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2006—2007年调查了唐菖蒲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并用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时序动态以及与种植后时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植食类为最主要的节肢动物类群,2006和2007年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65.66%和40.91%,其他功能团的相对丰富度相对较低。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为植食类优势种;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是最主要的捕食类天敌。群落及各功能团的个体数量随唐菖蒲种植后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构组成及动态规律,为猕猴桃园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周至、眉县2县,选择树龄分别为3,9和14年生的人工栽植猕猴桃园及秦岭山区野生园为调查对象,系统调查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测定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标,并用Matlab7.1平均距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用SPSS16.0进行主分量分析,研究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分属3纲,15目,74科,约有90种。野生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栽植园群落稳定性9年生园>14年生园>3年生园。野生猕猴桃园及3个人工栽植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异均显著。野生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的动态变化较人工栽植园平稳;3个人工栽植园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在7月份出现低谷,优势度在7月份出现高峰。聚类结果表明,9年生园节肢动物群落与14年生园首先聚为一类,再与3年生园聚为一类,最后与野生园聚为一类。随着树龄的增长,主导节肢动物群落的最主要因子由捕食性类群逐渐转变为植食性类群。野生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的高峰出现在6月份,且以天敌亚群落为主;栽植园群落高峰期出现在7月份,且以害虫亚群落为主。【结论】3个人工栽植猕猴桃园内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起伏较大。在5月份14年生园中叶蝉数量较多,7月份各栽植园中的山楂叶螨数量较多,8-9月份9和14年生园中小薪甲发生量较大,应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套种羽叶决明的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两种生态系统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套种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包括13目74科116种,其中植食性害虫类群53种、捕食与寄生性天敌类群35种、蜘蛛类群13种、腐生性昆虫类群1 5种;单一园(CK)为12目61科85种,其中植食性害虫类群54种、捕食与寄生性天敌类群14种、蜘蛛类群6种、腐生性昆虫类群11种.在单一园中植食性害虫类群的相对多度为98.16%,捕食性与寄生性类群、蜘蛛类群、腐生性昆虫类群的相对多度分别为0.52%、0.16%、1.16%;套种园中各类群的相对多度分别为91.89%、3.07%、0.66%、4.38%;套种园捕食性与寄生性昆虫类群、腐生性昆虫类群数量及相对多度均高于单一园,植食性害虫类群数量及相对多度小于单一园.套种园与单一园相比,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稳定性,群落结构更合理,说明龙眼园套种羽叶决明(Chamaecrista nictitans cv.Minyin)能有效增加果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提高均匀度和稳定性,对促进天敌繁衍栖息,减少害虫发生,优化群落结构,保护果园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是龙眼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害虫综合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猕猴桃栽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虫害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探究猕猴桃品种差异化的害虫生态调节理论,选择陕西关中地区主栽红阳、海沃德、翠香3个品种猕猴桃园,采用五点取样法、网扫法、陷阱法及灯诱法,系统调查各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分析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等群落多样性特征和主要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为隐翅甲科(Carabidae)和薪甲科(Latridiidae),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09 4和0.224 5;而海沃德、翠香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均为薪甲科,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471 0和0.550 9;3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在害虫-天敌体系中,红阳猕猴桃园中草蛉科(Chrysopidae)与蚜科(Aphididae)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0;海沃德猕猴桃园中姬小蜂科(Eulophidae)与介壳虫科(Coccidae)及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84和0.79;而翠香猕猴桃园中草蛉科与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1,瓢甲科(Coccinellidae)与蚜科和介壳虫科生态位重叠值也较高,达0.82和0.75。结果明确了不同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体系的差异性,因此可差异化地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并为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保护果园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按照系统分科的方法,将每个亚群落分成不同的功能类群,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桃园共调查出节肢动物55种,分属于37科,其中植食类28种,分属于18科;捕食类22种,分属于14科;寄生类3种,分属于3科;中性类2种,分属于2科。植食类的相对丰盛度为0.953367,捕食类相对丰盛度为0.046188,各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表现为植食类(0.980648)>捕食类(0.886292)>寄生类(0.420000)。H′多样性指数为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Hill多样性指数(N1)为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Hill多样性指数(N2)为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综合治理茶园害虫。【方法】运用群落特征参数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2015年和2016年白毫早和乌牛早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对按照每年16~17次调查结果求得的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2015年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为白毫早茶园>乌牛早茶园,但差异不显著(P>0.05);2016年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群落多样性为白毫早茶园>乌牛早茶园,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物种多样性年度间比较,两茶园群落多样性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015年略大于2016年。3个稳定性指数与多样性指数(H’)的密切关系顺序是Sa/Sb>Sn+p/Sa+b>Sn/Sp,2015年的Sn/Sp和Sn+p/Sa+b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2016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控... 相似文献
10.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78,其中害虫55种,天敌9种,中性虫8种,蜘蛛类6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0.51%、11.54%、10.26%、7.69%。物种丰富度18~34,生态优势度0.0879~0.3361,多样性指数1.6433~2.9249,均匀度指数0.5660~0.9017,生态优势度越大,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11.
杏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杏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中性类。按照系统分科的方法,将每个亚群落分成不同的功能类群,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研究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杏园内共有昆虫47科59种,其中捕食性天敌有14科16种,植食性昆虫有28科37种,寄生及中性昆虫5科6种;植食类的相对丰盛度为0.98419,捕食类相对丰盛度为0.01446;对不同月份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进行比较,发现多样性指数时高时低,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5月份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均匀性与多样性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同牧草覆盖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套种印度豇豆[Vignasinensis(L.)Sari.ex Hassk]、羽叶决明(Chamaecristanictitanscv.Minyin)、圆叶决明(Chamaecristarotundifoliacv.Wynn)、平托花生(Arachispintoicv.Amarillo)4种牧草的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羽叶决明、圆叶决明、平托花生覆盖有利于天敌和中性昆虫的栖息和繁殖,能显著提高果园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对优化枇杷园群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印度豇豆覆盖虽能提高果园丰富度和促进天敌增殖,但群落的优势集中度高,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低,植食性害虫类群数量大,生态系统不稳定,潜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栽培模式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虫株系树种混交程度越高,节肢动物物种越丰富,多样性程度越高,其对于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能力越强。高抗虫、中等抗虫株系与对照带状混交Ⅲ栽培模式,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及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害虫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菜用大豆田共查出节肢动物116种,分属于59科.春种和秋种菜用大豆田各亚群落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害虫类(0.7018)>捕食类(0.1641)>中性类(0.0923)>寄生类(0.0418),害虫类(0.9586)>捕食类(0.0164)>寄生类(0.0145)>中性类(0.0104).各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分别为:中性类(0.4392)>捕食类(0.1547)>寄生类(0.1468)>害虫类(0.1310),害虫类(0.8388)>寄生类(0.6878)>捕食类(0.4452)>中性类(0.2852).各亚群落的多样性分别为:害虫类(3.3957)>捕食类(3.2822)>寄生类(3.1842)>中性类(1.9607),中性类(2.3116)>寄生类(2.1081)>捕食类(1.1338)>害虫类(0.5940).各亚群落的均匀性分别为:寄生类(0.8363)>害虫类(0.7088)>捕食类(0.7068)>中性类(0.5298),中性类(0.6071)>捕食类(0.4540)>寄生类(0.3278)>害虫类(0.1264).秋种菜用大豆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低,优势集中性较高,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花椒马铃薯间作对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有利于害虫生态调控的花椒种植方式,为花椒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落特征指数法、稳定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花椒马铃薯间作园和花椒纯作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花椒马铃薯间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物种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稳定性指均高于花椒纯作园.花椒马铃薯间作园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个体数(r=0.603,P<0.05)、丰富度指数(r=0.815,P<0.01)、均匀性指数(r=0.706,P<0.01)具有较高相关性.[结论]花椒马铃薯间作园节肢动物群落较为复杂和稳定,花椒马铃薯间作模式适于在云南昭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园林害虫综合治理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本研究在保定市选取了4种类型城市绿地,并对其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园林植物节肢动物群落较为丰富,共收集到节肢动物14目70科185种56 781头;优势类群依次为:同翅目、蜱螨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其中同翅目数量最多,其次为蜱螨目。害虫亚群落分属于8目38科108种,主要害虫类群是蚜虫、叶蝉、叶螨等。天敌亚群落分属于9目18科28种,主要天敌类群有草蛉、瓢虫、姬蜂等。天敌亚群落中的物种分布较均匀,而害虫亚群落物种分布相对不均匀。植物配置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植物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强,人为活动频繁的竞秀公园和濒临交通主干道的滨河公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建瓯市20块锥栗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l a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锥栗林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09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纲17目100科,其中林冠层有94科176种,下木层有89科177种。林冠层与下木层节肢动物类群的目、科、物种的数量较相近,但个体数量分布特征、各目优势集中性、类群多样性、各功能集团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林冠层类群以同翅目、链蚧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下木层类群以双翅目、大蚊科的个体数为最多。从各功能集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来看,林冠层以蜘蛛类集团为最高,下木层以植食性集团为最高。下木层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比林冠层类群高,优势集中性则比林冠层类群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