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等演化路径,初步判断不同类型枇杷茶树分属陈亮、虞富莲等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普洱茶,已由野生型的C类、D类茶树向栽培型的E类茶树演化,逐渐近似于栽培种,并存在多数过渡类型茶树。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采用查阅文献记载后结合实地调查方法,对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古茶园的分布、生境及茶树种质生长势、形态特征、抗逆性和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对古茶园茶树的内含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个古茶园中,海拔,贵定县岩下乡铁索岩村茶山组最高,达1 574m,从江县西山镇滚郎村最低,仅268m,其中,<500m的古茶园1个,占5.6%;500~1 000m的古茶园7个,占38.9%;>1 000m的古茶园10个,占总数的55.6%。类型,野生型古茶园12个,占66.7%;栽培型古茶园6个,占35.7%。生态环境,植被较丰富,大部分野生型古茶园周围均有古树。茶树叶片理化成分,17个样品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平均分别为47.7%、3.87%、2.6%和36.7%,儿茶素组分为EC相似文献   

3.
浅析澜沧景迈古茶园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迈古茶园生境现状调查及濒危程度分析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荥经枇杷茶种质资源生长情况,在四川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自然分布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枇杷茶类型(依次编号Ⅰ、Ⅱ、Ⅲ、Ⅳ、Ⅴ类)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主栽品种荥经大黑茶为对照,对Ⅰ~Ⅴ类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生物学性状、新梢生育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树型以乔木型为主,树姿多高大直立;Ⅱ、Ⅲ和Ⅴ类茶树属于早生种,而Ⅰ和Ⅳ类茶树则相对较晚;各类型茶树春梢长度和重量变化综合以Ⅲ和Ⅴ类新梢生长势较好,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叶片多为大叶,叶尖为急尖向渐尖进化。花大,花柱开裂数为3~4裂,果实多为三角形,种籽多为似肾形。  相似文献   

6.
吕国利  陈珲 《农业考古》2001,(2):295-301,327
一、“茶树原产地”之争告诉了我们什么 ?18世纪初 ,几名英国军人以在印缅交界的阿萨姆 (Assam )及其周围地区发现了野生古茶树为由 ,否认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宣称印度是茶树原产地。英国军人是在缺少对该地区地理历史和民族文化背景全面认识的情况下 ,武断地做出判断的。他们的观点 ,主要建立在植物学角度上 ,而没有想到判断“茶树原产地”这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涉及到古地理、地质演变及文化人类学等更多的方面。“印度是茶树原产地”这个观点并未在英国得到一致肯定 ,争议首先从英国展开 ,然后波及到全世界。事实上 ,英国军人所说的“阿…  相似文献   

7.
茶树嫁接与云南茶园良种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云南茶业发展现状,主要针对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探讨了茶树嫁接与加速云南茶园良种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旨在为促进云南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宋晶晶  蒋绍波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2):130-132+154
采用连续2年试验示范的方式,研究了茶宝保牌茶树专用肥对幼龄茶树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专用肥处理与常规硫酸钾型复合肥+尿素处理相比,茶苗萌芽时间、发芽时间、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二叶初展时间均分别提早2~3 d;第一年茶苗存活率分别提高19.37%、20.48%、21.22%,第二年茶苗存活率分别提高23.72%、25.28%、26.61%;第一年茶苗分枝数量分别增加16.63%、24.71%、30.48%,第二年茶苗分枝数量分别增加17.17%、23.23%、26.57%;对茶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作用明显;同时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野生茶树的起源地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起源于中国,二是起源印度,三是起源于依洛瓦底江发源地,四是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分别起源于两个地方的二元说。茶树起源于6000万年之前,本文从四川、重庆地区发现的两片野生茶树的分布状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证明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的4000万年前,野生茶树已经在云贵高原和巴蜀大地存在,云贵高原是野生茶树的起源地。川渝两地的月牙形野生茶树分布,是因为印度板块挤压亚洲板块,形成了青藏高原,并将巴蜀西部向北推移,而形成的川渝野生茶树的月牙形分布。因此,印度现在的野生茶树是从云贵高原向西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贵州省黔陶乡古茶树品种及相同栽培条件的福鼎大白茶品种成年茶树(12年生)秋茶为实验材料,制作绿茶样,测定并分析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结合感官审评方法分析其品质特征。结果显示: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分别为茶多酚占31.45±0.77%、氨基酸占2.98±0.05%、咖啡碱占3.40±0.05%、水浸出物占45.34±0.06%,均高于成年茶树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茶综合评分高于成年茶树茶。综合结果表明:古茶树茶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得分均高于成年茶树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景迈山普洱茶区不同生境茶园及茶窖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景迈山普洱茶区的微生物进行溯源,更好地保证景迈山原产地生产的普洱茶微生物的一致性。方法利用安德森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4个不同生境茶园(CY-A~CY-D)和茶窖(CJ)的空气采样,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培养采集的微生物,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类。结果在茶园和茶窖的空气微生物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310株细菌和191株真菌,分别归类于27个细菌属和18个真菌属,4个茶园空气微生物丰富性不同(CY-C>CY-A>CY-B>CY-D),但均分离得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茶窖的微生物群落不含肠杆菌属,而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结论景迈山不同生境下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差异性,茶树品种或套种品种越多的茶园,空气微生物种类越丰富,肠杆菌属是景迈山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特征,为进一步探究普洱茶微生物的来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茶园开垦的规划与选择、道路与水利设计、茶园施工等开垦技术,在茶树品种的选择、种植方法、幼龄茶树管理、土壤管理、茶树定剪等方面总结茶树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低硒土壤茶园茶叶富硒方法及其富硒效应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低硒茶园土壤施用亚硒酸钠, 经茶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茶。结果表明: 土壤施硒05 kg/hm 2 和10 kg/hm 2 , 以及施用含硒05 kg/hm 2 的富硒茶专用肥, 茶叶含硒量均比对照显著提高, 最高可达0362 μg/g, 施用富硒茶专用肥可显著提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茶树叶面喷施硒50~100 g/hm 2 (100 μg/m L), 在喷施后8~26 d 内采摘茶叶, 茶叶含硒量达032~145 μg/g, 其中有机硒占76% ~90% 。硒施用量、喷施浓度、时间和茶叶采摘时期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茶的关键因素。制茶工艺对茶叶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钙果蔷薇科樱属?(学名:Cerasus humilis)又名欧李、山梅子、小李仁等,果肉营养丰富可鲜食、制作果脯也可酿酒制作饮料。其钙和铁的含量为水果之最。 每100g果肉中含钙360 mg、铁58mg.果仁可入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用于肠燥便秘,小便不利,腹满喘促,脚气,浮肿等。钙果抗旱、抗寒、抗病虫害极强的灌木经济林树种,野生钙果多生长坡地、沟边坎沿儿是一种荒山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短平快造林树种,是辽宁西部干旱地区不可多得林业持续发展的树种,为助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提高干旱地区农民林业经济收入,自2016年开始喀左县在大城子镇建设扶贫钙果园500亩,累计受惠贫困户54户136口人。通过4年多栽植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铁观音茶园进行施用沼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后茶树发芽提前3~5 d,发芽密度、百芽重、百叶厚分别提高9.31%、9.51%、9.58%,茶青产量增加23.56%,增产极显著,且茶园病虫害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数字农业的现状及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数字农业平台,进行数字茶园实验基地建设,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对信阳毛尖茶主产区的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坡地茶园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4.04~5.32,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8.99~23.33 g/kg,100%处于中低等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108.5~350 mg/kg,100%处于中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0.6~32.225 mg/kg,100%处于中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51~177 mg/kg,93.75%处于中等水平以上。根据分析结果,3个乡的坡地茶园,今后施肥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生物有机肥在茶园上的使用效果,在6年、3年生茶园设计不同的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别为CK1、CK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生物有机肥0.80 kg/hm2、休眠期后喷施生物菌液10 mL/hm2(分别为T1、T3),施生物有机肥0.80kg/hm2、休眠期后喷施生物菌液10 mL/hm2(分别为T2、T4),观测茶树乌牛早物候期、百芽重、发芽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在6年生茶园还是3年生茶园,施用生物有机肥、休眠期后喷施菌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茶树芽萌动提前3~5 d;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比对照提早2~4 d;施生物有机肥、休眠期后喷施菌肥能显著提高春茶产量,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分别增产38.3%、13.6%、27.4%和17.1%,以T1处理芽萌发最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茶园土壤中筛选到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抗菌谱较广,对茶白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腐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3株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率分别达78.8%、61.2%、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