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辉  路欣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32-332
根据周口市1971—200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周口市灰霾天气的变化特征,并从地形气候、气象要素和城市化发展等角度,探讨了周口市灰霾天气频发的原因。结果得出:周口市灰霾日数的年代变化非常明显,且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受周口市地形特点、气候条件、气象要素和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影响,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概述了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成因、源地和移动路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对沙尘暴发生发展、危害机理以及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更好地预报、预测沙尘暴天气提供一点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兰霞  张硕  薛旭  冯晓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205-206
利用洛阳市1971-2000年间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对洛阳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洛阳市灰霾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呈明显增长趋势,且一年中不同月份灰霾日数明显不同,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并分析了灰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受风速风向、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气象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玉霞  董翔雁 《农技服务》2014,(10):112-112
根据德城区1971-2012年灰霾日数和1972-2010年日照时数资料,对德城区灰霾天气的日、月、季、年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灰霾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从季节上来看,冬季灰霾日数最多,占全年的33.2%,秋季最少占20.7%;月变化中,1月出现灰霾日数最多(95d),8-9月最少(均21d)。该研究为灰霾的预防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州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近30年来连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月连州灰霾日数最多,最少的是7月;灰霾日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秋天和冬天出现最多,春天和夏天出现最少,秋天和冬天共占全年的82.0%,春天占14.0%,夏天仅占3.5%;年灰霾日数整体上呈上涨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霾日变化是慢慢上升,在90年代中后期至2004年出现了缓慢下降,而到了2005年后霾日出现了快速上升。影响灰霾日数的年际变化主要因子是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而冷空气的活动、降水等天气、气象条件影响灰霾日数的月、季变化。  相似文献   

7.
杨玉霞  代玉田  胡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53-9054,9103
[目的]分析鲁西北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德州市11个县市1970~2009年灰霾和日照时数资料,对鲁西北灰霾天气的日、月、季、年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灰霾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一日中09:00~14:00出现灰霾频率最多,不同季节日变化不一致;一年中12月出现灰霾日数最多(200 d),其次为1月(161 d),8月最少(20 d)。从季节上来看,秋、冬季灰霾出现多,分别占全年的23%、40%;春、夏季出现少,分别占18%、20%。年际变化上,1970~1979年鲁西北灰霾出现日数最少(110 d),趋势倾向率为2.27 d/a;2000~2009年最多(724 d),倾向率为16.35 d/a。灰霾日数的区域分布,德城区最多,其次为夏津,最少为禹城。灰霾日数的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月、季变化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结论]该研究为灰霾的预防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6~2005年湖南地面观测资料,对全省97个地面站中能见度在1000 m以下的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根据规则将雾分为3级。对湖南大雾季节、月际的空间分布,年、月、日、年代际变化特点等气候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大雾日整体分布呈西多东少特征;大雾具有明显季节、月际变化规律;大雾还具有明显日变化、周期性变化特征;大雾的时空变化与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植被分布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雾日呈现减少趋势,可能与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费县2005—2016年的霾日数气象资料,分析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费县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春夏季较少,6月霾天气呈减少趋势,每年的霾日数呈增长趋势。针对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费县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期是灰霾日数少而缓慢上升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是急剧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7年灰霾日数为变化平稳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并对如何降低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以及如何做好灰霾天气预测预警工作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1981-2013年菏泽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菏泽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3年菏泽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1990年代霾日数较少,2000年之后明显上升.菏泽年平均霾日数为10.8天.菏泽秋冬季霾天气出现多,春夏季出现少.菏泽霾天气95%以上为轻微霾(大气能见度5~10 km),相对湿度在70%~90%的占8成以上.霾日数变化对气温和风速的变化较为敏感.霾天气发生时,一般风速比较小(1~2 m/s),并以N风最多.正变湿和负变压对霾的生成和维持更加有利.连续无降水日数越长,出现霾的概率就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安市7个观测站点1970 ~2012年的雾日和霾日观测资料,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了西安雾霾、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主导风向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43年来西安地区雾霾平均出现次数以城区最多,2000年以后大值中心明显向东南方向——长安、蓝田一带偏移;雾霾出现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2010年以后有所增加;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最多出现在12月或1月,夏季较少,最少出现在5月或6月.据分析,雾霾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即周边地区风吹向西安中心城区、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西安地区特殊的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广西预防和减轻春旱灾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961~2016年共56年广西9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春季各月逐旬总雨量资料,计算广西逐年春旱分布情况;采用NCEP/NCAR全球2.5°×2.5°的平均大气环流资料,分析春旱的气候成因。【结果】广西春旱频率自东北向西南增大,和春季雨量分布大致相反;广西春旱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重旱有增加的趋势;大气环流系统是春旱形成的主要因素,云贵高原余脉的背风坡地形使桂西春旱加剧。【结论】广西春旱发生频率的地域差异较大,主要是自东北向西南增大。近10多年处在春旱偏重时期,呈上升趋势。桂东春季受华南静止锋南北摆动影响,又处在副高西北侧,春旱频率低。桂西和广西沿海地区因地形阻挡,加上热低压的影响,干热天数多,因此春旱频率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陇东1968—2000年15站的春季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计算了其与500hpa高度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和高原加热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71~2009年贺州市气象观测资料及环流指数资料,分析了贺州市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干旱的气候特征,并以2003~2009年为例,利用天气学方法对干旱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间北半球500 hPa极涡中心偏于西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控制华南地区,强度偏强,面积指数偏大。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对工农业生产及农业减灾防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找到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笔者利用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污染物成分观测资料,以及后向轨迹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2016 年11 月一次罕见的霾天气。结果表明:地面弱的气压场、中低空弱的低压槽、对流层中低层湿度和温度的增加、逆温条件、近地层弱的涡度平流,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污染聚集,浓度上升,能见度下降,引起严重的霾天气,而冷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有利于霾天气消散。因此,比较弱的气象条件是造成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而预报弱的天气条件是预报霾天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贵德县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7~2009年53年贵德县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贵德地区雷暴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德地区属于中雷区,53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7.9d,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大年为65d,而最少年仅为19d。近53年贵德地区年雷暴日数线性变化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3d/10a。全年中3~11月有雷暴出现,4~7月雷暴日数逐渐增加,8~11月逐渐减少,峰值出现在7月。全年雷暴日数大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6.2%。近53年来初雷日有推迟的趋势,而终雷日的变化趋势正好与初雷相反,有提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均为-1.086d/10a。雷暴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持续减少,在1990年发生了雷暴由多到少的突变。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8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