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内外苹果生产科研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国内外苹果生产现状1-1 世界苹果生产1-1-1 苹果产量 1997年世界苹果产量5608-7万t,共有6大洲、84个国家生产苹果。欧洲35个、亚洲25个、非洲8个、北美6个、南美8个、大洋洲2个国家。按洲计,产量以亚洲最多,达2866-3万t(占世界51-1%),欧洲居次,为1606-8万t(28-6%),再次为北美,584-6万t(10-4%),南美319-2万t(5-7%),非洲149-2万t(2-7%),大洋洲82-6万t(1-5%)。各国产量差异较大,按产量可分为6级(表1)。10…  相似文献   

2.
中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与引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秀  闫建勋  刘念  吴志 《园艺学报》2010,37(4):643-648
对我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广州气候条件下对其中的26个种2个变种1个变型进行了露地和夏季降温温室引种栽培。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1变型,共计35个分类群;部分种类在花色、香型、株高等性状上具有特异性育种资源;10个分类群野外蕴藏量大,有少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蕴藏量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17个分类群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成功引种;夏季高温是姜花属野生种在广州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对如何开发利用我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草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西部草原区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初步查明这里的观赏植物具有种类多,生态各异,分布多样性的特点;共有27科,53属,69种,3变种,1变型;其中观树形类3种,观叶类3种,观花类59种,观果类7种,藤本类1种,水生类2种。  相似文献   

4.
植物保护膜对苹果煤污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张韵 《落叶果树》1999,31(1):5-6
云南省禄劝县系中晚熟苹果栽植区,海拔2300m,年降雨量1100mm以上,煤污病极严重,病果率常年达60%,用植物保护膜,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进行防治试验,设清水作对照,于1996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3次喷药,结果煤污病病经依次为8.3%,20.4%,26.1%,60.6%。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雷斯特(Forrest)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的查证,文献研究,整理统计他在中国采集到了160科834属3081种(包括39亚种、232变种、14变型)。分析了他的采集路线、采集区域和采集时间,总结了我国植物分类历史中的一个具体人物的贡献。同时也分析了其中47科87属179种植物在园林应用及福雷斯特采集的植物对当今世界园林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栽培苹果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婷婷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07,24(2):199-203
苹果是一种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研究栽培苹果的起源及其与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未来的苹果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关于栽培苹果起源问题,现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直接栽培驯化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塞威士苹果与其他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产生了现今的栽培苹果。综合有关文献,深入分析这2种观点,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栽培苹果起源研究方面相关的实验证据,包括细胞学、孢粉学、分子标记以及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当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树莓属植物多样性及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综合有关文献, 介绍了已报道的中国树莓属植物种质资源201种98变种的地理分布和野生种与栽培种群的分类, 列表比较了可作为树莓类果树选育种的优良野生种质中35个种和4个变种的主要特性, 重点论述了用孢粉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树莓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国外对树莓资源的利用与我国对树莓资源的引种和品种选育进展, 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野生蔷薇科植物资源丰富,共有26属102种22变种1变型,分析了植物区系特点,对观赏价值较高的21属68种2变种1变型的生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80.8%。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中,木本植物有17属62种1变种1变型;叶形多样;花色丰富,以白色、红色和黄色系为主,其中以白色系居多;有单花和各种花序类型;果实有蓇葖果、梨果、核果和瘦果;果色有红色、白色、黑色、黄色。  相似文献   

9.
世界苹果和苹果属植物基因中心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育农 《园艺学报》1989,16(2):101-108
根据植物分类学、酶学和核学的研究,作者确认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Roem。是苹果的原生种,它不起源于高加索而起源于中亚细亚,一直延伸到东部与我国新疆接壤的苏联地区阿拉木图。 论文郑重提出世界苹果基因中心应当包括与苏联阿拉木图接壤的我国新疆的伊犁地区。该地区自古迄今长有九千公顷以上的塞威士苹果,而高加索的野生苹果属东方苹果Malus Orientalis Uglitzk,不是塞威士苹果。 在苹果属植物的基因中心问题上,中国的四川和云南的西部,地质学家称为川滇古陆的走廊地带是苹果属植物的大基因中心,就世界范围而言该地苹果属植物的野生种种类最多,但它不是世界苹果属植物唯一的发祥地,因为亚洲的东部和西部、欧洲、北美都长有苹果属的特有种。虽然各地苹果属植物的种类没有川滇古陆多,但所有的种类在不同的地区,同一纬向地带形成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多基因中心。 基于细胞地理学和生态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看出,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的传播却有从亚洲到欧洲、日本和北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 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 = 0.318,I = 0.488,Ae = 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的类群,Ⅴ新疆野苹果类群。野生种丽江山荆子、山楂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聚类比较紧密,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栽培品种与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等野生种聚在一起,新疆野苹果与中国原产苹果属栽培种的亲缘与起源演化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世界苹果属植物形态分类的历史和成就,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评价,介绍了该属植物分类进入实验阶段的进展,最后对新的分类系统提出了简明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引用了瓦维诺夫N.I.Vavilov,兰格菲尔德V.T.Langenfeld,斯泰司C.A.Stace 及俞德浚等关于苹果属等植物种、属起源和演化的学说,结合作者对世界苹果属植物今昔的自然分布和分类的研究工作,论证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的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但不是苹果属的祖先种皆起源于该地或亚洲东南的亚热带地区,有不少种是直接起源于今天的北温带—它们过去在第三纪曾经有过亚热带气候。作者认为兰格菲尔德所作关于苹果属植物起源演化的系统发育树图谱中的六个分枝,都是指的次生遗传基因中心,而苹果属植物的初生遗传多样化中心是与其近缘的花揪属、梨属和山楂属相融合的。由于苹果属现代大多数的种都集中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其中含有古老的多胜海棠等种类,因此将该地区视为苹果属的初生基因中心,是符合C.A.Stace 和V.T.Langenfeld 关于属的起源中心定位学说的,但苹果属古代的起源中心位置是否与现代起源中心位置相符,值得再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裂叶海棠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裂叶海棠分类研究的新进展, 采用系统发生􀀂 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明三裂叶海棠与苹果属的原始种( 老挝林檎) 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的, 是其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近缘属植物, 起源于白垩纪, 命名为独模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cpDNA)标记,对近十年间在我国苹果属植物的主要密集分布区收集的15种苹果属植物的叶绿体DNA进行序列变异分析,开展其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研究.[方法]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722份种质的4个非编码区trnH-psbA、trnS-trnG spacer+intron、trnT-5'trnL...  相似文献   

15.
辣椒抗炭疽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的,已成为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常用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缺乏对该病的抗性,抗源主要来自于辣椒的另外两个种下垂 辣椒(C. baccatum)和中国辣椒(C. chinense)。本文就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制、抗性 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榛子为榛科榛属植物,全世界有16种,我国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我国现有榛林的95%是野生平榛,选育的平欧杂种榛和引进的欧洲榛是目前主要的栽培种。从平榛资源调查和选优、平欧杂种榛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我国其他榛属资源的利用和国外榛属资源的引种等方面对我国榛子的育种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及国外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比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从现有平欧杂种榛在科研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代平欧杂种榛的目标性状改良及今后榛属植物的育种策略等方面,对榛属育种与资源利用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与国内同行专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离、鉴定,对宁夏枸杞主要栽培区贮存1 a和2 a的枸杞果实表面和内部带菌种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宁夏枸杞果实带真菌较为普遍,表面带菌8属11种,内部带菌6属6种,表面带菌种类较内部多;同一地区贮存1 a和2 a带菌种类差异不大;宁夏芦花台园林场枸杞带菌种类较中宁县和惠农区略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收集了在沈阳市栽培的44个百合品种,从形态学标记上进行了百合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测定44个百合品种的50个形态学性状,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运用“STATISTICA”统计软件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其范围为0.16~0.50。同时对所有供试品种开展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东方百合系为一类,野生百合、亚洲百合、麝香百合及日本百合聚成另一类,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不同性状集对提示百合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生殖器官性状比营养器官性状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