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其成分很复杂,大致可分成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两类。非腐殖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泥沙。腐殖物质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腐殖质是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转化成简单的化合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重新合成复杂的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其成分很复杂,大致可分成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两类。非腐殖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泥沙。腐殖物质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腐殖质是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转化  相似文献   

3.
鱼塘淤泥的作用和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其成份很复杂,大致可分成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两类.非腐殖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泥沙.腐殖质是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转化成简单的化合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重新合成复杂的和比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炭和秸秆对土壤团聚体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添加生物质炭和秸秆都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方式,但二者在增加土壤腐殖物质组分的差异鲜有报道。为了解生物质炭和秸秆对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分及腐殖化程度的影响,通过180 d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施入秸秆及生物质炭后土壤团聚体腐殖质不同组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及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2~0.25 mm)内腐殖物质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团聚体腐殖物质含量逐渐降低。整个培养期施用秸秆或生物质炭均以胡敏素增加为主,施用生物质炭胡敏素含量更高。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秸秆首先增加土壤大团聚体腐殖物质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腐殖物质向微团聚体转移,并且胡敏素是增加的主要组分,施加生物质炭效果较施加秸秆更为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添加生物质炭后大团聚体土壤HE和HA的E4/E6值增高,而添加秸秆土壤HE和HA的E4/E6值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在短期内,施加生物质炭及秸秆可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可以提高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腐殖质有机碳含量,且施加生物质碳和秸秆对增加大团聚体(2~0.25 mm)腐殖物质有机碳含量效果较微团聚体(<0.25 mm)更为明显。添加生物质炭后大团聚体土壤HE和HA逐渐简单化,而添加秸秆土壤HE和HA逐渐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组成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研究了鸡粪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中腐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水溶性物质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堆肥初期的分解速度均高于中后期,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腐殖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表现为:富里酸、胡敏素分别降低了64.5%、15.5%,胡敏酸增加了27.0%,可提取腐殖物质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为34.6%;QP值(胡敏酸/可提取腐殖物质)呈现出上升的规律,上升比例达到94.1%;相对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胡敏酸、胡敏素分别增加了68.0%、11.6%,富里酸降低了53.2%,可提取腐殖物质降低13.4%.可提取腐殖物质、胡敏酸、富里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胡敏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却相反,是由于胡敏素的分解速度小于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表明堆肥处理有利于有机物料腐殖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加热提取法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稻土腐殖质组成和组分间的量比关系.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在腐殖质组成组分的量比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在胡敏酸型和腐殖化度方面亦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培养试验 ,对玉米秸、绿豆秸、猪粪、羊粪 4种有机物料腐解过程腐殖物质的组成 (H/ F)、胡敏酸性质、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秸从腐解 15~ 6 0 d,H/ F明显增大 ,胡敏酸结构趋于复杂 ;6 0~ 2 10 d,H/ F逐渐减小 ,胡敏酸由复杂趋于简单 ;2 10~ 36 0 d,H/ F呈增大趋势 ,胡敏酸趋于复杂。而绿豆秸、羊粪从腐解 15~ 90 d,H/ F呈减小趋势 ,胡敏酸芳构化度降低 ;随后 H/ F逐渐上升 ,胡敏酸趋于复杂。猪粪在整个腐解过程中 H/ F一直呈上升趋势 ,胡敏酸由简单趋于复杂。腐殖物质的形成是一个氧化过程 ,酚羟基氧化转化为羧基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葡萄糖、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三种最典型、最常被微生物接触利用且最具代表性的碳源基质,不同农作物秸秆种类因3种成分含量不一而使得秸秆腐殖化作用的产物——腐殖质的结构特性有所差异。对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基质种类形成腐殖质特性的研究对于构建农作物秸秆科学堆腐配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生物利用3种碳源基质对腐殖质形成特点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木质素有效解聚是其腐殖化的必经之路,腐殖化产物更接近真实土壤;尽管纤维素本身不含有芳环结构,但经微生物腐殖化过程后,菌体中芳构化程度有所提高;与木质素和纤维素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进行腐殖化过程是合成反应,不同菌种利用葡萄糖形成的菌体腐殖质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南平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70年)和山脊上保留的杂木林土壤腐殖质组成(HA和FA)、胡敏酸光密度值、腐殖质不同结合形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类含量下降,HA/FA和E4值降低,E4/E6值增大,土壤中松结合态(Ⅰ)和紧结合态(Ⅲ)腐殖质减少,土壤腐殖质质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可能亦是杉木林连栽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72%-95%以结合态开式存在,土壤结合态腐殖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黑钙土最低,结合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土壤中腐殖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0-4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0-20cm)。随土壤粒径的增大,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白浆土结合态伎俩南相对含量增加,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黑土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土壤腐殖质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吉林省黑土中具有代表性的草甸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组成、胡敏酸类型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方法]依据Kumada法提取土壤腐殖质,提取液经酸沉淀后,分离出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HA经稀碱溶解后,于波长400和600 nm处测定消光系数(K400和K600),并按高锰酸钾氧化滴定法分别测定HA和FA含量。[结果]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腐殖质的含量下降,添加有机物料后,游离态腐殖质含量随有机物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在单施化肥以及配施有机物料的3组中均较CK下降。同一施肥处理下,长期配施有机物料,土壤游离态及结合态HA、FA含量均增加,土壤腐殖质总量升高。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HA类型由Rp型向P型转化;配施有机物料后,游离态HA的类型由P型向Rp型转化,组分发生变化。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土壤腐殖质与p H值、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p H值与结合态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酸与结合态H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单施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下降,游离态HA类型向较高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升高,腐殖质质量下降;配施有机物料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游离态HA的类型向较低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降低,腐殖质质量提高;土壤结合态HA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腐殖质总量,缓解了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p H值变化,表明结合态胡敏酸对土壤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腐殖酸及重金属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是有机物质腐殖化的过程,堆肥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和迁移性。本研究以H2O、Na4P2O7+Na OH连续浸提污泥堆肥过程中堆体的腐殖酸以及与其结合的重金属,分析腐殖酸及其结合的重金属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形成的腐殖质中主要以胡敏酸(HA)为主,HA的含量在堆肥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堆肥结束时其含量与堆肥初始差异不显著,而富里酸(FA)的含量有所降低,堆肥结束时,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F)由堆肥初始的3.1增至4.2;与堆肥前相比,堆肥结束时HA结合态Cr、Pb、Zn、Ni、Cu占各重金属的比例增加14.1个百分点、20.0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23.3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重金属的迁移性与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外源添加磷石膏对堆肥碳组分及腐殖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磷石膏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方式,本文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按照有机物料质量(以干物质计),添加磷石膏0%(对照)、磷石膏10%(PG10%)和磷石膏20%(PG20%)3个处理,研究外源添加磷石膏对堆肥碳组分及腐殖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堆肥结束时,CK、PG10%和PG20%处理均可腐熟,均可达到堆肥无害化标准。PG10%处理可延长堆肥高温持续时间(2 d)。与对照相比,PG10%和PG20%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堆肥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腐殖质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PG10%处理的堆肥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腐殖质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均显著高于PG20%处理,增幅分别为4.50%、51.79%、14.52%、16.99%和8.22%。与对照相比,PG10%处理的堆肥腐殖化指数、腐殖化率、胡敏酸百分含量和胡富比分别增加了3.44%、1.08%、2.36%和8.70%。因此,适量磷石膏添加(10%)可促进堆肥腐殖化进程,提高腐殖质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秸秆还田进程中的腐解规律,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研究材料,采用尼龙网袋模拟秸秆还田,研究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进程中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第30d,与不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相比,稻草和玉米秸秆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的腐解产物总有机碳降低了14.95%、14.63%;所形成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分别提高了30.70%、29.17%,胡敏酸碳分别提高了55.56%、48.88%,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分别提高了53.71%、29.73%。由此可以得出,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可以提高秸秆中有机物质的转化,促进腐殖质组分的形成,加快了秸秆的腐殖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裸地(BS)、植被自然生长地(NG)、秸秆还田裸地(BS+CS)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变化,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黑土区12年长期微区试验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NG>CS>BS>BS+CS,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NG土壤可提取腐殖质(HE)、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较高,CS土壤HA次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为富里酸碳(FAC)<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MC)。CS土壤腐殖化程度在表层最大,BS在亚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明显加快。NG有利于表层土壤HA在土壤有机碳比例的增加,NG不利于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的增加,CS处理较BS高。植被自然生长地(NG)亚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降低,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提高了土壤HM的相对含量。总的来说,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用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增加,土壤腐殖质化进程加快,但不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在...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中,葡萄糖、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最典型、最常被微生物接触利用且最具代表性的碳源基质。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不一会使得秸秆腐殖化作用的产物——腐殖质的结构特性有所差异。对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基质形成腐殖质特性进行研究,对于科学构建农作物秸秆堆腐配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利用3种碳源基质对腐殖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木质素有效解聚是其腐殖化的必经之路,腐殖化产物更接近真实土壤;尽管纤维素本身不含有芳环结构,但经微生物腐殖化过程后,菌体中芳构化程度有所提高;与木质素和纤维素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进行的腐殖化过程是合成反应,不同菌种利用葡萄糖形成的菌体腐殖质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添加沼渣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添加沼渣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化过程的影响,设计餐厨垃圾∶沼渣的干基比例分别为4∶0 (T1)、3∶1 (T2)和1∶3 (T3)3个处理,以水稻秸秆作为辅料进行条垛式堆肥。通过测定堆体温度、干物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以及总氮、总有机碳、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分析堆体的物料降解、腐殖化程度、碳氮损失和堆肥品质等。结果表明:随着沼渣比例的增加,堆肥的有效积温比、腐殖质聚合度、腐殖化指数均上升; 50 d完成堆肥时,T2处理具有最高的干物质降解率(37.16%)、氮含量(23.89 g·kg-1)和种子发芽指数(90.59%),并具有较高的有效积温比(63.73%)、腐殖质聚合度(0.84)和腐殖化指数(7.78%)。研究发现,添加沼渣提高了餐厨垃圾堆肥高温期发酵效率,强化了堆肥腐殖化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碳、氮损失。  相似文献   

18.
几种非腐解有机物为施于苏打草甸水稻土后,对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的腐殖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料施入供试水田土壤后,土壤中的公结态腐殖质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穗结态和紧结是显著差异,从所测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看,土壤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的含量也都有所提高,但松结态腐殖质中以胡敏酸增加的度明显,而联结态腐殖质中以富里酸增加的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旱田(CK);在水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含量均大于CK;水田表层土壤中富里酸(FA)、胡敏素(Hu)含量大于亚表层而表层土壤中胡敏酸(HA)含量却小于亚表层;水田土壤PQ值大于CK,其腐殖化程度也高于CK。  相似文献   

20.
不同微生物对形成不同腐殖质组分的差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殖物质(HS)组分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后者可以很直观地衡量土壤肥力及土壤的熟化程度。土壤微生物与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完全或部分分解,与此同时产生新的腐殖质使有机质得到更新。微生物与腐殖质形成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有关腐殖质形成的学说均肯定了微生物的特殊作用,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中主要从实验研究进展角度综述了微生物降解不同碳源有机物(葡萄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形成HS的影响,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解利用HS的能力,及接种不同微生物对形成腐殖质组分和堆肥质量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微生物对形成不同腐殖质组分的差异性,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