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技术中国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y-DPWCPV),1983年云南省林科院森保所病毒组首次在云南石屏县坝心林区发现。经过十年林间推广运用的实践证明,Cy-DPWCPV是具有较强致病力和显著传代感染效果的一种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用100×200×80cm塑料薄膜围栏,投放6—7龄文山松毛虫约7000头,在栏内悬挂的枝叶上喷布5×10~6PIB/ml的病毒感染液约500ml,12天后收集病死虫,由中肠和虫尸粗提纯的病毒,平均单虫舍多角体可达2亿。以林场每人次管理5围栏,花集虫费63元(1000头/1.8元),取叶费15元(挑/1.5元),能生产多角体50000亿,可供250亩林地使用。  相似文献   

3.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病毒制剂的毒力,常用已知含量的病毒对敏感昆虫进行毒力的生物测定。我们用4℃保存一年的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6—7龄文山松毛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LC_(50)为601.5×10~3PIB/ml,其95%置信限为354.1×10~3—102.2×10~4PIB/ml;1×10~8、1×10~7、1×10~6PIB/ml的LT_(50)分别为13.73,15.65,23.85天,其95%置信限分别为12.80—14.72,14.55—16.84,22.02—25.85天。  相似文献   

4.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剂型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天然饲料养虫,塑料围栏式集虫、林地集虫及林间高虫口密度接毒增殖病毒的方法,解决了病毒批量生产的基础眯适应云南大面积报应松毛虫的需要,进一步 DPWCPV剂型的研制。选用8种辅助剂进行文山松毛虫幼虫生活力试验及DPWCPV病毒毒力的影响试验。筛选出辅-1、辅-5、辅-6、辅-7等辅助剂作为DPWCPV病毒剂型研制的主要辅助原料;研制出DPWCPV-Ⅰ、DPWCPV-Ⅱ及DPWCPV-Ⅲ3种剂型  相似文献   

5.
在采用天然饲料养虫,塑料围栏式集虫、林地集虫及林间高虫口密度接毒增殖病毒的方法,解决了病毒批量生产的基础上,为适应云南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DPWCPV剂型的研制。选用8种辅助剂进行文山松毛虫幼虫生活力试验及DPWCPV病毒毒力的影响试验。筛选出辅—1、辅—5、辅—6、辅—7等辅助剂作为DPWCPV病毒剂型研制的主要辅助原料;研制出DPWCPV—Ⅰ、DPWCPV—Ⅱ及DPWCPV—Ⅲ3种剂型。经对文山松毛虫幼虫毒力比较试验,选择出DPWCPV—Ⅱ剂型为林间大面积应用推广剂型。经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试验,防治效果达851%,比普通水液制剂提高98%。通过剂型产品储藏效果测定及安全性检测表明剂型产品有效保存期为1年,不含对人畜有害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弧菌等致病菌,证明该剂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小白鼠、豚鼠、家兔、鸡四种动物经文山CPV病毒高浓度、低浓度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和点眼等途径进行感染。结果表明体温、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均在正常变动范围,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病理切片观察未发现病理变化。初步结论文山CPV病毒对实验动物无毒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省南部林区思茅松、云南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分布我省的文山,红河州的石屏等十八个县和贵州省兴义、望溪等七个县。1983年3—4月,我们从石岩寨林场和坝心林场采到文山松毛虫越冬代的自然罹病而死和濒死幼虫,经分离、鉴定和反复回感试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于1991 年、1992 年、1994 年,在坝心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面积达1 729-27 h m2 ,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0-78 % 、85-7 % 、89-6 % ;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 % ,有虫株率由98-6 % 下降到27-66 % ,虫口密度由14-24 头/ 株下降到0-618 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 ~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季节,林木郁闭好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分持续控制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72年分离获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D.CPV)后,经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迄今已在揭西等10余个县(市)4万余亩面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推广性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份林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病毒为广东省林科所于1972年分离获得的 D.CPV16号。经过虫体复制,将虫尸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10℃),或把虫尸加工成粗提病毒悬液,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2—4℃)1个  相似文献   

11.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泰山)、辽宁(阜新、朝阳、昭盟南部)。主要为害油松,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为了寻找一种“天然的”松毛虫防治剂,对松毛虫进行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我们在林地调查和室内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于1977年9月在辽宁省建平县富山公社鱼山子林地的油松毛虫体内,发现并分离获得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最近作了组织切片和多角体及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中林院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JDS—CPV),曾先后在广东、河北、浙江等省用于马尾松毛虫的增殖和大面积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扩大JDS—CPV的应用范围,我们于1984和1986年采用塑料围栏集虫感染增殖方法,在文山松毛虫上生产JDS—CPV获得成功。84年7—8月,在红旗林场进行50亩大龄虫的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也十分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家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CPV病毒添食区与对照区幼虫各龄期发育无显著差别。镜捡各发育阶段,落小蚕、迟眠蚕,簇中不结蚕及毙蚕均未发现多角体。平均茧层量、茧层率添食区比对照区差异均高。成虫羽化,产卵比数添食区与对照区差异不大。初步结论文山CPV病毒对家蚕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PV已经作为一种病毒制剂在日本被批准登记注册使用(Aizawa,1976)。该病原对我国台湾省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的感染也获得成功(Ying Sze-Ling 1970)。自1982年以来。我们引用该病毒先后对我国的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油松毛虫D. tabula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文山松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林间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增殖技术。内容包括增殖用病毒的提取方法,增殖林分的选择、增殖虫龄的确定,感染方法和感病虫的回收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 豫南大别山区,现有马尾松林面积300万亩,是我省重要用材林基地之一。但由于森林生态失调,林相单纯,致使松毛虫年年发生,周期性成灾,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寻求经济、简便、持效期长、不污染环境的生防措施,在武汉大学病毒系梁东瑞教授、胡远扬副教授的指导下,于1990年3月,在新县国营林场生防站、信阳县林技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围栏增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围栏增殖方法由云南省林科院经过10年多病毒复制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增殖CPV用以防治松毛虫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其病毒投入少,产量高,风险较小。设置围栏采集6-7龄文山松毛虫幼虫,选用1*10^7CPB/mL的病毒感染浓度,接种后13-15天回收,感病虫回收率可害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于1993年5月,在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进行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示范试验3种处理的病毒用量为15GPIB/hm2,75GPIB/hm2,150GPIB/hm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3%,75.9%,80.4%,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为17.1%.大田试验虫口减退率为75.6%,两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病毒围栏增殖方法由云南省林科院经过10多年病毒复制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增殖CPV用以防治松毛虫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其病毒投入少,产量高,风险较小。设置围栏采集6~7龄文山松毛虫幼虫,选用1×107CPB/mL的病毒感染浓度,接种后13~15天回收,感病虫回收率可达80%以上,单虫多角体病毒含量达20亿以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围栏制作,增殖场地选择,围栏管理,最适病毒感染浓度及感病虫的回收时间和采集增殖病毒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usTsai etliu)在北方分布较广,是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我所在学习外省经验研究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最近在本地区发现了油松毛虫多角体。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初步认为是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用于室内和林地防治试验,证明对油松毛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生物杀虫剂。一、病原体的发现1977年8月,我们用从建平县富山公社鱼山子林地捉的2龄左右的油松毛虫幼虫,分放在用松毛虫死虫水、棉铃虫病毒和洗衣粉水等14种不同材料处理的松枝上,在室内进行观察。8~20天后,各种处理的试虫几乎全部死亡。根据显微镜检查,在每种处理的死虫中都发现了多角体,其中最多的占89%,最少的也有33%。分析结果,与试验处理无关。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