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体表接菌法测定了商品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PD20080671在15、20、25、30、35和40℃等6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累积死亡率在接菌后19 d内均随天数的增加而升高。35℃的累积死亡率最高(82.5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0℃的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5.00%。死亡个体的湿度培养结果显示绿僵菌在高温条件下萌发的时间较短,40℃为4.26 d,15℃为19.36 d。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都不利于绿僵菌杀死蝗虫。因此,在田间施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东亚飞蝗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建议在上午低温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内测定不同温、湿度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分别在5个温度、5个湿度梯度下,研究温湿度对绿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影响。28℃、相对湿度90%是绿僵菌感染红缘天牛的最佳温度和湿度条件。在28℃条件下,5 d后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4.4%,其致死中时(LT50)约为8 h,明显短于其他各组,且幼虫僵虫率最高。温度高于或低于28℃条件时,绿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致死率都会减弱,致死中时(LT50)均在33 h以上,僵虫率也降低。相对湿度越大,对幼虫致病力越强。相对湿度90%时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9.3%和50%,此湿度条件下致死速率也最快,LT50仅为35.3 h;相对湿度50%-60%时,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约为122 h。  相似文献   

3.
几种虫生真菌对枸杞负泥虫的致病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浸溃接种法测定了2种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2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1菌株对枸杞负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种菌株对枸杞负泥虫均具有毒杀作用.绿僵菌IPPCKAS2029菌株表现了较高的毒力,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4.39 d,校正死亡率为100%;对成虫的致病力低于幼虫,致死中时(LT50)10.65 d,校正死亡率73.8%.球孢白僵菌FW-05、Z-28两菌株的毒力弱于前者,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85 d和7.78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和82.7%;对成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6.18 d和18.92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9%和55.6%.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绿僵菌与3种杀虫剂混用对沙葱萤叶甲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 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LD50值分别为10.47和53.21 ng/头。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绿僵菌24和48 h后,发现药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低于20%,且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茚虫威的平均抑制率最小,分别仅为1.89%±0.57%和0.89%±0.39%。将3种杀虫剂分别与绿僵菌孢子悬液混配使用,对防治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茚虫威与绿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最强,比单独施用绿僵菌时LT50值缩短了8.12 d;阿维菌素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7.60 d;鱼藤酮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6.45 d。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日照、青岛两地的花生生产示范大田采集得到天然罹病的花生蛴螬僵虫中,分离得到两株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spp.)。对两株菌株的ITS1-5.8S rRNA-ITS2区域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分别确定为平沙绿僵菌M.pingshaense(CQM132)和贵州绿僵菌M.guizhouense(CQM135)。筛选了菌株CQM132和CQM135的最适培养温度和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均在28℃温度条件下,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产孢时间显著最短。室内测定了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CQM132和CQM135对铜绿丽金龟和暗黑腮金龟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CQM132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金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85%以上,致死中时LT50≤7.58 d。菌株CQM135的高浓度孢悬液(1.1×107~1.1×108孢子mL-1)对两种蛴螬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致死中时LT50≤6.85 d。相比而言,菌株CQM135对两种蛴螬的致病力略优于菌株CQM132,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保定蝗区土壤绿僵菌对飞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保定蝗区土壤中分离到的金龟子绿僵菌中毒力较好的10个菌株,测定了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僵虫率,并选出3株发病效果好的菌株M6 448、M5 110、M7 355,再采用点滴接种法对1~5龄蝗蝻及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飞蝗的毒力与菌株种类和蝗蝻龄期有密切关系,3株菌株对3龄蝗蝻处理5 d的LD50分别为7.33×103、5.90×103、2.69×104个/mL,LT50分别为:3.70、5.86、7.50 d;对成虫的LD50分别为5.49×105、5.09×106、2.28×106个/mL,LT50分别为8.03、8.07、8.57 d。以毒力较高的M6 448菌株进行田间罩笼试验,10 d对3龄蝗蝻校正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3.6%,与2 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结果96.2%相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防治灰飞虱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及明确黄绿绿僵菌对灰飞虱的侵染致病温度条件,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KM1104菌株在24~30℃下对灰飞虱成虫及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KM1104对灰飞虱成虫和3龄若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对成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在24~30℃下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1.45×103~7.14×104和7.25×103~3.69×105孢子/mL,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02~11.53d和6.85~11.58d。不同温度下黄绿绿僵菌KM1104菌株对灰飞虱的毒力不同,其中30℃下毒力最强,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5×103和7.25×103孢子/mL,接种1.01×105~1.01×108孢子/mL后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02~6.86d和6.85~9.35d。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菌株KM1104具有良好的灰飞虱生防制剂开发潜力,且在30℃下使用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绿僵菌毒力相关的功能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携带苯菌灵抗性标记基因的T—DNA导入绿僵菌IMI330189中,获得了绿僵菌突变体库,采用人工饲料诱饵法测定了突变株对3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的毒力。研究发现,突变株对东亚飞蝗的毒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诱饵剂浓度为10^8孢子.g-1下,野生型菌株IMI330189对东亚飞蝗的致死中时(LT50)为4-3d;突变株189-1的毒力略有提高,其LT50值为3.5d;其余突变株的毒力均降低,且突变株189—4、189—5、189—6、189—10、189-11、189—13和189—15几乎丧失了对东亚飞蝗的毒性,校正死亡率小于50%。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毒力相关基因、探索绿僵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 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98.33%,预蛹和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33%、20.00%,草地贪夜蛾2~6龄幼虫的LT50值从3.91 d升至4.24 d;菌株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达1×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LT50为4.10 d,接菌处理后第6 d,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100%,LC50为1.12×104孢子/mL。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CDTLJ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4株白僵菌在18、22、26、30、34 ℃ 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 结果表明:白僵菌JMS、HS、MBb、RSB 4个菌株在这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绝大多数西花蓟马在5 d左右死亡,致死率均在97%以上,多数为99%~100%,致死中时为1.4~3.2 d,白僵菌RSB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最短,在30 ℃下,仅为1.4 d。在各温度下供试菌种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明显低于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其致死率一般在90%~99%,致死中时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耐低温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及越冬虫态,为其越冬区划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在4种低温(-1O℃、-5℃、0℃和5℃)条件下的存活率,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拟合死亡率回归方程,计算出LT50、LT90和LT99.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种低温条件下处理2h后各虫态存活率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显著下...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15.
草菇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是当前草菇生产中的重要害虫。本文测定了5个线虫品系在(30±0.5)℃下对草菇双额岩小粪蝇的致死率和LT50。结果表明,各线虫品系在浓度4000 IJs mL 1下的LT50范围为2.13~4.71 d,其中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N品系对双额岩小粪蝇的毒力最大,LT50为2.13 d,侵染5 d后的致死率达86.67%。菇房施用4×106IJs.m 2S.feltiae SN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 H06品系悬浮液于培养基表面6 d后,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37%和45.68%,SN线虫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防效与阿维菌素相当。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薯蚁象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是隐蔽性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因子,对8种斯氏线虫和3种异小杆线虫进行筛选证实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的致病力最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S.feltiae品系对甘薯蚁象末龄幼虫的致病力,获得强致病力的品系S.feltiae JY-17并测定了不同因素对该线虫品系致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甘薯蚁象不同发育阶段对S.feltiae JY-17的敏感性依次为末龄幼虫〉低龄幼虫〉蛹〉预蛹期〉成虫;在不同测试温度条件下,sfeltiae JY-17致病力由高到低顺序为25℃〉20℃〉30℃〉15℃〉10℃〉35℃;在25℃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为196.6头·m^-2时,线虫对蚁象末龄幼虫的LD50=5.532条·头^-1,LD90=28.049条·头^-1;当线虫与寄主比例为5:1时,LT50=44.306h。本研究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甘薯蚁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感染的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分离出菌株1513,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种保藏号为ACCC32222)。为了评价其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潜力,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白僵菌对不同龄期马铃薯甲虫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2~28℃),处理9 d时1~2龄幼虫的僵虫率与孢子浓度成正比,其LC50为3.09×107孢子mL 1;处理8 d时,对3~4龄幼虫的LC50为9.92×107孢子mL 1;而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 1时,虫卵未受到明显的抑制。田间施菌2250 g hm 2时,在新疆新源县的防治效果较好,18 d时98.87%的虫体落地,地表僵虫率为53.91%;而在新疆尼勒克县,仅在土壤中发现僵虫,僵虫率为19.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