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为川西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以下简称原始林)及其在1950—1969年和1970—1989年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的林下(不包括主林层,因其树种组成相对单一)乔灌草群落生态学调查资料,基于APGⅢ谱系框架,构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乔灌草系统发育树,选用广泛使用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量化和评估不同演替阶段林型的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结果】原始林亚林层物种组成谱系离散(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疏,而原始林其他层次(草本层、灌木层与小乔木层)物种组成倾向于谱系聚集(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近; 2个不同采伐年代形成的次生林的草本层和亚林层的谱系结构呈现出林型间相似但层次间相反的模式(草本层:谱系离散;亚林层:谱系聚集),灌木层和小乔木层则表现为层间相似但林型间相反的模式(1950—1969年:谱系聚集; 1970—1989年代:谱系离散);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NRI与NTI均极显著正相关(0.698≤R2≤0.769,P 0.00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NRI与NTI)与物种多样性(香侬多样性指数H')的关联分析绝大部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林下乔灌草谱系结构与H'的局部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原始林和1970—1989年采伐后次生林中的H'与NRI、H'与NTI的相关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的波峰-波谷变化模式。【结论】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及其采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在层次间和林型间存在差异性。环境过滤是驱动原始林中草本层、灌木层和小乔木层物种谱系组成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竞争互斥则塑造亚林层中的物种谱系组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大致与原始林相反,表现为环境过滤主导亚林层的谱系结构,竞争互斥主导草本层的谱系结构。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
森林更新调查研究是进行林业科学研究和组织林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云南省林科所高山组和原玉龙山高山试验林场部分同志自1964年起至1980年曾多次深入滇西北主要暗针叶林区,对云、冷杉在林冠下和采伐迹地的更新情况、更新特性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部分材料进行初步整理,提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正> 高山松(Pinus densata Mast)是滇西北高山针叶林区的主要成林树种之一。分布面积约17万公顷,占我省针阔叶林面积的2.5%;蓄积量有1650万立方米,占针阔叶林蓄积的2.8%,仅次于高山针叶林区冷杉、云杉的蓄积。它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较迅速的特点,是高山针叶林区迹地更新的先锋树种之一。现以我们调查、观察收集的材料对它的发 相似文献
6.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优势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工作是对川西暗针叶林优势树种针叶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水势(Ψw)与相对含水量(RWC)的关系、蒸腾作用的生理调控、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避旱的针叶适应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各种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证明:在同一生境下抗旱性强的树种(如鳞皮云杉)旱季含水量较高,因水势每单位降低而引起的相对含水量降低最小,叶绿素a的含量升高、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同时相对蒸腾低,具有较小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肉质化程度。抗旱性大小的顺序是鳞皮云杉>川西云杉>鳞皮冷杉。但随着海拔高度和季节的变化,3种树种抗旱性的种间和种内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与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i-cor 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生长季节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叶面积指数(LAI)的时间动态, 比较4种岷江冷杉林分LAI的差异性,分析LAI与海拔和坡向之间的关系,探讨林分尺度和小流域尺度上LAI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小流域LAI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为单峰曲线,峰值(5.82±1.32)出现在8月中旬;4种岷江冷杉林LAI平均值为5.44±0.83,不同林分之间LAI差异极显著(p<0.001),LAI顺序为:藓类-箭竹-岷江冷杉林>草类-箭竹-岷江冷杉林>草类-杜鹃-岷江冷杉林>藓类-杜鹃-岷江冷杉林;随着海拔升高,LAI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出现在海拔3 000 m处,LAI(y)与海拔(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22.408 6 0.019 6x-0.000 003 360 1x2 (R2 = 0.999 6, p<0.001, n=12);半阴坡LAI(5.51±0.91)比半阳坡(5.36±0.72)大,差异显著(p<0.05);林分尺度上的LAI变异系数(10.02%~12.22%)约是小流域尺度上的(19.79%~22.80%)1/2,随着海拔升高,其变化比较复杂,3 800 m处最大(23.09%),3 500 m处最小(7.64%),且半阴坡(16.58%)>半阳坡(13.44%). 相似文献
8.
洮河林区是以冷杉和云杉为建群种的暗针叶林区,具典型的高山亚高山森林特征。本文在分析其自然地理条件及森林特点的基础上,对采伐更新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实行采育择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山原始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树种繁多,类型多样,森林资源丰富,同时,又处于长江上游,森林的防护作用显要.对于这个林区的森林采伐方式问题,历来看法很多,争议很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以及省内外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我们在西南高山,特别是四川高山也进行过长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关于采伐方式问题发表过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为评价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9.6 hm2(400 m × 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Fe含量均值为17.22 g·kg−1,Mn、Cu、Zn含量均值分别为423.09、4.33、47.91 mg·kg−1;(2)土壤Fe、Mn、Cu、Zn含量的高值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动态样地东侧高海拔区域,土壤Zn的空间分布较简单,连续性较强;(3)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63.84%,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M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3.84%。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块基比值范围为0.08~0.50,土壤Mn、Cu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Fe、Zn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除了土壤Cu与pH、土壤Zn与SOC、土壤Zn与TK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 > 0.05)外,其它17对土壤性质之间均呈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相关。 结论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土壤微量元素Fe、Mn含量丰富,Cu、Zn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与土壤pH、SOC、TN、TP、TK之间呈较为普遍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横断山是南北走向的大山系,由云岭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组成,分别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恩梅开江的分水岭。在气侯寒冷的高海拔地区,保存有丰富的暗针叶林。其蓄积量占云南林区总蓄积量的17.4%,占云南暗针叶林总蓄积量的98.4%。因此积极开展对暗针叶林的研究,了解其分布规律、主要特征、演替方向,无论在理论上,生产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考察收集的资料,对云南横断山区暗针叶林的基本情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13.
前言一九七三年中央农林部拟制了“森林采伐更新规程”,发全国试行,这是我国森林经营上的一件大事。遵循毛主席“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我们积极参予了对新规程的讨论。新的规程要求,今后各省要制定出相应的采伐更新细则。由于西南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 相似文献
14.
川西高山峡谷区地处林业、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长江上游,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的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破坏。分析探索和抓紧实施该区域灾后生态植被修复(或称恢复),对于尽快恢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下游生态安全,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 100~3 600 m 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 和50 年) 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 种,隶属于44 科117 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 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 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同生长型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40 年生次生林最大,箭竹红桦林40 年后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藓类红桦林在50 年时有所下降,到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略有增大,乔木与灌木层以及乔木与草本层之间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而灌木与草本层间差异不显著;Shannon 指数随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箭竹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50 年生的林分中,为3.796 7, 藓类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30 年生的林分中,为3.654 3, 原始暗针叶老龄林Shannon 指数大小介于次生林之间;群落优势度指数先是随着恢复年限增加而减小,随后又逐渐增大,乔木层与群落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的幅度较大,藓类红桦林比箭竹红桦林乔木层优势度提前20 年降低到最小值;除优势度指数以外,其他指数在不同恢复系列间差异显著,而在2 种次生林类型间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大,次生林与原始暗针叶老龄林间的Bray-Curtis 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在各个月份存在差异;(2)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成熟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82μmol·s-1·m-2~5.88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50.6%,中龄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52μmol·s-1·m-2~3.52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48.5%;(3)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4)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土壤CO_2释放率的Q10值分别为3.2和2.6,峨眉冷杉成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要大于中龄林。 相似文献
17.
18.
滇西北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林型下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85年和1986年,我们在云南西北部高山针叶林内,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杜鹃-冷杉林等7个主要林型中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调查。经对采集标本的鉴定,计有33个属约140余种外生菌根真菌。它们在各种林型下的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光举 《绿色中国(A版)》1982,(5)
川西高山峡谷原始林区于1950年开发,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已由过去单一的原木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营林更新、综合利用、原木生产的综合性企业。全局现有职工3,477人,其中,营林更新854人,综合利用294人,原木生产2,236人,基本建设93人。截至1979年底止,采伐面积48.9万亩(其中,皆伐面积43.9万亩);更新造林46.3万亩(其中,人工更新41.4万亩,天然更新0.8万亩,荒山造林0.1万亩);更新成效面积42.3万亩(其中,郁闭成林7.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