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研究鱼类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鱼类的发生、遗传、杂交育种、水质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早期研究染色体的方法,多采用压片和石蜡切片,且鱼类染色体一般小而多,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广西水产科技》1982,(1):14-17
我们在开展鲮鱼遗传改良的杂交育种时,曾进行了鲮鱼为母本,分别以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ug)和倒刺鲃(Spinibarfus denticulatus)为父本的鲃亚科鱼类属间杂交试验,并以鲮鱼自交作对照,将各个杂交组合的胚胎与胚后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同时作了记录与描述。关于发育形态学方面的比较分析将另文报导,  相似文献   

3.
限食(含饥饿)和再充分投喂对鲮鱼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鲮鱼在限食状态下,饥饿组比肝重和SGR,半饱组比肝重都显著降低,而体长、全长、体重以及丰满度变化都不显著,再充分投喂后,各形态学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鲮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4.
外源DNA对鲮鱼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对照鲮鱼和在受精卵时期显微注射了鲤鱼总DNA的鲮鱼以及鲤鱼在不同温度下的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发现实验鲮鱼的酶活力介于对照鲮鱼和鲤鱼之间,也即外源DNA对鲮鱼的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对外源DNA的作用本文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鳙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鱼类染色体,对推进鱼类的遗传育种和分类工作,探索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的相关关系,作为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生物监测手段,都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报道颇多。现存的24,000多种鱼中,已检查染色体数的有600余种,初步作了组型分析的约300余种。近  相似文献   

6.
鲤鱼DNA对鲮鱼耐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显微注射法将鲤鱼总DNA注入鲮鱼受精卵,并将受精卵培育成鱼种。以自然降温方式及人工降温方式测试并比较了实验组鲮鱼与正常鲮鱼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鲮鱼的耐寒能力优于正常鲮鱼,但改善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五种水体团头鲂的染色体数目、组型以及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泥湖、鄱阳湖、梁子湖、北京、上海水体的团头鲂从普通分类学角度观察,没有明显的特征加以区别,这就对鱼类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更确切地证实这五种水体团头鲂是否有差异性,我们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其染色体数目、组型和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泳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鱼类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性别的表达方式 ,包括各种类型的性染色体机制、雌核发育、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物种所特有的外部性别以及多样化的行为性别等 ,归纳起来 ,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遗传性别。生理性别是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发育的生化过程而形成的 ,生理性别的基础取决于原始性器官的类型。该基础性别称为性腺性别 ,由它进一步分化为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遗传性别 ,即染色体性别 ,每种鱼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染色体性别。虽然对 16 0 0多种真骨鱼类进行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但被证明具有染色体机制的种类却很少。况且 ,鱼类的染色体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与月鳢、斑鳢染色体组型的不同。结果表明:乌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sm 22st 22t,最大染色体组位于st组。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过程中的增加双倍染色体的倾向,具有较多t染色体的是较原始的种类,而具有较多m、sm染色体的种类是特化种类,即染色体臂数较多的为进化类型。比较3种鱼类的染色体特征,发现乌鳢的NF最多(68),sm染色体数也高于其它种类,说明鳢科谱系分类上的位置中,乌鳢的进化程度较高,适应性强,月鳢次之,斑鳢最原始。  相似文献   

10.
滁州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滁州鲫是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中的一地方性天然种群。研究表明,滁州鲫具有2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型。A型的染色体组型是3n=160=31m+21sm+45st+63t,总臂数=212;B型的染色体组型是3n=158=30m+26sm+42st+67t,总臂数=214。  相似文献   

11.
鲮鱼的机械化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鲮鱼因其适宜于10℃以上的自然气候温度而遍布于广东、江西两省。鲮鱼食性杂,繁殖力强,容易养殖,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豆豉鲮鱼是当地的特产,许多企业以传统的加工工艺及自创的调味配方,生产不同色泽口味的豆豉鲮鱼罐头,畅销国内各省市。  相似文献   

12.
鲮鱼是广东水库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在大型水库,鲮鱼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主要底层鱼类。但水库地形复杂,障碍物多,又因鲮鱼具有喜流水、喜钻孔穴、分散活动等特性,捕捉较难。目前,采用刺网捕捞鲮鱼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刺网的渔获性能,选择最佳刺网及其网目尺寸,现将流溪河和水迳等水库的捕捞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首次对洞庭湖区两种不同体色黄鳝进行肾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其染色体数目及组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且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但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黄鳝A的染色体相对长度为11.45±0.06~6.15±0.03,黄鳝B的染色体相对长度为11.53±0.01~5.23±0.09。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洞庭湖区黄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23~25℃下,给平均体质量104.2g和106.8g的回交鲤(鲤鲫杂交♀×鲤♂)和回交荷包红鲤(鲤鲫杂交♀×荷包红鲤♂)胸腔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然后观察对比了染色体核型,探讨回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均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回交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回交荷包红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2,其核型公式为:3n=66m+36sm+18st+30t。  相似文献   

15.
鲮鱼     
《广西水产科技》1977,(1):34-34
《鲮鱼》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鲮鱼生物一学特性、养殖和捕捞的方法,并附有插图,便于阅读。  相似文献   

16.
鲮鱼混精授精的育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祖熊  黄文郁 《水产学报》1985,9(2):203-206
1979至1982年间,用瓦氏雅罗鱼、草鱼、鲢鱼、鲤鱼中的一种或多种精液同鲮鱼新鲜精液混合对鲮鱼成熟卵授精,使其发育成苗,并培育成鱼种。经养殖表明,有几组混精授精得到的鲮鱼,其抗寒性能比不?昆精授精的鲮鱼强;其中以四种混合精液授精以得混精鲮的耐寒能力最高。现将耐寒能力低达5.5℃的混精鲮鱼选出,供进一步选育用。最后,根据各组试验结果,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 研究鱼类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鱼类的发生、遗传、杂交育种、水质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早期研究染色体的方法,多采用压片和石蜡切片,且鱼类染色体一般小而多,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以致数据不尽确切。六十年代后,由于空气干燥法、细胞和组织培养术的兴起和发展,才使鱼类染色体研究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外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颇多,在25,000种现生的鱼类中,按(1980)的  相似文献   

18.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楼允东 《水产学报》1984,8(4):343-356
在育种学上,多倍体与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都属于“染色体组工程”(Genome englneerlng)的范畴。由于它们有控制染色体组和性别的潜力,因此这些技术正在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虽然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起步较慢,但最近十五年来却十分活跃。本文拟对国外有关鱼类多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动向作一综合评述,供国内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7年起,全苏养鱼科学和生产联合公司遗传育种中心对两性型银鲫♀和家鲤♂的杂交种进行了研究。杂种第一代(F_1)的雄鱼全部不育;而雌鱼的卵子不同于正常配子,带有二倍体染色体组,所以,通过诱发雌核发育可获得二倍体后代。再用F_1或其雌核发育的后代(♀)同鲤鱼(♂)回交,就可获得带两个鲤鱼染色体组的三倍回交杂种。  相似文献   

20.
胡子鲶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PHA体内注射法,以肾组织为材料,对胡子鲶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胡子鲶2N=56,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9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2对,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为7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98。在实验中还观察到第21对染色体在雌性个体为同型,而在雄性个体为异型,因而,这对形态明显异型的染色体的出现与性别有关,很可能是胡子鲶的性染色体,我们将其暂定为XY染色体,但要落实这对异型染色体确实是性染色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