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国英  徐锡忠 《种子》1991,(2):48-49
杂交稻明显高产,我国已大面积种植。目前全国约有一亿多亩,而且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但杂交稻种子明显不耐藏。例杂交稻V_(35)贮藏一年零四个月后其发芽率仅剩8%(陈信波等,1986),江、浙一带主要种植的汕优63在干燥器中贮藏2年发芽率仅剩  相似文献   

2.
王兴志  孙鸿勋 《种子》1994,(5):54-56
杂交稻推广近20十年,目前已占稻田面积70%以上。但由于组合过分单一、同一组合栽种时间过长,导致丰产性、抗逆性有不同程度降低,故引进、筛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稻新组合,不失为争取水稻持续高产的一条可行途径。研究者们未雨绸缪,开展了杂交稻新组合的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筛选出正在取代“汕优64”的“威优77”,该组合到1993年止已推广8000公顷,“菲优63”高产、优质、抗性好,是可能取代“汕优63”的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比汕优63高0.10 µmol CO2 m-2 s-1,尤以第3期,即灌浆关键时期,极显著高于汕优63,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其叶鞘叶绿素含量的均值比汕优63高2.36 SPAD值,各期均高于汕优63,其中,第1、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剑叶叶鞘的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与汕优63差异不显著,但Rubisco活化率均值比汕优63高1.52%,具有平均优势,其中第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与父母本相比,其剑叶叶鞘光合能力的均值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只有值的大小差异;水稻叶鞘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一般为10%~20%。两优培九叶鞘及叶片光合功能都较强是其具有超高产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六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工作,又有新的进展,经区域试验、筛选出一批高产、多抗,优质的杂交稻新组合。现将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组合分别介绍如下:(本篇原介绍12个组合)由于其中“汕优63”、“汕优桂8”、“汕优桂33”、“汕优桂34”、“汕优30选”本刊1987年第3期已作介绍,“威优64”本刊1984年第3期也作介绍、故以上6个组合介绍略,一编者)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一开始就成为杂交水稻扩大生产和经济潜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的当家组合汕优63,由于其母本的异交习性偏差,直接影响制种产量的提高,挫伤农户的制种积极性。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教育单位与生产部门合作,研制出一批多功能增效剂、增粒剂及调花剂等新型激素类药物,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本试验以汕优组合制种为对象,研究“AB型增粒剂”、“883丰产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具有长势旺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特点。我省在1977~1989年间,累计种植杂交水稻750万亩,增产稻谷3.6亿公斤,为海南粮食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汕优6号、优汕64、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由于种植多年,在适应性、抗性、丰产性等方面已有所减退。而通过对选育引进新组合以适应海  相似文献   

7.
珍汕97A,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杂交稻不育系亲本。据一九八一年统计,全国种植汕优系统组合的面积为3988万亩,占当时杂交稻总面积的_52%。近两年来,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其中增长最显著的广东省,主要以汕优当家。一度在长江以北稻区保留部分面积的南优系统组合,也逐渐被汕优所取代。估计目前全国种植的汕优组合,约占杂交稻总面积的60%以上。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有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其中长江流域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以汕优2号为主,其它双  相似文献   

8.
我司是安微省杂交稻“三系”提纯、繁殖和制种基地。1992年,我们按《改进籼型杂交稻“三系”亲本配套提纯操作规程》继续进行汕优63、协优64二套材料的提纯,繁殖珍汕97A、协青早A500亩,不育系平均纯度达99.8%,保持系和恢复系纯度达99.9%。在提高亲本纯度方面,我们的作法是:从亲本提纯基础工作做起,严把“五关”,实施“五个”改进。  相似文献   

9.
协优63的母本协青早A是安徽省水稻专家吴让祥同志育成的矮败籼型不育系。1985年与明恢63配制出协优63新组合,经几年区试,产量水平与汕优63相近,抗性明显优于汕优63,米质也明显优于其他杂优籼型新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提出,这一新组合以自身的商品价值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出现了大发展的趋势。近几  相似文献   

10.
建湖县是国家级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杂交稻珍汕97A不育系原种和汕优63等组合定点繁殖制种单位。1992年,全县杂交稻种子生产在经历了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和病虫害多发的不利条件下喜获丰收。5.05万亩制种田,总产883.8万公斤,平均亩产175公斤,是自1977年连续制种16年来亩产超过150公斤的第5个年头。为确保汕优63种子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几年来杂交稻纯度海南鉴定和本地大田种植鉴定结果,汕优63组合中的杂株93%以上是珍汕97A和珍汕97 B(现简称A、B)。这两种杂株在种子外部形态上与汕优63种子无明显差异。为探讨汕优63种子室内纯度鉴定技术,研究A、B种子与汕优63种子的典型特征和区别方法,从1989年冬到1990年春,经室内反复观察鉴定,再与海南穗期鉴定结果比较,初步认为,根据种子腹白程度进行室内纯度鉴定,其方法简便易行,准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汕优149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新恢复系成恢149与珍汕97A配制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汕优149于1993年和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区试、产量分别为8550kg/hm~2和860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和2.40%。199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在成都、什邡、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汕优63”组合是福建三明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63配制而成的。刚推广前几年,群众普遍反映该组合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较抗病。种植多年后,抗病力逐渐衰退。这个组合在全国各地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对抗病力衰退如不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若遇到特殊气候的年份,将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制种技术经过近20年的研究改进,促进了产量的极大提高,亩产由当初的10公斤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00公斤左右,提高了20倍。但就目前全国、全省的杂交稻制种实践来看都是高而不稳。起伏较大且不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多年的高产制种技术模式化研究,于1992年将这一模式技术在全县制种基地实施,获得了显著成功。全县制种1500亩,总产稻种41.79万公斤(组合为汕优63、D优63、汕优72、汕优75、汕优78、岗优12、优—63等10个,亩产最高350  相似文献   

15.
万育麟 《种子》1995,(2):44-45
1当前贵州省杂交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问题1.1推广面积停止增长自1985年左右以汕优63为主的一批优良组合推向生产后,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从1987年开始迅速增长,1992年全省种植面积达56.6万公顷。从1986年至1992年的7年中,杂交水稻的面积由11.4万公顷发展到566万公顷。这7年的年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05,(6):47
该品种熟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适宜种植汕优63的一季中稻区和早熟晚稻区引种、试种、推广。 1 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比汕优63约长 2-3天,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约 135天。株高约115cm,每亩有效穗 17.5万,穗长25cm,千粒重约31g。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7%,长宽比2.9,垩白粒率18%,垩白度3.2%, 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15.7%,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和褐飞虱目前是我国水稻产区最重要的病虫害。汕优63曾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组合,然而其易感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和品质等问题导致其近年来在生产上基本没有了面积。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同时导入到汕优63的亲本明恢63和珍汕97B中,以改良汕优63的褐飞虱抗性;同时将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导入到已改良的珍汕97B中,使后者同时获得褐飞虱和稻瘟病抗性。褐飞虱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杂交稻(聚合Bph14,Bph15或单基因)的褐飞虱抗性较对照(汕优63)显著提高;穗颈瘟田间自然发病结果也表明:聚合Pi1、Pi2的杂交稻发病率仅为约6%,明显低于对照汕优63(约90%)。田间农艺性状考察也表明改良型杂交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产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仿。这些改良组合可以为进一步培育绿色超级稻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技术, 从5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10聚体)中筛选出8个引物能在3个主栽的汕优系统杂交稻组合汕优63、 汕优64 和汕优晚3 及其亲本之间稳定地扩增出12个强的多态性标记。 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能够有效地区别汕优63、 汕优64 和汕优晚3 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特优524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94和1995两年广东省杂交稻区域性试验资料以及1995和1996两年全国籼型杂交晚稻区域性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特优524和对照种(汕优63、汕优桂33)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特优524的丰产性、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种,而稳定性则次于汕优63,但好于汕优桂33,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 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