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草甘膦等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乙氧氟草醚、草铵膦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单用及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混用后,对棉田苗期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3.5%乙氧氟草醚EC按照105.8、176.3、246.8g·hm~(-2)和41%草甘膦AS按照615g·hm~(-2)使用对棉田杂草的防效较差;20%草铵膦AS按照900、1350g·hm~(-2)处理表现优良;同时将草甘膦分别与乙氧氟草醚、草铵膦、二甲戊灵和精异丙甲草胺混合使用后,均有明显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既提高了速效性,又延长了持久性,混合使用后尤其以草甘膦+乙氧氟草醚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助剂与除草剂混配对防除棉田杂草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草甘膦和乙草胺的药效,研究了有机硅助剂杰效利与草甘膦和乙草胺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添加杰效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减少用药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草甘膦、乙草胺对棉田杂草的防效,并延长持效期。其中,杰效利按照2 000~6 000倍液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1 230 g·hm-2+乙草胺乳油 1 500 g·hm-2混配,能在消灭杂草的同时有效抑制杂草种子的萌发,且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好,尤其是杰效利按照2 000倍、4 000倍液与草甘膦+乙草胺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效佳。  相似文献   

3.
“新壮态”液肥对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助剂与草甘膦混配或混合使用是降低草甘膦用量、增加其除草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探明“新壮态”液肥作为草甘膦异丙胺盐增效剂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壮态”液肥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混合喷雾对棉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新壮态”液肥对草甘膦异丙胺盐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草甘膦异丙胺盐田间常规使用剂量1 230 g·hm-2相比,“新壮态”液肥的加入可降低其使用量25%~50%,提前3~5 d见效。“新壮态”液肥可有效提高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速效性及防效。两者混合使用的推荐剂量分别为2 250~9 000 g·hm-2和615.0~922.5 g·hm-2。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机直播水稻田高效安全的封闭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期应用含有乙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播种时同步喷施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能够有效抑制机直播稻田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且对水稻出苗安全。机直播后10 d或15 d施用对阔叶草防效下降,但播种15 d后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密度防效达到90%以上。表明采用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防除机直播稻田阔叶草,越早施药效果越好。但如果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错过施药窗口期时,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或喷施30%氰氟草酯112.5 g/hm2+30%五氟·乙氧90 g/hm2也可以防控绝大部分直播田杂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60%(质量分数,下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Wettable granule,WG)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长增产作用,在阿拉尔选择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田进行叶面喷雾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1 080 g·hm-2对棉花枯萎病防效达62.84%,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135 g·hm-2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效可达35.56%,明显优于其他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对棉花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可增加棉花单株花数和铃数,防止早衰,提高产量。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可用于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并具有促生长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田旋花的防除效果,明确脱叶剂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棉花收获期开展第二次叶面喷施脱叶剂(540 g·L-1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质量分数)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的效果试验,以常规喷施脱叶剂为对照。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7 d,处理对田旋花株防效为40.14%,药后15 d株防效在80.15%;药后15 d,处理和对照的棉花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棉纤维的马克隆值、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第二次喷施脱叶剂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对田旋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氟啶草酮的除草活性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在剂量(有效成分)为18~576 g·hm-2时,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牛筋草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均为100%;氟啶草酮对阔叶杂草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鳢肠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剂量为144 g·hm-2时,分别为96.77%、93.56%、96.34%和100.00%。氟啶草酮对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马唐、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醴肠的ED50均小于36 g·hm-2。氟啶草酮在夏棉50与8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10,高于银山1号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综上,氟啶草酮在棉花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能够有效防除多种棉田杂草,且对棉花安全性较高。该药剂可作为化学防除棉田杂草的理想候选药剂之一,推荐剂量为144 g·hm-2。  相似文献   

8.
选用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百草枯、41%异丙草·莠、57%2,4-滴丁酯、50%乙草胺乳油5种除草剂,在移栽甜叶菊幼苗前土壤喷施比较除草效果。结果表明:移栽后15d综合防效分别为80.83%、87.50%、74.33%、75.50%、70.00%;30d综合防效分别为65.33%、74.17%、63.00%、66.50、65.33%;60d综合防效分别为54.67%、64.00%、56.33%、58.17%、58.33%;其中百草枯、草甘膦异丙胺盐、乙草胺、2,4-滴丁酯对甜叶菊幼苗均安全,而异丙草·莠对幼苗有一定的药害。因此,甜叶菊田芽前采用药剂防除杂草,优先选用的除草剂是百草枯,其次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而41%异丙草·莠在菊田应慎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的防效较好,药后30~40 d的株防效超过95%;对铁苋菜和鹅绒藤的防效较差,同期株防效不足85%;对裂叶牵牛的防效居中,同期株防效为84%~94%。花铃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上述恶性杂草的防效下降;而乙氧氟草醚的杀草活性较强,药后25~40 d株防效可达100%(裂叶牵牛除外)。草甘膦在苗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各种恶性杂草的株防效均在95%~100%(花铃期的裂叶牵牛除外)。上述处理对棉花均未产生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显著影响。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苗蕾期应用嘧硫草醚或/和三氟啶磺隆,花铃期应用乙氧氟草醚或草甘膦,吐絮期应用草甘膦,可较好地防除恶性杂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研究了41%(质量分数,下同)草甘膦水剂、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对子叶期、3~4叶期和7~8叶期戟叶鹅绒藤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0%草铵膦水剂和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替代草甘膦的防除戟叶鹅绒藤药剂,最佳防治时期为子叶期,两者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900 g·hm-2和60 g·hm-2。而对于3~8叶期戟叶鹅绒藤,优选60~90 g·hm-2的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1.
棉事指导     
《江西棉花》2005,27(6)
  相似文献   

12.
白岩  杜珉  赵新民 《中国棉花》2015,42(9):9-11
对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进行了调研,通过与人工采棉在成本收益、人工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机械采收技术的必要性,从全国棉花生产对棉田机械采收技术需求、农村社会化服务普及程度、技术成本是否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等角度阐述了机械采棉技术的可行性,找出了限制我国发展棉田机械采收技术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体挖掘冲洗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根系在水平0~40 cm、垂直0~80 cm土壤范围内的动态分布及根系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5 cm,蕾期在0~15 cm,花铃期至吐絮期在0~20 cm;垂直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蕾期在0~20 cm,花铃期在0~30 cm,吐絮期在0~40 cm。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小于单作棉,至吐絮期超过单作棉;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根总体积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干物质质量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系干物质质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和手摘棉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纤维品质,发现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长度较手摘棉差1mm,断裂比强度较手摘棉差1.08cN·tex-1,短纤维率高于手摘棉,棉花主体品级为3级,较手摘棉低1级。由此提出在新疆早熟植棉区应加强断裂比强度高、纤维长、马克隆值适中的机采棉品种选育,以提升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环洞庭湖棉区的桃源县进行湘杂棉8号的种植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培管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农艺性状、籽棉产量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籽棉产量以24 000 株/hm2处理最高,为环洞庭湖棉区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棉花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国富 《中国棉花》2017,44(9):22-24
为了掌握新疆机采棉加工中棉花品质变化趋势,依据现有的棉花加工工艺,设计了试验方案,对新疆机采棉加工中的不同工序点棉花品质进行取样、测试、统计,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工艺环节的棉花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随着加工工艺的推进,棉花反射率、黄色深度上升,棉纤维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汉平原棉花生产轻简化实践,分析了当前江汉平原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区轻简化(机械化)实践情况和发展棉花生产轻简化有利环境,提出了"集中种植、产业化经营、科技带动、市场保障、政府引导"等适合江汉平原棉花轻简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体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益较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并没有优势;油后直播方式虽然产量低,但人工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或农场应用,但要考虑天气因素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