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了红池坝3个地点红三叶和鸭芭混草地牧草产量与施氮、磷肥量的关系,提出了施肥效应函数后,运用每一地点的土话马图碚民该效应函数建立土壤肥力与施肥量相关的草地施肥模型方程,然后通过该方程再与肥料和牧草人格建立关系函数,由此求出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经济合理的施肥量,从而建立该地区草地的施肥优化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牧草对施肥的反应情况下不一致的,而且牧草对氮、磷肥的吸收与彼此的施肥量及有  相似文献   

2.
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我省辽西北草地沙化势头,逐渐恢复草地植被,在2005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确定在彰武北部地区进行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这个试验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草地为目的,探索沙地草地围封和草场改良的可行途径及相关配套技术,获得更好的改良辽西北沙化天然草地方法。  相似文献   

3.
贵州草地施肥主要考虑土壤特性、工程类型、草地植物种类、草地利用方式等因素。贵州草地多位于喀斯特山区,土层瘠薄,pH值酸性,草地施肥量应高于平原地区。人工种草施肥量高于改良草地,永久性草地应施用维持肥。豆科牧草以磷肥为主,禾本科牧草以氮肥为主,通过施肥措施可调节混播草地组分比例。放牧草地由于家畜粪尿返还养分,草地施肥量低于刈割草地。  相似文献   

4.
从土地覆盖变化看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IS技术和1990—2000年的TM影像图,分析了塔里木河中下游近10年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高、中覆盖草地大幅减少。低覆盖草地的数量虽然增加但主要是流域河岸胡杨林群落退化后向荒漠灌丛草地演化的结果;而在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随着断流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天然草地正在向裸地和沙地演变。通过分析,提出了恢复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肥量按每667m2施225kg的复合肥+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期及施肥量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返青期加强施肥有利于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同时,可显著提高植株密度以及千物质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7.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肥量按每667m^2施225kg复合肥+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8.
李文建 《中国草地》1999,(4):1-8,16
依据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场牧草生长规律和白绒山羊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该地区家畜补饲,人工草地建立和沙地草场改良等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确定了达拉特旗试验区绒山羊系统的优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与施氮时间对小嵩草草甸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施肥时间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是恢复高寒草甸小嵩草退化草地植被,提高其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青藏高原小嵩草草甸尿素的最佳施用时间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较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应在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化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呼伦贝尔4种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密度随草地沙化程度的加重而下降,且不同沙化阶段其下降率各异,从固定沙地到半固定、半流动、流动沙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下降75.7%、83.4%和84.2%。种子库物种数的变异从固定沙地到半流动沙地变化较小,而到流动沙地变化较大,主要为一二年生植物(50%),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比例相对较少。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密度变化不一致,其中半固定沙地最大,流动沙地最小。种子库群落相似性指数变化幅度在0.6087~0.9355之间,说明其空间异质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寒草甸施氮肥增产效应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纪亚君 《草业科学》2006,23(3):26-29
采用氮肥施用量的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施用氮肥对高寒草甸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就2年累积增产效应而言,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每公斤尿素可获得地上总生物量的最大增产量为19.22 kg,而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禾本科牧草可以获得单位尿素的最大增产量为17.48 kg。综合考虑草地总盖度、草地总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及优良牧草分盖度的增加,认为天然高寒草甸草地的最佳施氮量为150 kg/hm2,2年累积可增加地上总生物量2 883 kg/hm2鲜草,增加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1 770 kg/hm2鲜草。  相似文献   

12.
在藏北高原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区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施氮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 2年龄的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在最高施氮处理175 kg N/hm2下可提高群落盖度42.0%,增加牧草产量808 kg/hm2;2) 表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个体及各构件的生长,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明显改变;3) 表施氮肥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叶片生物量比重,在105 kg N/hm2处理下茎叶比最小(2.187);4) 施氮处理不能明显改变其繁殖分配模式,其繁殖分配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5) 建植早期施氮处理能促进人工草地群落植被对土壤氮、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围栏草地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草地由于超载放牧极其严重,草地质量退化迅速.为了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围栏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不完全试验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防止草地退化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速效氮、磷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牧草产量.连续2年施用N90和P30比不施肥增产265.3%;第2年连续施肥比第2年不施肥相对增产40%~135%;第1年施肥处理的肥料后效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112.3%;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直线相关;钾肥在该草地上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能显著提高围栏草地品质,高氮处理(N135)比无氮处理(N0)粗蛋白含量增加20%以上.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因素,川西北草地最佳施氮量为135~150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5~30 kg/hm2,而钾肥可以不施;在最佳氮、磷肥配施下,可以采用隔年施肥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富啡酸,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适量硒锌或富啡酸的施用均可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且以两者配施效果最好,产量达16.28 t/hm2,显著(P<0.01)高于对照,增幅为42.43%;施用硒锌混合微肥或富啡酸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硒、锌含量及积累量;硒锌和富啡酸配施极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而对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三者配施显著提高了氨基酸总量及缬氨酸(Val)、亮氨酸(Leu)以及赖氨酸(Lys)等3种必需氨基酸(EAA),同时提高了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的天门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和酪氨酸(Tyr),其他氨基酸变化不明显。因此,适量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有利于增加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改善紫花苜蓿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88542”整地+播种、施肥、封育等不同的调控措施,旨在寻求一种适合该区天然退化草地改良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封育都可以明显地提高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值、群落多样性指数,且施肥效果较明显,而在坡度大于15°的天然退化草地上,“88542”整地+播种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割草地由于在利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固定,连年打草导致割草地严重退化。为保护呼伦贝尔割草地和促进草地生态恢复,采用打孔及“3414”土肥配方试验,施用氮、磷和钾肥作为试验处理因素,结合回归拟合及模拟寻优等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论。单因素氮肥在非打孔区域对生物量的影响显著,且存在最佳施肥水平(施肥量为105 kg·hm-2)和理论最高草地生物量(55.66 g·m-2);双因素中,打孔区域氮、磷和钾两两之间的组合效应均高于非打孔区域,说明打孔与施肥同时进行可改善施肥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也说明打孔对草地生物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天然割草地采用“3414”土肥配方试验需要增加处理重复或者样点重复,以保证数据的集中性反映施肥处理效果。依据氮、磷和钾全信息模拟寻优结果,非打孔区域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246.14 kg·hm-2、246.75 kg·hm-2和8.68 kg·hm-2,此时草地最大地上生物量为62.09 g·m-2;打孔区域的最优处理组合施肥量分别为氮肥231.50 kg·hm-2、磷肥374.50 kg·hm-2和钾肥25.20 kg·hm-2,获得最大草地地上生物量为58.12 g·m-2。  相似文献   

18.
刘麟  沙栢平  高雪芹  伏兵哲 《草地学报》2021,29(11):2538-2546
为了探究不同水肥处理下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和养分变化规律,以连续4年进行4个灌水梯度(W1,W2,W3,W4)和5个施肥梯度(F1,F2,F3,F4,F5)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水肥处理下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指标,运用分形理论计算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灌水和施肥量对土壤分形特征和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且水肥交互作用显著。在0~6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和分形维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砂粒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黏、粉粒含量和分形维数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砂粒含量反之;不同灌水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当灌溉量为6 000 m3·hm-2,施肥量为585 kg·hm-2时,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草地施肥的肥料种类,减少施肥对乌蒙半细毛羊产业的影响,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多年生人工草地开展施肥和放牧试验。 结果表明:凉水沟种羊场人工草地牧草铜含量相对较低,但仍高于乌蒙半细毛羊营养需要标准;施肥极显著增加牧草氮含量(P<0.01),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硫酸铵施肥显著增加牧草硫和锌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牧草硒的含量(P<0.01)。放牧试验结束时,施硫酸铵草地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铜、铁和硒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施硝酸铵草地和对照组(P<0.01), 动物血液锌和硫含量极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组(P<0.01)。硫酸铵施肥牧场的乌蒙半细毛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血清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液其他矿质元素和血液指标及血清生化值在2个施肥处理和对照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因此得出结论,草地施肥的种类需要根据土壤矿物质分布和含量情况确定,铜含量低的牧场不适合硫酸铵施肥,硫酸铵施肥明显影响了乌蒙半细毛羊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0.
羊茅属两种牧草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中华羊茅和苇状羊茅在青藏高原等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研究了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氮肥施用量与苇状羊茅草地稳定性及产草量的关系,以及青海环湖高山草原区中华羊茅覆盖播种的保苗效果及补偿生长效应对草地建植的影响。结果表明:苇状羊茅在西北海拔2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和亚高山草原区能良好地生长,在海拔3200 m以上的青海刚察高寒区不能越冬;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2龄苇状羊茅草地施尿素337.5 kg/hm2,肥料报酬率最高;中华羊茅在西北高寒阴湿地区适应性良好,是良好的混播草种;采用油菜覆盖播种,保苗效果好,补偿生长效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