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NaCl胁迫对紫荆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幼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丙二醛(MDA)音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分析认为紫荆耐盐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2.
在紫荆树上发现1种紫荆新病害 紫荆黄萎病,病叶症状有2种类型:一种为灰绿色干枯型,主要表现为叶片从边缘开始失水萎蔫,逐渐向叶片中心扩展,后期整个叶片皱缩卷曲、质地较脆,呈现灰绿色焦枯状;另一种为黄色萎蔫型,前期叶片从边缘开始变黄萎蔫,逐渐向内部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界限,后期叶片皱缩,颜色呈现淡黄色到淡橘黄色。发病枝条的维管束呈浅橘红色或褐色,病叶不脱落。依据Koch’s准则证明,分离物CC001是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对CC001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病菌还可以侵染马铃薯和棉花。该研究是国内关于紫荆黄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以巨紫荆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瓣内含物的变化及蔗糖等保鲜剂对花瓣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代谢物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盛花期为最大值,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在初花期显著增加;次生代谢物类黄酮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在盛花期为最大值。说明在生长发育阶段(花蕾期至盛花期)主要积累初生代谢物用于生长需要,衰老阶段(盛花期至凋花后期)主要积累次生代谢物有利于延缓衰老。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花瓣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p<0.05);两个蔗糖和50 mg· L-16-BA处理均增加了SOD活性,但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下降趋势, MDA质量摩尔浓度与SOD活性呈负相关性;2%蔗糖能够显著提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86.0%,POD活性与CAT活性互为补充。总之,抗氧化酶( SOD、POD、CAT)之间协调作用共同清除活性氧( ROS),延缓衰老;巨紫荆内含物形成的最佳时期是盛花期;保鲜剂2%蔗糖处理巨紫荆切枝,花瓣直径大,花径较长,花瓣内的保护酶活性增强,对延缓巨紫荆花期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植株枯死的病因,采集具有典型黄萎病症状的紫荆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2株病原菌Vcg1和Vcg4,并进行鉴定。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菌落菌丝灰白色,分生孢子梗轮生,后期产生微菌核。PCR扩增菌株Vcg1和Vcg4 r DNA-ITS区段并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同源性最高。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伤根接种法测定目标菌株在紫荆幼苗上的致病性,结果发现该病原菌能引起紫荆发病,维管束变褐色,严重的导致紫荆植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引起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枯死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  相似文献   

5.
对肉仔鸡群暴发呼吸道病进行了部分细菌病源的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种细菌,其中3种分别鉴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ehiacoli),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和摩根氏变形杆菌(Mirabiliaprotus).另外两种尚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紫荆属植物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和潜力的植物类群,具有很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研究综述了紫荆属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与引进情况,从植物系统进化、繁殖技术、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其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紫荆属植物的园林应用形式。提出目前紫荆属植物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紫荆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荆作为重要的园林树种之一,因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对于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紫荆栽培育苗方式及苗期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紫荆栽植水平。  相似文献   

8.
巨紫荆大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紫荆属新兴的观花观果速生乔木树种之一,颇具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前景广阔。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阐述了巨紫荆大苗培育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紫荆的栽培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荆性喜光照,为我国重要的园林树种,种植比较广泛。对紫荆的形态、习性、繁殖、病虫害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于紫荆更好的种植及应用于园林中。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的分装厚度和灭菌时间是培养基抗污染的关键,直接影响组培苗的生长和生产,对降低污染意义重大。通过不同灭菌时间及不同分装厚度丛生紫荆培养基抗污染效果试验、不同分装厚度培养基对丛生紫荆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筛选出MS丛生紫荆培养基最佳灭菌时间为20 min、最佳分装厚度为2.0 cm。本试验可降低组培过程中受污染的风险,降低组培苗成本,减少经济损失,为丛生紫荆规模繁育、工厂化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2.
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从核桃病叶中分离并鉴定其致病菌,以便更好地实施科学防治。以组织分离法分离核桃病叶中的成团泛菌,之后以形态学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致病时间短,危害较大。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叶片组织使得寄主发病,而植株茎干的损伤对植株发病短期内无明显影响,通过根际土壤接种发现,该细菌并不能直接由根部进入植株体内。  相似文献   

13.
沈咏舟  潘鑫  郑新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41-4941
从猪身上分离到NDV AS株,其HA和HI效价均为1∶5 124,ELD50/0.1 ml为10-6.0。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离鉴定了引起双孢菇干泡病的病原菌菌生轮枝菌(Vercitillium fungicola),并采用生长速度法测定了不同的杀菌剂对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菌生轮枝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500~2 000倍的施保功或500~1 500倍的使百功能够完全抑制菌生轮枝菌菌丝生长。建议防治菌生轮枝菌干泡病的适宜杀菌剂为1 500倍的使百功。  相似文献   

16.
廖列如  张林  孔庆波  刘国权  张淼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49-9551,9598
为有效防治犬冠状病毒病,促进养犬业的健康发展。从疑似犬冠状病毒(CCV)症状病犬粪便中分离出1株病毒,从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细胞培养证实该病毒有致细胞病变效应。物理化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核酸类型为RNA,有囊膜,对氯仿和乙醚敏感,对1%胰蛋白酶不敏感,耐酸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耐热性,最高耐受限是50℃,无血凝性和红细胞吸附特性,符合犬冠状病毒的特点。中和试验进一步证明该分离病毒是一种犬冠状病毒;牧羊犬接种1 d后就出现了临床症状,所有攻毒犬扑杀后都有肠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病变。该分离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以引起试验犬出现典型犬冠状病毒病症状,是犬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7.
烟草野火病土壤颉颃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植物根系的土壤中分离到127个细菌分离物,皿内实验筛选出对烟草野火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6个,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1对烟草野火病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85.98%和76.95%,同时菌株S1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8.
Herpesvirus hominis: isolation from human trigeminal ganglion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Herpesvirus hominis was isolated from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obtained at autopsy from 1 of 22 patients with no clinical evidence of active herpetic disease, and from one patient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who died with herpes zoster on the abdomen, pulmonary 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 and possible oral herpes simplex. Virus was isolated by cocultivation of explants of ganglion with monolayers of Vero green monkey kidney cells and required 3 weeks of culture before viral cytopathic effects were evident. 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latent infection of sensory ganglia may be the source of virus in recurrent herpetic disease in man.  相似文献   

19.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其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可引起棘胸蛙白内障病,发病棘胸蛙的晶状体、肝、肠和肾损伤严重,出现组织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在肠部出现包涵体。本研究发现摩氏摩根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