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种苔藓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尖叶匐灯藓、细叶小羽藓、南亚灰藓和绿叶白发藓4种藓类进行干旱胁迫,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对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苔藓植物的耐旱能力依次为绿叶白发藓>南亚灰藓>细叶小羽藓>尖叶匐灯藓。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适应苔藓生长的生境条件, 对西湖边原生苔藓(尖叶匍灯藓、细叶小羽藓)的生境数据进行记录, 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其适宜的生境范围值。结果表明, 细叶小羽藓对光照的普适性大于尖叶匍灯藓。研究为尖叶匍灯藓和细叶小羽藓的生境选择提供了依据, 也为西湖边利用苔藓建立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耐旱苔藓在干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依据,以大灰藓,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为试验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再进行复水试验,探究干旱胁迫对苔藓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变化达极显著水平,大灰藓的变化较稳定;大灰藓和白发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减,细叶小羽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复水后,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大灰藓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3种苔藓的相对电导率并无显著变化;白发藓耐旱性最强,其次为大灰藓,细叶小羽藓的耐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茎叶体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消毒剂以及取材部位对配子体灭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原丝体直径、增殖系数等指标探讨不同蔗糖浓度对细叶小羽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2.5%NaClO处理老枝与分枝交叉处60s;在初代培养基中加入蔗糖能促进细叶小羽藓的生长,并随蔗糖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增强,当蔗糖质量浓度达到30g.L-1时,芽体长度可达2.49cm,芽体个数为1.87,原丝体直径为1.14cm,增殖系数高达9.25;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30g.L-1对细叶小羽藓芽体长度及芽体数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降低,原丝体生长受到抑制,增殖系数显著低于蔗糖质量浓度为30g.L-1时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增殖系数。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和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培育的最佳给水量,分别对3种苔藓植物开展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及光响应参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3种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灰藓和桧叶白发藓的最佳给水量为177.3 m L/(m2·d),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最高,长势最好;而尖叶匐灯藓的最佳给水量为354.5 m L/(m2·d),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最高,长势最好;而尖叶匐灯藓的最佳给水量为354.5 m L/(m2·d),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最高,长势最好。在干旱条件下,3种苔藓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为负值,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PAR)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叶绿素含量均较高,仅次于最佳处理。3种苔藓植物随着给水量的减少,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3种苔藓均具有较强的耐旱性,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药用苔藓植物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浙江省药用苔藓植物67种,隶属29科45属,其中苔类植物8种,藓类植物59种。药用苔藓占浙江省苔藓植物科、属和种的比例分别为37.2%,15.3%和6.8%。记述了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功效,并建议加强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研究及资源调查与保护;提出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苔类植物和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等藓类为优先利用种。  相似文献   

7.
报道浙江省药用苔藓植物67种,隶属29科45属,其中苔类植物8种,藓类植物59种。药用苔藓占浙江省苔藓植物科、属和种的比例分别为37.2%,15.3%和6.8%。记述了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功效,并建议加强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研究及资源调查与保护;提出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苔类植物和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等藓类为优先利用种。表1参40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强度下白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白及叶片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响应机制,以2 a生大田栽培白及为试验材料,通过遮阳网人工模拟4种光环境(遮光度分别为0、50%、70%和90%),在白及生长期的5—9月进行白及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指标、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遮光50%和遮光70%可显著提高白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但遮光90%条件则降低白及叶片的Pn;遮光50%和70%条件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以及较低水平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Fv/Fm较低,表明全光照对白及造成了一定的光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显示,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SOD酶活性,遮光90%条件降低了SOD酶活性;对于CAT酶活性来说,在试验前期(5—6月),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的CAT酶活性,但在后期(7—9月)与CK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5—8月遮光50%和70%条件下,POD酶活性显著高于CK条件。适当遮光有利于白及进行光合作用,高光环境和过度遮光都会对白及光合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栽培期间对白及进行50%~70%的遮光处理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以三年生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材料,在遮光率分别为0%、50%、70%和90%的条件下,研究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及块茎生物量在50%和70%遮阴处理后显著增加,均高于0%全光照组;白及块茎的总酚含量、多糖含量、多糖得率和总抗氧化能力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50%遮阴处理后达到最高水平;3个遮光处理白及块茎的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在70%遮光处理后达到最高水平。综上所述,50%的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的提高和有效成分的积累最为有利,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建议在白及栽培过程中采用遮光5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和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培育的最佳给水量,分别对3种苔藓植物开展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及光响应参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3种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灰藓和桧叶白发藓的最佳给水量为177.3 m L/(m~2·d),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最高,长势最好;而尖叶匐灯藓的最佳给水量为354.5 m L/(m~2·d),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最高,长势最好。在干旱条件下,3种苔藓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为负值,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PAR)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叶绿素含量均较高,仅次于最佳处理。3种苔藓植物随着给水量的减少,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3种苔藓均具有较强的耐旱性,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合适的立体绿化载体和侧蒴藓类种类,本文将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 plumosum)、灰藓(Hypnum cupressiforme)、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密叶绢藓(Entodon compressus)和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5种侧蒴藓类植物的配子体碎片撒播于表面有薄层蛭石-泥炭土的棕榈垫上.结果表明,在保湿的环境中,2个月后所有种均能形成绿色藓丛,并与立体绿化载体上的基质紧密结合.为比较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测定了这5种藓丛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斜率、半饱和光强、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藓丛配子体的盖度、长度,单位面积配子体鲜质量和干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并首次运用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定量地测定了单位面积内5种藓类的表面积、茎枝总长度、平均直径、总体积、枝尖数、枝分叉数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种藓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综合指数排序依次为羽枝青藓、细叶小羽藓、灰藓、密叶绢藓和中华细枝藓,它们可以作为今后屋顶和墙体立体绿化材料使用.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可用于侧蒴藓类植物配子体生长指标的测定,此法简便易行,在侧蒴藓类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验探究尖叶匐灯藓、冰梅多肉、金边吊兰和绿萝植物对甲醛气体的净化能力。采用气体密封箱熏蒸法模拟室内不同浓度的甲醛污染环境,以熏气24 h后植物吸收甲醛的净化效率作为指标评价不同植物对甲醛气体的吸收能力,同时观察熏气后植物的外观形态变化来初步评判常见植物对甲醛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试验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有效吸收甲醛,平均净化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尖叶匐灯藓>金边吊兰>绿萝>冰梅多肉。4种植物在受到甲醛胁迫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反应。其中,金边吊兰的抗甲醛污染能力最差,绿萝对甲醛污染的抗性较强,而冰梅多肉和尖叶匐灯藓抗甲醛污染能力最强。综合比较认为,尖叶匐灯藓净化甲醛的耐性最好,可通过室内植物配植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不同光照度对商洛丹参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商洛道地丹参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生长减缓期)叶片在不同遮光处理下(遮光率为40%~50%、50%~70%、70%~80%和85%~95%)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遮光率为40%~50%时,株高、主茎数、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最大;随遮光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遮光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先增后减。综合全生育期来看,遮光率为50%更适合商洛丹参生长。  相似文献   

14.
栗蕨孢子5月底至6月初成熟,野外采集孢子叶后,阴干收集孢子并当年进行孢子繁殖实验,找到最佳繁育条件。采用了两种基质对比,并进行3种不同遮光率进行遮光试验,每天观测记录环境温度与湿度,最后得出栗蕨孢子繁殖以泥炭土最佳,并以遮光50%的条件适合,适宜栗蕨孢子播种的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60%~90%。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补给量1 00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最大。土壤水分为20%时,产量最大且子实体生长健康,土壤水分为30 %,产量降低且菌丝幼菇易死亡。5~10℃菌丝生长迟缓,原基易形成,20~25℃菌丝生长快且健壮,不易或无原基形成。湿度50%~70%时,原基稀疏,幼菇分化及成菇量少,湿度80%~90%时,原基密,幼菇分化和出菇量大,羊肚菌总产量最高。遮光率为50%时,产量仅为78 kg/667 m2,遮光率为90%时,产量为278 kg/667 m2。综合而言,栽培种用量以200~250 kg/667 m2为宜,营养配方以M2为佳,最佳补给时间和营养用量分别为15 d、1 000 kg/667 m2,最佳水分为20%。菌丝最适温度20~22℃,原基最适温度10~15℃,出菇最适温度10~20℃。最佳空气湿度80%~90%,最佳遮光率为90%。  相似文献   

16.
遮荫对夏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夏季茶树进行50%、70%、90%的遮光度处理,研究夏茶鲜叶生化成分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遮光(CK)相比,遮光处理茶园鲜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遮光度70%处理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遮荫对夏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季茶树进行50%、70%、90%的遮光度处理,研究夏茶鲜叶生化成分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遮光(CK)相比,遮光处理茶园鲜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遮光度70%处理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苔藓优势种的人工繁殖,以昆山森林公园优势苔藓种圆叶匐灯藓为材料,研究其在沙子、园土、泥炭与珍珠岩混合3种不同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并在最佳生长基质中,采用片植法和配子体剪碎法两种繁殖方法进行选优。结果表明:圆叶匐灯藓在泥炭∶珍珠岩(3∶1)的基质中生长最好;在材料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配子体剪碎法繁殖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搭建遮阴棚设置5个遮光水平(遮光率分别为0、30%、50%、70%、90%),研究遮光率对辣木株高、茎粗、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70%遮光率处理对辣木株高无显著影响,但茎粗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90%遮光率处理辣木生长发育严重受限,株高和茎粗为对照植株的49.99%和30.45%,植株存活率为5%.遮光使辣木植株总生物量降低,但使辣木叶和茎生物量分配比增加.70%遮光率处理的辣木叶片Ca和Fe的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0%遮光率处理的Mg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33.33%.辣木叶片Zn含量随着遮光率的增大而升高,在70%遮光率时最高.辣木叶片Cu含量随着遮光率的增大而降低,对照叶片Cu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在不影响辣木植株正常发育的前提下,根据辣木种植目的要求,适度遮阴既可以增加辣木茎叶生物量,又有利于辣木叶片Ca、Mg、Mn和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粗糙马尾杉人工栽培的可能性,为其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野外收集的粗糙马尾杉种质资源种植于简易大棚内,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光照和施肥方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木糠、松树皮、椰糠、泥炭土4种栽培基质中,以疏松透气、保水性好、具有一定营养成分的泥炭土的栽培效果较优,有利于茎的生长伸长,茎和茎粗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培基质(P0.05),分别为6.1 cm和6.2 mm,新抽生茎数为3.6条。在自然光照、遮光率30%遮阳网、遮光率70%遮阳网条件下,以70%遮光率处理最适宜粗糙马尾杉植株生长,其茎生长量、茎粗和新生茎数均最佳,分别为6.6 cm、7.5 mm和3.5条;而太阳光直照下可引起植株叶片枯死或全株死亡。适当施用MS无机营养液或1%氮磷钾复合肥液均可明显促进粗糙马尾杉植株生长,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根施;其中以5×MS溶液叶片喷施效果最佳,其茎生长量、茎粗和新抽生茎数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分别增加0.8~3.6 cm、0.4~1.0 mm和0.3~1.7条。【结论】有利于粗糙马尾杉驯化生长的适宜条件为:以泥炭土为基质并在70%遮光率的遮阳网大棚内进行盆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