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摆正森林资源管理上的几个关系。党的十三大,以加快改革,深化改革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面临全国改 相似文献
3.
河南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给四化建设的影响极大。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经营森林,逐步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是少林省份林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一、实现河南森林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解放初概略统计,全省森林复被率仅7%左右,呈现一付荒山秃岭、赤地茫茫、水旱风沙灾害不断的荒芜景象,是我国华北中原地区少林缺粮的有名贫困省份。解放后,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予西山区森林有所恢复、予东、予北平原营造了农田防护林林带、林网和防风固沙林。并先后建立国营林场88个,社、队林场26,000余个,使广大山区、平原、沙地的成片森林加强了经营管理。1976年调查全省森林,除盲目破坏和必需的自采自用消耗外,森林复被率达12.5%,连同四旁和农田林网树木折算一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就指示过:“林业的经营,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林学家也曾断言:“一个国家和地区,森林覆被率达30%以上,且分布均匀,经营合理,就能基本上满足人们对森林的需要和减免一些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被率只12.7%,且分布不均,这不仅是一些地方自然灾害不能减免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当前木材成为“短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林业勘查设计》1982,(4)
合理地调整采育关系,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我省林业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有关部门和有关同志都在调查研究这个问题。一九八一年初,国家林业部责成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组成以赵树森、孔金山、宫殿臣付总局长为顾问,以省采运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莫若行同志、省林科院院长曹铁骑同志为正付组长的天然林开发利用技术政策研究组,对我省森林资源现状,实现永续利用的途径和合理经营利用的技术政策,作了调查研究。本刊这期发表的《谈谈黑龙江省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步骤》一文,就是该调研组由周正同志执笔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所论述的采育关系、产量调整,是我省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所采取的较为合理的一条技术路线和基本格局。现在的问题是还需要上上下下,各各方面,能把正确的经营方针,合理的经济政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一条科学合理地技术路线紧密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省林业建设的发展,才能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7.
王长富 《绿色中国(A版)》1985,(4)
在林业科学的学说或理论中能与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林业经营一定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相提并论的,就我所知是不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论谈到何种再生产经济过程,都把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周总理所阐述的上述理论,是属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但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或讲义中以及文章中,对这个理论设专题加以论述的恐怕是凤毛麟角,未能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认为有论述的必要。但又限于自己的理论水平,权作抛砖引玉,披露于此,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9.
永新 《绿色中国(A版)》1983,(6)
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的实践,在经营利用森林上,不是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就是越采越少、越采越了。两者之间无调和之余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100多个采运企业,大部分已处于越采越少、越少越采的恶性循环之中。如何使之变为良性循环,已是当前从林业发展战略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历史的经验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地球上的大陆部分,原来有三分之二面积被森林所覆盖。但是,由于对森林作用认识不足,随着社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森林的 相似文献
10.
建德林场位于建德市东部,与桐庐县毗连,地处东经119°4′,北纬29°34′。富春江贯串全场经营范围,一江之隔,形成江南、江北两大片。江北主峰为乌龙山,海拔959米,江南主峰为范家山,海拔1014米,两山均系天目山脉。 建德林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水气光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是一个很好的宜林区。 前身为浙江省第一模范造林林场的建 相似文献
11.
一、森林永续利用的含义及提法森林的作用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可提供以木材为主的各种产品,二是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为保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发挥着多种防护效能。前者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后者是其它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不能代替的。我们对森林的这两种作用都要求达到质量上、数量上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地球人口负荷接近饱和条件下,一切可更新资源都必须实行永续利用,森林也不例外。中国印度等只有提高生产力,才可能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并不贫乏,为实现永续利用,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科技、政治经济问题。发达国家高层次的森林永续利用,也仍把提高生产力放在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森林永续利用也称森林永续收获或森林永续作业等。森林永续利用是林业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思想,它同其他思想的的形成过程一样,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森林永续利用思想雏形出现的很早,但形成完整的木材永续利用体系在18世纪。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永续利用完成了从木材永续利用到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的过渡,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森林。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发展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万杰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2,(2)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木材及其林付产品,而且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进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净化空气、卫生保健,美化环境,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多种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被视为“人类呼吸的肺叶”“地球的肺部”,没有森林地球上的生物就难以生存,发展林业、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现大地园林化,使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我国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林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森林长期经营永续利用的概念所谓森林长期经营和永续利用,是指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林场、林业局、人民公社、市、县),通过护林、育林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使木材、各种林付特产及森林的各种有益性能,在数量质量上保证不间断地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各个基层单位落实,从而构成全国的森林永 相似文献
20.
不间断地及时引进新兴学科,将为林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林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开辟道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某些森林经理专家和学者对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这门新兴的应用技术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并有所应用。当然,现实的原因是,随着林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社会要求更有效地解决林业上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