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报告用因子血清玻板凝集反应首次从国内分离的54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检出5株新表面抗原菌株,并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这种表面抗原为纤毛抗原。用玻板凝集反应、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源试验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5个菌株产生二种纤毛形态相同,但抗原性完全相别的纤毛抗原。其中2个菌株产生242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42纤毛抗原;3个菌株产生293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93纤毛抗原。二种新纤毛抗原菌株产耐热肠毒素(ST)性和部分动物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测定表明:3株F293抗原菌产生ST,对豚鼠和兔红细胞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而对绵羊红细胞不具有该特性;2株F242抗原菌对不产生ST,对豚鼠、兔和绵羊红细胞均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玻片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琼脂扩散试验对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分离自犊牛腹泻的3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产生F41抗原,其中两株同时还产生K99抗原。用豚鼠、马、绵羊红细胞做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显示,3个菌株均具有F41抗原的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菌质粒转化技术,将大肠杆菌K_(?)与LT(A~-B~ )抗原基因重组质粒转入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中.对获得的其中8个转化子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化的细菌仍保持沙门氏菌的形态、生化及抗原特性,同时可稳定地表达K(?)和LT-B两种抗原.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抗甘露糖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MRHA)、ELISA等对转化菌表达的K(?)抗原进行了测定,用间接免疫溶血试验对其表达的LT-B抗原进行了测定.结果,这两种抗原在转化的细菌中均可高效表达.电镜下观察,转化的细菌在其表面形成菌毛样结构.这种转化细菌表现出猪霍乱沙门氏菌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两种抗原特性,为这种双价工程菌苗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菌株.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可作为基因转化的有效受体菌.  相似文献   

4.
对243株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血清耐受试验、菌毛化大肠杆菌血凝试验和温度敏感性血凝素试验.在这些分离株中,高度血清耐受、中等血清耐受、轻度血清耐受和血清敏感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57.2%(139/243)、28.8%(70/243)、10.3%(25/243)和3.7%(9/243).在37℃细菌培养物与鸡红细胞凝集试验中,甘露糖敏感血凝(MSHA)和甘露糖耐受血凝(MRHA)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64.6%(157/243)和5.8%(14/243);与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中,MSHA和MRHA菌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74.9%(182/243)和2.9%(7/243),其中与鸡红细胞凝集试验MSHA菌株中,MSHA阳性菌株占高致病株的69.5%(132/190),MRHA阳性菌株占低致病株的22.2%(2/9),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在温度敏感性血凝素试验中,MRHA菌株为112株,占分离株的46.1%,其中O1、O2和O78血清型的高致病株占所在血清型分离株的83%~100%,而其它血清型的高致病株仅占57%左右,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禽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血清耐受能力、鸡红细胞MSHA菌毛的表达和温度敏感性血凝素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由日本几个不同地区患有腹泻或未患腹泻犊牛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K_(99)抗原,血凝反应,O群别和产肠毒素性。共检查了473个经IMV_iC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其中306株分离自103头腹泻犊牛的粪样、肠内容物和/或脏器,其余菌株则分离自40头健康犊牛粪样。所有犊牛均不足30日令。用Guinée等人报告的方法及K_(99)抗  相似文献   

6.
鸡大肠埃希氏菌菌毛表达、血凝谱及粘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株具有不同致病性的鸡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体外菌毛的表达、对13种不同红细胞血凝谱及血凝方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在体内外对1日龄鸡气管组织的粘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能表达菌毛,非致病性菌株不表达。不同菌株的血凝谱及血凝方式具有差异,除中等致病性菌株MG30e对大鼠红 细胞(RBCF)的凝集不能被D-甘露糖抑制,表现为抗甘露糖型血凝(MRHA)外,  相似文献   

7.
应用8株鸡病原性大肠杆菌研究了菌毛作为分型抗原和共粘附特性,以抗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单抗)bG5和甘露糖进行了抑制作用试验。在血凝试验中、单抗和甘露糖都能抑制血凝反应,说明这些株都属于Ⅰ型,通过以单抗或甘露糖的粘附抑制程序这些Ecoli株对鸡气管上皮都不能特异粘附。  相似文献   

8.
鸡源大肠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钰  鱼艳荣 《中国家禽》1999,21(11):10-12
对陕西省主要养鸡地区病死鸡及死胚中分离的9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12株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某些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其中包括血清型、溶血性,刚果红表型,盐凝集性,血凝性,D-甘露糖血凝抑制和科体抗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致病力与血清型和溶血性无关,而与刚果红表型、盐凝集性和补体抗性呈明显正相关,可作为大肠杆菌致病力有无判定的实验室初步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FC株猪源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88和K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本菌的O抗原属于O101。K88和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99和F41抗血清均可凝集。对纯化的FC株菌粘着素抗原作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粘着素是由等电点分别为4.61和9.78,分子量分别为29500和17500的两种蛋白质抗原所组成。此外,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肠结扎试验证明,该菌只产生热稳定肠毒素。总之,本菌是一株能产生ST的K99,F41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K99菌毛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抗体效价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幼龄动物 (仔猪、犊牛、羔羊等 )腹泻中常见而且重要的致病菌之一 ,此类大肠杆菌能借助于其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的小肠黏膜上 ,定居并产生肠毒素 ,从而呈现出致病作用。当大肠杆菌 K99菌毛粘附于绵羊红细胞上时 ,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且不被 D-甘露糖抑制 ,系一种甘露糖低抗血凝反应 (MRHA) ,菌毛的MRHA可被相应的抗体抑制 ,故又可用甘露糖抵抗血凝抑制反应 (MRHI)来对其作出确诊[1] 。目前在各种动物中已发现并展开研究的大肠杆菌菌毛抗原主要有 :K88(F4)、K99(F5)、987…  相似文献   

11.
1 SEF14菌毛的发现 Feutrier等1986年首次在临床分离的一株人源肠炎沙门氏菌中发现一种菌毛(后来被称为SEF14菌毛),具有甘露糖敏感血凝反应(MSHA),形态上与肠杆菌科细菌的Ⅰ型菌毛难以分辨,蛋白质亚单位为14.4 kD,比伤寒沙门氏菌Ⅰ型菌毛亚单位(22.1 kD)小,N-末端18个氨基酸残基与大肠杆菌和伤寒沙门氏菌Ⅰ型菌毛同源[1].Müller等在同一株人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上鉴定了甘露糖敏感且形态和生化特性上不同于之前报道的SEF14的典型Ⅰ型菌毛[2].1990年Tahorns等通过单克隆抗体(MAb)介导方法在肠炎沙门氏菌表面鉴定出这一菌毛样结构,蛋白质亚单位为14.3 kD,直径小于5 nm,没有凝集红细胞能力[3].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贵州株K_(88)菌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玻片凝集试验、抗D_甘露糖微量血凝试验 (MRMH)、离体细胞粘附试验、菌体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_PAGE)和免疫印迹、质粒DNA提取及电泳等 ,分析了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贵州株 (4 0 9_11)所产K88菌毛的血凝谱、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特性、菌毛蛋白亚单位分子量 ,并对其K88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 :其所产K88菌毛的血凝谱能凝集豚鼠和鸡红细胞 ;能介导细菌粘附于仔猪离体肠上皮细胞 ,这种粘附作用能被特异的K88抗血清阻断 ;菌毛蛋白亚单位的分子量为2 35 0 0Da;K88基因位于一个分子量为 85kb(5 4× 10 6Da)的大质粒上。当菌株于 18℃生长时 ,其K88菌毛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感染黄痢发病仔猪的小肠作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在国内流行的仔猪黄痢病原性大肠杆菌中除了 K_(88)~ 菌株外,还有二类 K_(88)~-大肠杆菌也能粘着于仔猪小肠绒毛上皮。它们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性及它们的表面 K 抗原都互不相同.表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表面粘着素。其中一个菌株的血凝持性与国外报导的 K_(99)~ 大肠杆菌很相似,另一类菌株则有待进一步详细鉴定。本文讨论了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对于发现细菌的未知粘着素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腹泻死亡仔猪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通过对细菌形态观察、PCR检测、生化试验以及小鼠毒力试验鉴定出了8株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WHO推荐的Kirby-Bauer(K-B)法测定8株大肠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一步对分离的8株大肠杆菌进行运动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特性进行比较。生化特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无明显差异;耐药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均是多重耐药菌株,并且8株大肠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均具有运动性,形成较明显的运动圈;生物被膜表型检测结果表明:有4株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河南地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和探讨生物被膜和致病性、毒力之间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用腹泻犬粪样接种的犬原代肾细胞培养中分离出的3株病毒,经理化特性鉴定为呼肠病毒,以呼肠病毒标准株进行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发现它们具有呼肠病毒3型的抗原特性,因此认为腹泻犬的分离呼肠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省腹泻仔猪源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流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方法以质粒DNA为模板对40株大肠杆菌进行肠毒素基因Sta和Stb的检测,并通过对其序列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在40株大肠杆菌中成功扩增出Sta基因36株,Stb基因23株,其中有19株同时携带2种肠毒素,占全部菌株的47.5%(19/40);单独携带肠毒素Sta基因的有17株,占肠毒素阳性菌株的42.5%(17/40)。Sta和St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已测序的试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9.6%~100%之间。说明河北省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流行株所携带的肠毒素主要是Sta+Stb及Sta,各地区流行菌株所携带的ST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得到了1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此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单生或成对生长。此菌在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我场感染大肠杆菌引起肠毒血症的4头育成牛的空肠内分离出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O抗原鉴定、纤毛抗原检查、ST肠毒测定及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分离的4株细菌均具有K_(99)、F_(41)两种纤毛抗原的产ST肠毒的O_(142)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9.
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多个猪场中采集仔猪腹泻粪便,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经接种小白鼠进行致病性鉴定后,共获得2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从水肿病猪的水肿液中分离鉴定出1株猪水肿病致大肠杆菌。对其中112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先锋霉素V的敏感菌株为96.3%,环丙沙星为56.3%,诺氟沙星为50.5%,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均为45.9%。蓖株的耐药率,四环素为96.8%,链霉素为71.8%,复方新诺明为67.5%,随机抽取10株进行了5种微量糖发酵试验;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此外对广西某猪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了黏附素抗原鉴定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自河北某农场分离的21株仔猪腹泻大肠杆菌K_(88)抗原菌株全部有致溶血作用,并对小鼠显示不同的致病性。其血清分布在8个O抗原组,其中O_8菌株占优势,并在省内首次分离到具有K_(88)抗原的O_8菌株3株。O_8菌株对氟哌酸、卡那霉素、新霉素很敏感,对喹乙醇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