标本的储藏。  相似文献   

12.
野性肯尼亚     
许多中国人通过央视的《动物世界》等节目,了解到非洲这片古老神奇的大陆,领略了非洲草原上野性、缤纷、温情、残酷的动物世界,但对中国人来说,非洲始终充满着神秘,笼罩着太多不解之谜。文章作者深入东非的肯尼亚,给人们呈现安布塞利、马赛马拉和纳库鲁这3个国家公园的野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特种动物由于量少,且具有常规畜禽产品所没有的价值(如营养、药用、观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消费上的猎奇心理,相对经济价值较高,加上多年来多种传统项目市场疲软、效益下滑,特种动物饲养日趋成为众多投资的投资重点。但由于特养本身的特殊性及品种、技术、市场等原因,给一些投机以可乘之机。这些投机往往以假充真,坑害饲养户。笔提醒广大饲养户,在特种动物饲养过程中要严防“四假”。  相似文献   

14.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由国外学者Fraser提出,其内容可以归纳为2句话:“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动物的痛苦。”在这方面,科技界和动物保护界有了共同语言。“善待动物”包括:①给予动物以舒适的居住环境。②给予动物以足够营养的饲料和清洁饮水。③给予需要减轻痛苦的动物以镇静剂、麻醉剂。④给予动物人道死亡,实行安乐死术,并善良抚慰,减少应激反应。动物福利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人们心理等诸多因素。对于实验动物的福利问题,是在生产和使用中对动物的一种保护,是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有效控制和条件的改善。实验动物福利,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实验动物实施保护的行为,其基本原则是为了实验动物的康乐,进行“3R”行动,即替代、减少、优化,以减少(动物)用量,提高(动物实验)质量和寻求代替动物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祖述宪 《中国林业》2012,(22):38-41
以提倡动物福利为主导的关怀动物运动已经传遍全球.成为一种现代文明。人们所关心的动物已不仅仅是那些对维护生态系统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或可爱的伴侣动物(宠物),也包括农场动物和实验室动物,乃至所有的动物。为家养动物提供适合它们习性的生活条件,保障它们的福利.在工业化国家已经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海涛 《云南林业》2003,24(1):23-23
假如你认为只有人类才是地球上唯一有道德感的动物,那你也许是错的,因为很多动物也能区分是非,特别是群居动物通常具有按规则游戏的观念,这种观念有助于巩固它们的社会关系,因为自然界也并不总是喜好残忍和自私的竞争。共 情动物具有作为道德基础的共情和情感能力吗?我们知道,在人类中,这些情感的神经基础存在于脑厌质颞叶前部的扁桃核和丘脑下部,为它们充当介质的是多巴胺、复合胺和催产素等神经传递素。而很多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具有和人类相同的神经结构和脑化学物质。虽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和我们具有相同的情感,但…  相似文献   

17.
在光怪陆离的城市中,人类与动物被钢筋水泥割裂开来。出了家养宠物,我们无缘与其他动物亲近,只能在动物圊的笼子里远远看上它们一眼。渐渐地,作为地球主宰的人类几乎遗忘了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疏远了曾经的动物朋友们。而一位丛林女孩的画册日记则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对动物的亲近之感,原来丛林中的生活可以这般天真烂漫、快乐无限。  相似文献   

18.
当你登上八达岭,眺望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时,当你漫步在尼罗河畔,仰望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时,你一定为人类的这些为大建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你知道吗?动物"建筑师"的一些杰作更叫人敬佩,有的"宏伟建筑"简直令人为之赞叹不已。水下建设者——珊瑚虫:  相似文献   

19.
王是 《河南林业》2001,(3):50-50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特点,人们利用这些特点发明研制了许多工具如飞机、雷达等。很少有人想得到,这些动物一旦被训练成“间谍”,竟能出奇制胜,发挥超凡的作用。 袋鼠大大的肚子除了可以哺育小宝宝,还是最安全的情报“信箱”。前苏联马戏团里有一只名叫“萨夏”的袋鼠,就是克格勃的一位出色的情报交通员。  相似文献   

20.
人类经历了采集渔猎时代、畜牧农业时代、无限制利用和残酷掠杀时代,正在进入动物保护时代,最终要达到人类和生物共同协和进化时代.近代以来的法学理论认为,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支配动物和利用动物的关系,但现代民法开始转换立场,接受了动物保护法对动物的财产性利用的各种限制.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善待一切生命,但“动物受法律保护”和“动物享有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物在法律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只体现立法技术不同,而无本质差别.应当改变动物保护立法中的教条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