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农业部农业司吴晓玲1品种保护需要的条件植物育种家权利(PBR)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其主题及被保护的品种加以明确的说明,以便按照世界种子与植物产业的经验来鉴定受保护品种的样本。对一个品种的描述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素:①该品种应与其他...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植物新品种保护和测试工作事关育种家权益,事关植物品种创新,事关现代种业发展。3月24日,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承办的2015年农业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暨新品种保护工作会议在广州燕岭大厦召开。来自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农14 3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1,(11):36-36
为解决当前农业植物品种命名中存在的“一名多品、一品多名、夸大宣传”等问题,维护种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农民权益,农业部起草了《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9月27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截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进行了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对于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异同,以及这些法律制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植物新品种权法、美国的植物品种保护法以及欧洲的植物品种权法,揭示了它们在组织和管理、品种注册规定、农民权益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差异;通过国际案例分析,突显了这些法律制度在农业创新、技术转移、农民权益和种子自由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然而,也揭示了一些挑战,如法规不确定性、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种子自由问题。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包括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的推动以及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作物品种的保护和推动农业可持续性。这一研究为深化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全球粮食供应的安全和农业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莉 《中国种业》2014,(10):33-34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推动农业植物育种持续创新和种子产业化的根本动力,是规范种子市场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我国自1999年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植物新品种权成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新类型,育种单位品种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但如何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显著成效,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是经过短短5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主要进展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为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为林木、竹、木质藤本、木本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树(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饮料、调料、木本药材等植物新品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为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含)、烟草、桑树、茶树、果树(干果除外)、观赏植物(木本除…  相似文献   

7.
梁红 《中国种业》2003,(12):13-15
中国自然地理复杂多样,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都选育出大量的植物新品种,对世界农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我国的植物品种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利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我国育种单位和育种家的应得权益;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植物品种的国际交流。1国际上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为了保护育种家(或单位)的权益,使育种者的付出得到补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植物新品种的相关法规,采用专利法、专门法或行政法规等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有效保护。1961年2月,欧美一些国家在…  相似文献   

8.
刘岩松 《分子植物育种》2023,(13):4468-4472
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综述对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现状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已有相关法律和政策框架,但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着执行不力、盗用和侵权行为频发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综述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加强法律和政策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管和执法机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些措施,预期能够提升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进入农业领域,保护农民权益。然而,实施发展对策仍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和执行力度不够等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善执法机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解决途径。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果树的新品种权保护申请数量逐年递增。以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的梨属、桃、苹果属、葡萄属、猕猴桃属、李、樱桃、梅八种落叶果树为对象,从新品种权保护的申请量、授权量、申请主体和地区等方面,介绍中国农业八种落叶果树 1999-2023 年新品种权保护现状,探讨中国落叶果树新品种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落叶果树的新品种权保护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7年实施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按照分工分别制定了配套规章和保护名录。1999年4月23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UPOV)正式接纳中国成为该组织的第39个成员国。同日,我国开始接受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随着保护名录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申请、授权保护品种的增多,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现就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给未来农业种子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器视觉的植物病虫害实时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乐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44-249
植物病虫灾害是中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识别、监测、预警是防控工作的决策信息源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仅农作物病虫害危害自然损失率就超过37%。中国是包括农作物在内的植物病虫害危害大国,若不采取防控措施,因病虫危害每年将损失粮食1500亿kg、果品与蔬菜1000亿kg、油料68亿kg、棉花1.9亿kg,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亿元以上。通过植物病虫害的在线、实时、低廉、无损伤机器识别,不仅为植物病虫害防治防控提供了依据,赢得了防治时间,而且结合病虫害防治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植物尤其是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提升。对多种植物病虫害机器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剖析了机器识别中的问题,认为未来的植物病虫害机器识别措施上应与病虫害监控、预测预报相结合;技术上融合机器视觉、声学、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等技术;功能上进行草害信息、植物生长信息、生长环境信息自动识别等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遥感监测板栗病虫害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虫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光谱遥感技术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已经在林业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病虫害监测的研究在国内外少见报道。板栗作为国家粮食中长期战略储备物资及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林果之一,病虫灾害制约其产量与品质。本文首次提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板栗病虫害,通过分析其现实意义及深入探讨其可行性,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现实依据,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昆虫传粉对于虫媒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壁蜂是近年来得以迅速应用的一种传粉昆虫,通常在早春活动授粉,与蜜蜂相比具有耐低温、访花速率快、授粉效果好、管理简便等特点。中国在利用壁蜂授粉方面起步较晚,但目前研究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总结了壁蜂的种类、生活史及授粉特性,阐述了近年来壁蜂在国内外果树授粉中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展望了壁蜂在大田作物授粉中的应用前景,并根据壁蜂的活动规律提出了应用壁蜂授粉需要注意的问题。壁蜂授粉符合虫媒作物生产中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需求,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南丰蜜橘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柑橘品种,其果实皮薄而肉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南丰蜜橘的品质发生劣变,影响了其商品价值。为采用基因工程育种以改善南丰蜜橘品质,通过诱导其愈伤组织并以其为试材进行了转基因研究。南丰蜜橘自种子实生苗下胚轴处长产生出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后,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开花相关基因AP1的转化。结果获得22团抗性愈伤组织,平均产出率为7.3团/皿,表明该品种有较高的转化率。抗性愈伤组织经PCR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为转化子。本研究结果表明南丰蜜橘胚性愈伤组织是基因工程改良的良好受体,可用于其它基因的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贵州辣椒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干旱,探明辣椒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实现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选取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辣丰三号,研究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为对照组(CK),在轻度(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LD)、中度(60%,MD)、重度(40%,SD)和特重(20%,TD)胁迫下,辣椒的产量、生长量、光合特性和果实生理特性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的果长、果粗、茎粗、株高、单果重以及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越加明显。同一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上升。干旱胁迫抑制了辣椒植株的生长,辣椒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LD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但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逐渐增大(除LD和TD处理外)。综上可知,在贵州喀斯特干旱地区,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60%~  相似文献   

16.
果品贮藏加工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是保证果树种植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促进果品加工业,乃至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对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夏季生长的观果植物,增加北方地区观果植物种类,丰富该地区植物景观,以不同原产地的6种观果植物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梯度温度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并通过夏季田间及高温胁迫形态学观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6种观果植物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6种观果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蓝叶忍冬(62.31℃)>欧洲火棘(61.67℃)>紫珠(61.10℃)>海州常山(57.12℃)>吴茱萸(57.10℃)>刺梨(53.23℃);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基本一致,半致死温度可以作为其耐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机液肥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液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集“肥效、药效”于一体,对作物生长、果实品质形成等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有机液肥具有流动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其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使有机液肥的应用受到影响。本文对有机液肥的功效、种类和制备、使用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详述,针对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推进有机液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梣粉虱是一种为害果树和园林植物的危险性入侵害虫,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明梣粉虱对我国的风险性,本文从该虫生物学特性、分布情况及寄主条件等为基础,依据有害生物分析准则,分析了该虫在我国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梣粉虱传入我国并在中东部定殖的风险性极高,高风险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上述地区应加强梣粉虱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简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以后,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分析了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