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多元因子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核桃叶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配比进行探讨的同时,对控制核桃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硫代硫酸钠(Na2S2O3)、硝酸银(AgNO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PPO活性抑制因子,探讨试验因子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且通过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方程。用贡献率法判断三因子对方程的重要性,得出Na2S2O3、AgNO3、PVP三因子在抑制核桃外植体PPO活性方面,以PVP作用最为突出,其次为Na2S2O3,再次为AgNO3。  相似文献   

2.
几种橄榄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橄榄不同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较了AC和PVP等附加物质对橄榄PPO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芽的PPO活性比较高,与对比材料茶叶新梢相比,其PPO活性要高出2-5倍;AC和PVP的配合使用对抑制橄榄材料的褐变有协同作用。本试验结果为组织培养中橄榄外植体材料的选用以及抑制褐变物质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几种防褐剂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10-10412
[目的]在马铃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外植体褐化现象。外植体表面的酚类物质容易氧化而生成褐色醌类,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适当控制培养条件可抑制褐化。[方法]选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活性炭、维生素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5种抗褐剂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抗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培养基为1/2MS+0.3%琼脂+1.5%蔗糖+1.0mg/LNAA+2.0mg/L2,4-D,于15℃下暗培养,每周转瓶1次。最后,统计褐化率,比较不同抗褐剂的作用效果。[结果]各种抗褐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抗褐效果,其中,2.0g/L的硫代硫酸钠和8.0mg/L柠檬酸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到15%以下。[结论]对生长的外植体添加一定的防褐剂有助于抑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治友  钱绍方  罗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8-8850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必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1结论I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有效抑制龙眼组培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方法]以龙眼嫩梢茎段为材料,采用多种抗褐变方法,筛选对龙眼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方法。[结果]采用6.00g/LPVP溶液进行预处理对龙眼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当6-BA浓度为1.92~1.93mg/L、KT浓度为0.88~1.93mg/L、NAA浓度为0.05~0.06mg/L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轻。添加2.00g/L的PVP和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选取培养基MS+NAA0.05~0.06mg/L+6-BA1.92~1.93mg/L+KT0.88~1.93mg/L+PVP2.00g/L,结合6.00g/LPVP溶液的预处理,对龙眼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效果,为马铃薯加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威芋3号、E-62、黔芋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油炸马铃薯争加工过程中褐变产生的主要机制。[结果]温度条件对酶活性影响显著,低温及高温条件下能有效抑制酶活性;马铃薯中PPO的最适pH值为6.4~6.8;不同抑制物二巯基丙醇、亚硫酸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PPO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Li^+、K^+、Ba^2+和Mg^2+对酶活力没有影响,Al^3+、Fe^3+、Cd^2+、Mg^2+、Co^2+、Pb^2+、Mn^2+和Zn^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Cu^2+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在马铃薯生产加工中,抑制酶促褐变是其中心环节,而抑制酶促褐变的关键就在于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汾阳核桃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碰到的污染和褐变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μg/ml青霉素和3 g多菌灵浸泡处理核桃外植体,控制污染效果显著;而用250 mg/L的PVP预处理核桃外植体和用100 mg/L的PVP作为培养基附加成分,外植体褐变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刘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58-14960
[目的]筛选能取代亚硫酸盐的高效化学褐变抑制剂组合,延缓香辛料调味品在贮藏加工中褐变的发生,延长其货架寿命。[方法]试验结合低温贮藏,采用EDTA-2Na、CA和L-Cys等化学物质处理香辛料调味品,分析其对香辛料调味品在贮藏期间的PPO活性和褐变度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0.15%EDTA-2Na+0.10%CA+0.05%L-Cys的组合抑制褐变的效果最好,且各因素抑制褐变的效果依次为EDTA-2NaCAL-Cys。同时该褐变抑制剂组合能够显著抑制香辛料调味品贮藏期间的PPO活性,对香辛料调味品的褐变有显著延缓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食品研究与加工提供一份基础性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鸢尾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静  王鹏  左金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58-6859
[目的]研究鸢尾组织培养中的防褐化技术。[方法]以德国鸢尾黄娃娃、血石和不朽白3个品种为培养材料,以Ms+15g/L蔗糖+8∥L琼脂粉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影响鸢尾组织培养的褐化因素与防褐化技术。[结果]鸢尾的新生芽和花瓣较适宜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与其他部位相比褐变率较低;外植体组织块适中(3mm×3mm×3mm)可降低褐变率;在培养基中加入0.1%vc或0.3%活性炭对防止组织褐化效果明显;外源激素2mg/L6-BA易引发褐变,2mg/L Kt和2mg/LNAA对组织褐变影响不大;使用乙醇消毒剂时,对外植体浸泡时间以5~10s为佳,褐变率最低;全光照条件培养容易诱发褐变,采用仿人工气候条件培养较其他条件培养可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鸢尾工厂化育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取材部位、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等方面,对防止黄连木茎段褐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的枝条为适合的外植体;培养初期以液体培养基较好;添加1.4 g/L抗坏血酸(Vc)的抗褐化效果最佳,其次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AgNO3),而硫代硫酸钠(Na2S2O3)和活性炭(AC)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外植体进行适当时间的低温和黑暗处理可减轻褐变。  相似文献   

11.
珍珠番石榴树适宜负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珍珠番石榴的适宜负载量。[方法]以珍珠番石榴为试材,研究了枝组、主干、单枝、单花序的适宜负载量。[结果]单株产量与干径呈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2 085.3X1+4 372.4;枝组产量与枝组粗度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 956.8X1-4 635.4。枝组留果量(X2)与枝组粗度(X1)和平均果重(X3)的回归方程为:X2=(3 956.8X1-4 635.4)/X3;结果枝平均果重(Y)与结果数(X1)、叶片数(X4)的回归方程为Y=169.064 0-22.372 8X1+1.943 5X4。结果枝产量(Y)与结果数(X1)、枝条粗(X2)、枝条长(X3)的回归方程为Y=39.738 3+64.744 1X1+765.891 5X2-7.949 2X3。[结论]珍珠番石榴结果枝留果2~3个、花序留果1个、叶果比为8∶1时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绥粳4号的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4个因子分别为基施氮肥比例(X_1)、氮肥施入量(X_2)、磷肥施入量(X_3)、钾肥施入量(X_4),每个处理设置5个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基施氮肥比例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结果]基施氮肥比例、氮、磷、钾对绥粳4号品质效应回归方程:Y=64.28+0.26X_1+0.12X_2+0.14X_3+0.11X_4-0.005X_1~2-0.000 7X_2~2-0.000 9X_3~2-0.001X_4~2+0.000 6X_1X_2+0.0002X_1X_4+0.0002X_2X_4-0.0001X_3X_4。当食味评分达最高值83.1时,绥粳4号的基施氮肥比例、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35.7%、112.8 kg/hm~2、70.8 kg/hm~2、51.7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品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防治云南木蠹象找到无公害的新型药剂。[方法]按内比法将90%壬酸配成所需浓度,用非选择性拒食法测定药剂的拒食作用,以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指标评价拒食效果。[结果]保湿饲养法的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1=4.883+0.292x,相关系数为0.408,LC50=2.517 7 mg/L,其拒食率回归方程为y2=4.562+0.337x,相关系数为0.423,AFC50=19.952 6 mg/L。喷枝保湿饲养法的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3=4.388+0.793x,相关系数为0.373,LC50=5.915 6 mg/L,其拒食率回归方程为y4=5.175+0.274x,相关系数为0.420,AFC50=0.229 6 mg/L。2 000 mg/L壬酸水溶液的初始死亡率和最高死亡率最高,达到最高死亡率的时间最佳,1 000 mg/L次之。2 000mg/L壬酸水溶液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6.9 d,而对照的致死中时间最长,为53.7 d。[结论]2 000和1 000 mg/L壬酸水溶液的拒食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豆饼粉、葡萄糖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体发酵生产芽孢的影响。[结果]芽孢形成率与豆饼粉和葡萄糖的回归方程为:Y1=35.8-2.185 65X1+0.685 666X2-5.962 504X1X1-1.25X1X2-3.462 499X2X2,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为86.21%。豆饼粉为1.2%,葡萄糖为1.0%时,芽孢形成率最大,估计为89%。试验池的COD值从第1天的9.85 mg/L下降到第11天的7.87 mg/L,而对照池的COD值从第1天的8.95 mg/L上升到第7天的9.69 mg/L后再下降。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从0.088 mg/L下降到0.059 mg/L,而对照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从0.072 mg/L上升到0.085 mg/L。试验池水体pH值在7.5-8.4的范围内变动,而对照池水体pH值普遍高于试验池,最高达8.7。对照池中H2S浓度在0.008-0.030 mg/L的范围内,而试验池水中H2S浓度从试验初期的0.060 mg/L下降到第11天的0.015 mg/L。[结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芽孢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伟明  王日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6-1397,151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一年生盾叶薯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择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鲜盾叶薯蓣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取值方案。[结果]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产量(y1)的回归方程为:y1=5 692.95-176.85x1+1.05x2+158.70x3+121.95x12-332.40x22-449.40x32-238.50x1x2+24.45x1x3-390.75x2x3;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净产值(y2)的回归方程为:y2=2 524.35+1 422.15x1-635.85x2-421.95x3+183.00x12-498.60x22-673.95x32-357.75x1x2+36.60x1x3-586.05x2x3。[结论]提高盾叶薯蓣种植密度,以及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的氮肥和钾肥用量,有利于增产;而降低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却有利于净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均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017-3019
[目的]确定青海湖裸鲤体重和体长性状的剖分组成和相关关系。[方法]剖分和测定511条青海湖裸鲤(211♂,300♀)的体重和体长性状,应用SA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雌雄混合群体和雌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鳍重(X2)、躯尾重(X3)、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极显著;雄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躯尾重(X3)的相关系数极显著,与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显著,与鳍重(X2)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其最优回归方程:雌雄混合群体Y1(♂♀)=-2.243 90+0.998 98X3+1.306 04X4;雄鱼群体Y1(♂)=8.976 41+1.203 10X3;雌鱼群体Y1(♀)=1.930 02+0.883 62X3+1.245 84X4。体长(Y2)与头长(X5)、躯干长(X6)、尾长(X7)的相关系数极显著和显著,其最优回归雄鱼方程:Y2(♂)=0.971 45+0.953 31X6;雌鱼方程:Y2(♀)=3.629 09+2.257 76X5+1.103 67X7。[结论]回归方程适用于体重、体长在一定范围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亲鱼,其他近缘裸鲤也可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方法]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广东栅蚤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广东栅蚤蝇卵、幼虫及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8±1.25)、(15.88±0.90)和(16.04±0.20)℃,有效积温分别为(176.24±19.52)、(1 571.95±158.07)和(3 516.41±100.46)h×℃,确立了2个有效积温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0.862+0.848X1、Y2=27.604-1.460X2。[结论]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的广东栅蚤蝇发育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8.
高寒旱区N·P·K肥不同用量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朱春来  孙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8-14099
[目的]探讨N、P、K肥对旱地春油菜品种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N、P、K肥用量对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肥料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F=14.87),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拟合系数r=0.982)。N、P、K肥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肥〉K肥〉P肥。N、P、K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肥×磷肥〉氮肥×钾肥〉磷肥×钾肥。产量与N、P、K肥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2024.66+343.15X1-19.74X1^2;Y2=2849.97+165.53X2-6.62X2^2;Y3=3708.01—207.23X3+18.56X3^2Y1的最大值为3534.22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30.35ks/hm^2;Y2的最大值为3884.41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7.50kg/hm^2。Y1的最佳值为3534.16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29.60kg/hm^2;Y2的最佳值为3884.22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4.95kg/hm^2。[结论]N、P、K肥用量及其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唐艳红  黄宇  胡家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62-8563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DEHP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三氯甲烷为溶剂萃取50 ml垃圾渗滤液样品中的DEHP,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DEHP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0 mg/L,其标准曲线方程y=0.003x+0.015 1,相关系数R2=0.998 8,加标回收率为92.02%102.93%。对标准DEHP溶液进行6次平行测定,RSD为0.045%0.164%。[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垃圾渗滤液中DEHP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