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普通小麦品种免字52是我国小麦秆锈菌的鉴别寄主品种。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秆锈菌生理小种34的单孢菌系对免字52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免字52所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17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免字52在7B染色体上含有隐性抗病基因Sr17。该基因为主动隐性,存在剂量效应,在纯合状态下控制;-;1的侵染型,在半合或杂合状态下不起抗病作用。免字52在5A染色体上存在另一个被动隐性抗病基因,暂定名为SrMz。该基因在纯合或半合状态下提供3#+C-X的侵染型,在杂合状态下不起抗病作用。SrMz是与国际上已定位在染色体上的抗秆锈病基因不同的基因。免字52中的Sr17、SrMz和可能还有一些微效基因的共同作用,使免字52对生理小种34呈现免疫的侵染型。正是由于Sr17的作用,才使免字52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21类群和34类群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2007,(6):5-10
一、主导品种(40个) (一)冬小麦品种(10个) 1、石麦15号 品种简介: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生育期244天左右,属半冬性品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熟相较好。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1—2级。籽粒蛋白质13.52%,籽粒粗蛋白含量13.52%。生产试验亩产504公斤。  相似文献   

3.
1956年以来,在小麦抗锈育种上,我们一直坚持以抗秆锈为主,兼抗条、叶锈病,先后育成了徐州1号、3号、4号、6号、8号、14号、15号、17号和徐州32331等十多个小麦抗锈良种.这批小麦良种不但抗锈性强,而且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例如徐州4号、6号、8号能兼抗三锈,且穗大粒多,一般比碧蚂1号增产20~30%.徐州1号、3号除抗三锈外,抗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能力较强,适于亩产300~500斤的旱薄地种植.徐州14号虽然抗锈性稍差,但丰产性较好,品质优良,并可迟播早熟,能适应稻麦两熟地  相似文献   

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山羊草属14个种68份材料和多年生6个属53个种100份材料进行了成株期抗三种锈病和白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山羊草中10.8%的材料对条锈、5.9%对叶锈、12.3%对秆锈和75.0%对白粉病免疫。多年生属种中96.0%的材料对条锈、91.9%对叶锈、45.0%对秆锈、80.6%对白粉病免疫。鉴定出一批兼免四种病害的材料。认为自野生近缘植物向小麦中转移抗病基因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5.
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遗传分析表明,小麦材料ICA31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对流行的优势条锈菌小种条中30,31,32免疫;据等位性测定,ICA31抗条锈基因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不等位;从抗源的系谱分析,该基因来源于叙利亚普通小麦品系叙18;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分组分析(BSA)法,筛选到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WMS11-193;对F2分离群体142个单株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与WMS11-193间遗传距离为2.1cM;将Yr-Syria定位于小麦1BS上;为该基因进行抗条锈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潢川县的地理环境和小麦锈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潢川位于我省东南部淮河上游南岸,大别山北麓,小潢河、白露河横贯县城南北。多为丘陵地,塘、湖很多,气候温和,春雨多,年雨量800—1000公厘,为稻麦两熟地区。这样的条件适于锈病发生流行,越冬越春问题都不大。所以该县历年来锈病发生严重,且为三锈并发地区。总结历年来发病情况仍以条锈为主。(1956年秆锈大流行;1957年条锈为主,三种锈病先后相继流  相似文献   

8.
以甘蔗20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按0-9级抗感分级标准分析了甘蔗F1群体对锈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0个家系实生苗对锈病抗性分离较大,普遍呈现偏向抗锈级别的偏态分布.根据χ2测验所显示的4种抗锈频次分布型,提出了选择抗锈单株的相应策略.从后代群体的抗病表现评价亲本组合,初步认为新台糖1号×崖84—153、CP72/1210×崖71-374、CP72/1210×川57—416和CP57—614×川57—416为抗锈性强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晋江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工作针对本省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种麦损稻的问题,开展育种研究。经过廿多年的努力,先后育成四批、22个小麦品种。1959年开始,从南大2419和抗锈5204的杂交组合中选出敌锈早、长穗早两个品种,比闽晋2号(系选育成)早熟5—6天,产量高出20%,这是我所第一批杂交育成的品种。第二批杂交育成的品种有白芒、抗锈青,其组合都是欧柔与阿夫,1963年杂交,1967年推广;两江  相似文献   

10.
粗山羊草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抗叶锈基因推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材料粗山羊草含有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资源,而且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在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了解粗山羊草的抗叶锈性以及准确了解其中所含抗叶锈基因。选取25株小麦叶锈菌株对6个粗山羊草品系进行抗叶锈性离体鉴定,筛选出4个在苗期对22个和23个菌株表现中到高抗的品系。试验选用18个不同毒力类型的小麦叶锈菌株和44个已知的抗叶锈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了抗叶锈基因推导,推导出粗山羊草4254-Y206可能含有Lr1,Lr10和Lr29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4255-Y212可能含有Lr10和Lr29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192可能含有Lr41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201可能含有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11.
在1981—82年测定的基础上,将已测过毒力频率值比较高的品种去掉,保留毒力频率值较低的品种,另加上待测的新品种共48个,用1983年从河北省及北京、天津市采集的叶锈菌株208个进行测定,证明河北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如科遗4号、石家庄54,衡水6404、郑州3号、冀麦9号、衡水714、济南矮6、品三九、昌乐5号、京引39、科凡51等毒力频率值都较高,达93.7—99.5%,严重感染叶锈病。抗叶锈性较好的品种有丰抗2号、丰抗10号、方秃头,毒力频率值为16.4—23.0%。区试品种中毒力频率值多教较低,如Ns—2574,80—5072,4001,冀麦10号,78—4020,乐亭1185等品种,毒力频率值为2.8—30.7%,区试品种中毒力频率值高的有75005、79—4024,分别为81.5和88.9%,属感病类型不宜推广。将河北省7个较抗叶锈病的品种与河北省208个叶锈菌株的相互关系用毒性公式表示,可以分析两个以上的品种同时对叶锈菌表现抵抗的联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对 13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条锈菌系的反应,采用基因推导方法,分析 52个重要小麦品种(系)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 19个抗条锈基因中,Yr1、Yr2、Yr6、Yr7、Yr8、Yr9、Yr11、Yr12、Yr17、Yr18、Yr24和Avocet12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布在 28个小麦品种 (系 )中;携带Yr11基因的小麦品种最多,有 17个,携带Yr2、Yr6和Yr17基因的小麦品种各有 15个;抗源品种 92R137、92R149等可抵抗包括当前流行小种在内的所有供试条锈菌系,正在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如陕 160、济南 17、烟 188、烟 361等感染所有的菌系,由此推导它们不含任何已知抗条锈基因。培育和推广具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该文还讨论了基因推导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区引进菊花品种的抗锈性调查结果及防锈病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进的94个菊花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锈性和锈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地区日光温室菊花锈病主要为白锈病,一般在11-12月份发生,从带菌种苗定植到田间发病,有较长潜伏期。菊花锈病病菌在兰州能越夏但不能越冬。经抗锈性调查,选出了17个对锈病免疫的品种。并根据锈病发生规律及兰州地区的实际,提出了防治锈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普通小麦一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以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M853-4、M8657-1l、M8657-4及M853-1为材料,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_4和水源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其抗条锈性进行评价,进而对2个易位系M853-2和M8657-1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5个易位系的抗病谱存在明显差异,初步推测5个易位系所包含的抗条锈基因不尽相同;M853-2对条锈茵系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M8657.1对条锈菌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l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麦一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所控制,可将其作为重要抗源在抗锈育种中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9个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3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系)、‘武农148’和‘西农928’进行抗叶锈基因苗期推导分析,在2014—2015和2015—2016连续两年两点对其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结合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与系谱分析;利用9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标记进行标记检测,从而得出供试材料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西农928’中可能携带抗病基因Lr30、Lr42和携带有未知微效抗病基因,所检测的2个品种均不含抗病基因Lr1、Lr9、Lr10、Lr19、Lr20、Lr24、Lr26、Lr34和Lr46。针对西农928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锈病育种中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对庆阳市引进的12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多抗1号、陇鉴99、济麦20号、德引2号高抗小麦条锈病,且抗性稳定,综合性状好,建议在庆阳市南部病害重发区推广种植;益丰98、农大3659、轮抗6号中抗小麦条锈病,应与本地抗锈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 信阳75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小麦组在1969年用欧柔作母本,阿夫429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75年育成。欧柔为春性中早熟种(5月底成熟),对条、秆锈免疫,中抗叶锈,耐涝性强。长芒,红壳,红粒,籽粒腹沟深,品质较差。阿夫429为弱春性,中、早熟种,丰产性状较好,抗锈性较差。杂交后,经过6年培育和连续选择,获得了优良新品种:信阳751。信阳751属中产品种,产量水平300—600斤。1975年混系后进行夏繁,当年参加品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相似文献   

19.
<正> “分33”小麦是一个多粒穗分枝型特殊小麦新品种。属冬性,株高80厘米,苗相匍匐,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长势壮;旗节大而弹性好,根系发达,抗倒力较强,穗分枝,穗宽3—5厘米,主穗长14—18厘米,分枝穗长3—4厘米,每穗分枝穗8—9个,单穗籽粒96—157粒,白穗、有芒、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5克。高抗条锈、秆锈、叶锈和白粉病,轻感赤霉病,中熟,落黄好。  相似文献   

20.
高温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高温抗条锈性是在相对高温下表达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首次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小麦品种资源中发现了28个具有高温抗条锈性的冬小麦品种.其中16个为农家品种,12个为改良品种.这些品种分属全生育期高温抗锈、苗期高温抗锈和成株高温抗锈3种类型.讨论了高温抗条锈品种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