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筛选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种比1∶200)和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液(药种比1∶16)为对照药剂,研究了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60、1∶50、1∶40、1∶20 4个剂量处理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液。[结论]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幼虫的防效及保果效果均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对多菌灵、瑞毒霉、粉锈宁、代森锰锌和敌唑酮五种药剂不用量拌种防治木耳菜立枯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控病效果大小顺序是x5>x4>x1>x3>x2,多菌灵、瑞毒霉和粉锈宁在适宜用量下的防效分别为99.2%、81.4%和26.8%。混用无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0—1982年在本校和洮儿河农场分别用6种新农药对小麦散黑穗病进行了小区和较大面积的防治示范试验,结果以禾穗胺效果最好,用0,3%拌种3年小区平均防效为95%(92.55—100%),较大面积示范试验为95,28%,其次是拌种双,2年小区平均防效为86,03(79,36—92,70%)。多菌灵、粉锈宁防效亦好,依次为(84,94%、83,83%)。在体外抑菌试验中禾穗胺在低浓度下即对小麦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发芽和病菌菌落生长就有强烈抑止作用,而粉锈宁、多菌灵则需较高浓度。幼芽期药剂内吸测定禾穗胺的内吸量较高。 禾穗胺、拌种双用不同方式(干拌、湿拌、浸种、闷种)进行种子处理对防效影响差异不显著。禾穗胺、粉锈宁在拌种后贮藏15—60天均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霞  李隆云  宋春泉  曾凡明  吴叶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40-13341,13403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种杀菌剂浸种后均能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且能显著提高保苗率;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剂防效以80%多菌灵800倍液(67.1%)和70%甲托1 000倍液(65.6%)的防效最好,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能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玄参子芽,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1春麦播前拌种技术要求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必须做好春麦播前拌种,预防小麦病虫害发生。1.1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1.2防治小麦黑穗病,可选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方式、时间等进行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结果]咪氰烯菌脂及其复配剂防效优异,浸种方法、时间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咪鲜·杀螟丹日浸夜露法优于连续浸种法;24~60 h浸种时间延长,秧田期防效有升高趋势,但分蘖和灌浆期不明显.亮盾、适乐时与锐胜混用拌种,前期防效较高,但灌浆期(后期)效果下降.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结论]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06-1009
通过进行不同药剂拌种和包衣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18%福克SC和40%卫福SC对大豆根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相对防效分别为83.55%,81.48%,80.2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和对照。在大同市东王庄重病田进行的防治试验中,3种药剂的控害效果均较理想;采用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2.8%,防效为95.3%;18%福克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3.5%,防效为93.7%;40%卫福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4.5%,防效为90.5%。表明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18%福克SC和40%卫福SC是当地大豆根腐病防治中值得推荐的3种药剂。  相似文献   

9.
啤酒大麦条纹病药剂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多效唑、15%粉锈宁、80%402抗菌剂乳油、硫酸铜晶体、50%福美双、硫酸亚铁晶体、70%甲基托布津、40%多菌灵和70%敌克松等九种药剂进行湿拌种,对啤酒大麦条纹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5%多效唑、15%粉锈宁和80%402抗菌剂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为100%、95.42%和98.42%。硫酸铜晶体和50%福美双的防治效果次之,相对防效分别为75.88%和76.06%。其它  相似文献   

10.
北疆地区打瓜镰刀菌根腐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打瓜根腐病是北疆地区打瓜上的重要病害,明确几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打瓜根腐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小区药效试验,比较6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差异.[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乙蒜素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31 mg、L,其他依次为多菌灵、恶霉灵、苯甲·福美双、枯草芽孢杆菌、三氯异氰尿酸.盆栽试验表明:药剂灌根的防治效果比药剂拌种好,其中多菌灵灌根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3.0;,其次是恶霉灵和苯甲·福美双,防治效果分别为64.4;和60.2;.小区试验表明:苯甲·福美双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46.4;,其次是多菌灵和恶霉灵,平均防效分别为45.3;和45.1;.[结论]苯甲·福美双、多菌灵和恶霉灵对打瓜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棉腐病化学防治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厚  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74-6375
[目的]筛选出防治金针菇棉腐病的理想杀菌剂。[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金针菇棉腐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洁霉精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0.01%;0.1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克露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0.01%的洁霉精相当。0.2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洁霉精对棉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7种供试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菌灵的抑制率最低,为25.3%,其次是霜霉净和甲基托布津,抑制率分别为41.0%和49.0%。[结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针菇棉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尤为显著,可作为首选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噻呋酰胺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用量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花生种仁的方法,研究其对花生苗期根腐病、茎腐病和中期白绢病的控制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用量150、300、450 m L/hm~2处理中,以450 m L/hm~2处理较好,对根腐病、茎腐病防治效果可达66.64%~74.00%,超过两常规对照的49.96%~60.00%。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对防治花生白绢病发生的效果欠佳,但对延缓白绢病发生有一定效果;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对花生具有增产效果,在用量150、300、450 m L/hm~2处理中,以450 m L/hm~2处理效果更好,产荚果4 444.9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692.40 kg/hm~2,增幅18.45%,两常规对照产荚果分别为4 337.55和4 357.50 kg/hm~2,较空白对照增幅分别为15.59%和16.12%。[结论]试验结果为噻呋酰胺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钠盐浸种对NaCl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不同钠盐浸种和NaCl溶液胁迫萌发试验,找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抗盐的有效方法和耐盐程度。分别用浓度为200mmol/L的NaCl、NaHCO3、混合盐(NaHCO3,NaCl)3种溶液浸种,然后配置4种浓度的NaCl胁迫溶液:40、80、120、160mmol/L,分别对萝卜种子的萌发进行盐胁迫。[结果]混合盐浸种明显提高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幼苗生长。NaHCO3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但明显促进侧根数目增多并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顺序是:混合盐浸种>NaCl浸种>对照组>NaHCO3浸种。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均表现出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种子萌发,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低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促进幼苗生长。相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高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幼苗生长。[结论]混合盐浸种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常年秸秆还田及连作,造成小麦茎基腐病病菌有加重趋势,本文选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小麦拌种,通过在小麦返青期、灌浆期、成熟期的调查,表明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刘建国  朱云娜  乔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57-12859
[目的]了解生物菌肥不同浓度和使用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生物菌肥不同浓度浸种、拌种处理对芦苇杂交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菌肥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发芽,使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分别增加了3.43%~14.18%和14.70%~18.86%,同时可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增加水稻幼苗干鲜重.1∶25~1∶100各浓度生物菌肥对水稻的促进效果相差不大,生物菌肥拌种的效果最显著,且与生物菌肥浸种处理差异显著.[结论]在水稻育苗阶段使用“中合牌”生物菌肥可促进芦苇杂交稻的发芽,提高幼苗秧苗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01-15402
[目的】探讨链霉菌274发酵液对种传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两优培九、德农316和汕优63为供试品种,50%福美双WP和50%多菌灵WP为对照药荆,通过贮藏试验研究链霉菌274发酵液时种传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不同贮藏方式对种子带菌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带菌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对种子带菌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各药剂对水稻种传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福美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不同贮藏方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贮藏4个月后3种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链霉菌274发酵液可有效防治水稻种子贮藏期间的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物拌种剂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拌种剂能有效防治黄瓜立枯病,并对黄瓜具有促生作用,药种比1∶25拌种,防效达到68.51%,株高、根长、鲜重分别增加56.99%、92.73%、53.33%。  相似文献   

18.
"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区、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研究"易丰收"拌种、幼苗期叶面喷施和开花下针期喷施处理对不同茬口地种植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易丰收"3种不同方式处理的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比对照增产4.9%~7.8%,且"易丰收"应用越早增产效果越好,拌种比幼苗期喷施增产效果好,幼苗期喷施效果又好于开花下针期效果;在生茬地应用的增产效果要好于重茬地。[结论]"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花生的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药剂拌种方法,研究了10种药剂对河南省原阳、漯河两地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主要侵染病原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主要药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效较好,其他药剂的防效一般。[结论]为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均高于单独拌种;吡虫啉+咯菌腈拌种对油菜跳甲、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6.80%和72.98%。春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加,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播种密度为28.5~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