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评价3个杨树新品种鲁林1号、2号和3号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选取生产中正应用的I-107、L35和中菏1号为对照,通过大田形质指标调查、鲜单板旋切性能评价、干单板质量评价和胶合板质量检验等方法,评价了其单板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及胶合板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鲁林1、2、3号杨与3个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圆满度;鲁林1号分枝较细、分枝多且均匀,鲁林2号、3号分枝相对较少、较长、较粗;3个品种的鲜单板旋切性能均较好,干板质地良好,制作的胶合板成品符合国家标准,适宜做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2.
对大青杨无性系测定林(16a生)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选出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35%以上、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以上为优良无性系3个;综合树高、胸径、材积选出124号为最优无性系;3个优良无性系造林16a后,树高能获得28%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44.1%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87.6%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杉木种子园子代优良无性系测定及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55个杉木无性繁殖品系的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遗传力变化范围树高为0.389~0.771,胸径为0.169~0.703,材积为0.377~0.674。3个生长性状中,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对树高、胸径和材积按10%的入选率进行单性状选择,树高遗传增益平均为4.27%,胸径平均为6.36%,材积平均为15.56%。与对照平均值比较,树高的遗传增益平均为8.09%,胸径的遗传增益平均为13.11%,材积的遗传增益平均为23.17%。经过选择能取得较高遗传增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7个黑杨无性系7年生试验林遗传测定评价,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育出了C21杨树无性系,其材积与对照中林46、I-107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高出79.2%和13.5%,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的选育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京毛泡桐♀×浙江白花泡桐 选育出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 3号 ,10年时 6m× 6m密度林分平均树高 18 5m、胸径 2 9 0cm、单株材积 0 4885m3 、蓄积量 135 5 6m3 /hm2 ,分别比对照苏桐 70、豫杂 1号和兰考泡桐增加37 2 %、49 8%和 172 0 %。材积遗传增益达 30 3%、40 5 %和 140 0 % ,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巨桉无性系生长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个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胸径、材积在无性系间呈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胸径、树高、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4、0.5469、0.345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 16块 6~ 10年生的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生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的试验林占 88.2 % ,各试验林最优无性系与最劣无性系的材积比值介于1.9~ 6 1.9之间 ,差异极显著 ;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 0 .6 5 3,0 .6 5 1和 0 .6 17,属于中上水平 ;遗传变异系数 ,材积 >胸径 >树高。当选择率为 0 .0 5 ,0 .10 ,0 .2 0时 ,材积的遗传增益依次为 4 9.86 % ,4 2 36 % ,33.88% ,现实增益依次为 10 5 .11% ,88.71% ,71.0 9% ,现实增益为遗传增益的两倍。按选择标准选择 ,有 78个无性系入选 ,入选率为 8.1% ,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 2 5 .16 % ,31.2 6 %和93.90 %。无性系早期 (3~ 5年生 )选择至 6~ 10年生时的选准率为 6 3.5 %。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性系生长表现和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营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试验林总体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无性系间存在明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无性系的重复力均比较大,其中胸径和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达0.691和0.757,无性系的生长稳定性较好;通过综合比较,从试验林选择出优良无性系5个,10年生时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以上,材积现实增益达3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
白榆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白榆群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的研究结果。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多点方差分析表明,进行无性系选择是有效的,其无性系问方差分别为72.7%、55.2%、92.5%,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方差,树高为22.7%,胸径为40%。采用Wrickl(1962)的方法计算遗传稳定性;提出无性系选择的增益即为过去的选择已获得的和对现有无性系进一步选择获得的增益;经单一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生产力和遗传稳定性单项指标及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材积平均增益为5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香椿无性系的苗期生长进行分析,筛选优良香椿无性系,奠定遗传改良的基础。[方法]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分别于2015、2016、2017年测量其1、2、3 a生株高、胸径,计算材积,对表型性状及其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独立淘汰法筛选排名前20%的无性系为优良,对中选无性系进行遗传增益等参数估算,并将试验地不同年份特征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连续3 a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而变异幅度、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及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5、0.50、0.67,重复力高。2015—2017年,49个香椿无性系之间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差异,3 a生材积与材积、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增长量为2组指标,独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中选无性系群体平均材积大于0.010 4 m~3·株~(-1),增长量大于0.009 7 m~3·株~(-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7.38%,中选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对年份环境敏感。气象因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参试香椿无性系间材积差异极显著,选择潜力大;中选的优良香椿无性系遗传增益超过15%,但其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清远26个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 a生林分中,不同无性系之间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P0.05);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中,材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参试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 4、0.546 9、0.345 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994年营建的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1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3.19 m、14.59 cm、0.1339 m3;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达0.6873以上,生长性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以16年生时材积为指标选出4个速生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4.30 m、16.30 cm、0.17696 m3,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3.03%、12.26%、33.26%。  相似文献   

13.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14.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进行无性系繁育及推广种植,同时为下一代育种群体补充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对17 a生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及产脂力测定,分析其生长、产脂性状变异规律,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产脂力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3.06%及35.56%,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生长性状和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0.83~0.93)。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行的;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兼用型思茅松优良无性系(87,83,91),这3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和平均产脂力达14.91 m、19.72 cm、0.204 m~3和72.24 g/10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为22.0%、22.6%、71.4%和321.5%,增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经对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中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变异系数;生长性状间有较密切的遗传相关关系,以生长性状为基础,初选出6个较速生的无性系,其平均材积对照比较,现实增益为92.08%,遗传增益为71.34%。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速生、抗虫、耐盐碱和树形优良等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白榆优良无性系77个,并建立了白榆优良无性系基因资源库;进一步优选出17个无性系,以当地实生白榆为对照,在东营地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白榆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测定幼林的树高和胸径,计算材积生长量,调查苗木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白榆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东营当地开展白榆无性系选择十分必要;其中225、陵选3、8302、043和001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遗传增益,正向遗传增益为10.73%~40.47%、16.98%~34.46%、10.19%~31.84%、6.92%~26.85%和12.01%~23.76%,增益显著,且树干通直圆满,对4个试验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225、陵选3、8302、043和001可作为东营当地白榆优良无性系推广的候选品系,建议进一步在类似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群体,在对园内无性系及其子代家系测定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无性系再选择,重建改良代种子园。结果表明,子代生长量与当代无性系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在家系与无性系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且不同程度受遗传控制,具有一定选育潜力。采用综合评定和独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能实现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再选择。以一代(CK1)为对照,从160个无性系中再选择30个无性系建立的改良代种子园育种效果显著,其遗传增益估值,8年生子代材积提高10.9%,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分别提高49.1%、18.9%、7.6%;以母树林混合种(CK)为对照,2个选择阶段,8年生子代材积累计遗传增益估值18.1%。  相似文献   

19.
对兴安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31年生)36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显著。其中2号为最优家系,其家系群体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平均值的7%、14%、38%;以材积性状为重要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3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0.9%、1.7%、4.5%。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93个无性系子代林9年生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无性系子代林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无性系子代林的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冠幅和枝下高平均值分别超过对照9.79%、15.94%、49.17%、17.35%和7.64%,大于对照的分别有81个、87个、84个、85个和84个无性系子代。子代林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在6.80%~9.42%之间,而枝下高的较低(3.02%)。子代林的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冠幅和枝下高等诸性状间存在紧密的正相关,这些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无性系分为优良、良好、一般、较差和劣质共5类。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有84、58、56、52、41、70、47、39、55、34、75、71、79、45、69、35、65、91、64、57、37、88和32共23个,其树高、地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实际增益分别为20.95%、27.51%和87.70%,遗传增益分别为1.58%、2.59%和6.64%;良好无性系有49、42、90、89、53、51、78、44、66、38、85、82、40、67、36、63、28、60、62、46、43、61、29、54、48、72、50、83、9、30、20、16、33和6号共34个,其树高、地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实际增益分别为14.12%、19.01%和57.89%,遗传增益分别为1.06%、1.79%和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