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材料棕榈酸和棕榈酸钙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法,设4个处理组,即在培养底物干物质基础上添加120 mg的GABA,对照组(CON)、A组(棕榈酸包被GABA)、B组(棕榈酸钙包被GABA)和C组(无包被GABA),每处理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6 h时,B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CON(P0.05),12 h时,所有试验组丙酸浓度均高于CON(P0.05);3和12 h培养时间点,菌体蛋白(MCP)浓度B与C组显著高于CON(P0.05);3 h时,产气量C组显著高于CON(P0.05),6 h时,产气量A和B组显著低于CON(P0.05);1 h时,CH_4产量B组显著高于CON(P0.05),6 h时,CH_4产量A组显著高于CON(P0.05)。结果显示:120 mg添加水平下,棕榈酸包被GABA相对更有利于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奶牛日粮添加不同种类红藻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瘤胃液与缓冲液混合物(1:2,15mL)在6个处理中孵育72h,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添加5%的不同种类红藻提取物)。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红藻提取物组提高了发酵6、9、12和72h的pH(P 0.05),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体外发酵3和6h气体产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体外发酵12和24h甲烷排放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h氨氮排放量(P 0.05)。红藻提取物组改善了12和24h瘤胃发酵乙酸产量(P 0.05)。瘤胃体外发酵12h后红藻提取物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丙酸产量(P 0.05),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乙酸和丙酸比值(P 0.05)。与对照组相比,红藻提取物组显著降低了6h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速度(P 0.05)。结论 :红藻提取物是一种可行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产气量,降低乙酸和丙酸比值,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棕榈酸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内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设置0、2.3、4.6、6.9 g/kg(干物质基础)4个添加水平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试验期间隔为10 d。结果表明:1棕榈酸包被GABA在瘤胃内24 h的消化率为20.97%,体外法测得其在小肠中16 h消化率为92.13%。2在3 h时,4.6与6.9 g/kg组的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3 g/kg组(P0.05)且两组氨态氮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6 h时,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在1、3 h,丁酸浓度4.6 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时,乙酸浓度4.6与6.9 g/kg组,丙酸浓度2.3与4.6 g/kg组,TVFA 4.6 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2.3 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h时,丙酸浓度2.3 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2.3与6.9 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微生物蛋白对照组与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棕榈酸包被GABA在瘤胃中的消化率较低,在小肠释放率高,增加了TVFA及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以及3、6 h乙酸/丙酸,所以在本试验中最适宜添加水平为4.6 g/kg。  相似文献   

4.
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0、1.2、3.6 mg甜菜碱于45 m L瘤胃发酵液和300 mg奶牛全混合日粮中进行发酵,于3、6、12、18和24 h读取产气量,并测定6、12、和24 h的p H,干物质降解率,氨氮、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各时间点试验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在3和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发酵时间延续,发酵液的p H逐渐减小,且在6 h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菌体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6 h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在12 h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发酵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在6 h,试验Ⅱ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 h,试验组的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戊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添加1.2和3.6 mg的甜菜碱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p H,提高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氮、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高酶活力的米曲霉培养物(AOC)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米曲霉产酶特性为标准研制米曲霉培养物,体外法研究0、3、6、12 mg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的AOC酶活力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12 mg AOC显著增加了24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12 mg AOC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 mg AOC组微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AOC组(P<0.05);12 mg AOC组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 AOC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可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而促进体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大豆油对肉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以0.5 g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0(对照)、3%、6%、9%和12%(干物质基础)的大豆油。体外发酵12、24和48 h,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发酵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发酵6 h,添加6%、9%和12%大豆油显著降低体外发酵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发酵24 h和48 h,9%和12%大豆油添加组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发酵12 h,6%、9%和12%大豆油添加组发酵液pH值显著升高(P<0.05);添加大豆油发酵12 h后,6%、9%和12%大豆油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9%和12%大豆油组丁酸在发酵24 h后显著升高(P<0.05),6%大豆油添加组乙酸/丙酸比值在发酵24 h和48 h后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大豆油能够调控瘤胃发酵和降低甲烷产量,但过高的添加水平对瘤胃发酵有抑制作用,体外条件下3%的添加水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可促进丙酸生成,从而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作用性能差异较大,可能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不同的影响。该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探究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对奶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农萨能奶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以奶山羊的基础日粮为底物并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低(200 mPa·s)、中(200~400 mPa·s)、高(400 mPa·s)3种聚合度的壳聚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均能够促进丙酸生成(P0.05),降低乙丙比(P0.05)和丁酸比例(P0.05),但中、低粘度壳聚糖作用效果更显著;(2)加入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后,发酵液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的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均随时间发生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加入壳聚糖后,丙酸比例在6~8 h增加,乙酸丙酸比降低;在12 h的时间点,乙酸丙酸比显著低于6 h处(P0.05)。在3种聚合度壳聚糖中都发现这种趋势,且各时间段中、低聚合度壳聚糖组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中、低聚合度的壳聚糖均可显著促进丙酸生成,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定不同组分植物甾醇(甾醇A~E)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在含60 mL瘤胃培养液及600 mg全混合日粮的120 mL发酵瓶中分别添加0、2、6、12μg植物甾醇,39℃恒温培养24 h,于3、6、9、12、24 h读取产气量,发酵终止时测定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微生物蛋白、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显示:添加的植物甾醇组分、浓度对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和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P0.05),组分对氨态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甾醇浓度对乳酸、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pH值、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组分与浓度在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菌体蛋白和乙酸/丙酸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浓度为0.03μg/mL的B甾醇组累积产气量与丙酸浓度最高,乳酸浓度最低,B组平均氨态氮含量最低,浓度为0.03μg/mL分组的平均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最高。提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植物甾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功能,添加甾醇B,添加浓度为0.03μg/mL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麦低聚肽对肉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筛选小麦低聚肽在肉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6只年龄、体况相近的健康小尾寒羊作为瘤胃液的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和6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05%、0.10%、0.15%、0.25%、0.35%和0.45%的小麦低聚肽。分别于体外发酵2、4、8、12和24 h后,测定培养液的pH、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及干物质降解率,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发酵2 h时,0.25%组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12和24 h,除0.05%组外其他试验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发酵4 h,0.2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0.3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25%、0.35%和0.4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发酵2 h,0.15%、0.25%和0.45%组的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各试验组的MC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10%、0.15%和0.25%组的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发酵2和4 h,试验组的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8、12和24 h,试验组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0.25%和0.35%组乙丙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45%组乙丙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发酵12 h,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MFAEI由高到低排序为0.25%组0.35%组0.45%组0.15%组0.10%组0.05%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体外培养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小麦低聚肽可有效促进肉羊体外瘤胃发酵,且最佳添加量为0.2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_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主要研究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TMF)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组(对照组)、T1组(添加NFK)、T2组(添加RJ)和T3组(添加CT-10),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以TMR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对应发酵菌种,装入发酵袋内,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法检测瘤胃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瘤胃干物质消失率、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在8h时,T1和T3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培养液pH逐渐下降,体外培养1h,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体外培养12h时,T3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为5.79mg/dL,而T2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菌体蛋白(MCP)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培养1、3、12h时,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培养6和9h,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培养1h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培养9和12h时,对照组产气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各组H2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现上下波动状态;CH4和CO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发酵菌剂对其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T3组(添加CT-10)延边黄牛瘤胃干物质降解效果较好,CT-10菌发酵效果与T2组(添加RJ)发酵效果相当,且可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因此CT-10菌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调制中。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牛至油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100、200、300和400 mg/L牛至油,每组5个重复。发酵12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 H,总氮、氨氮、尿素氮、蛋白氮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比例。结果表明:1)培养液中添加100、200、300和400 mg/L牛至油均显著升高了培养液p H(P0.05);高添加水平(300、400 mg/L)的牛至油显著降低了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比例(P0.05),显著升高了培养液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P0.05),抑制了瘤胃发酵。2)与对照组相比,除100 mg/L牛至油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培养液氨氮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3)高添加水平(300、400 mg/L)的牛至油在显著降低甲烷产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P0.05)。由此可知,牛至油能调控瘤胃发酵和降低甲烷产量,但过高添加水平对绵羊瘤胃发酵有抑制作用,体外条件下最适添加水平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7∶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11个组,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精料中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50%、60%、70%、80%、90%、100%,每组3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24和48 h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有上升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A/P)、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pH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甲烷产量均有下降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100%替代精料中玉米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提高瘤胃液TVFA含量,降低A/P,具有较好的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氯化稀土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73),利用体外静态模拟发酵法,设计了0、500、1000和2000mg/kg 4个氯化稀土添加剂量组,经过恒温培养箱39℃培养12 h,在设定的时间内测定pH值、气体(气体总量、H2、CH4、CO2)产量、氨氮浓度(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试验结果表明,氯化稀土添加量在设定范围内,对pH值无显著影响(P>0.05);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50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稀土提高了CO2产量,3 h时5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2 h时1 0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氯化稀土提高了H2产量,9~12 h时5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2 h时2 0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氯化稀土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能够降低瘤胃液中氨氮浓度,其中6~12 h时间段500、1 0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变化(P>0.05);TVFA、乙酸含量在3 h时2 000mg/kg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 h时氯化稀土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酸、丁酸无显著影响(P>0.05),氯化稀土提高了VFA中乙酸/丙酸的比值,在12 h时,1 000、2 0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氯化稀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延边黄牛的瘤胃微生物发酵功能,并以1 000mg/kg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延胡索酸二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关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延胡索酸二钠分别添加0(对照)、1、2、3 mg/mL。分别在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后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丙酸浓度(P0.05),降低乙酸/丙酸(P0.05),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显著升高瘤胃培养液的pH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添加1 mg/mL延胡索酸二钠C18:2n6c、c9, t11-CLA和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和2 mg/mL延胡索酸二钠,C22:2n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延胡索酸二钠组,C18:3n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添加2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2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原虫和产甲烷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体外条件下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提高大多数瘤胃微生物数量,优化脂肪酸组成,提高瘤胃发酵性能,但对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只健康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在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 mg/kg葡多酚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发酵48 h后测定发酵参数、产气量、甲烷产量、微生物区系,每个添加量设置6个平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600 mg/kg葡多酚组发酵液pH显著提高(P0.05),发酵液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随着葡多酚添加量的增加有线性下降的趋势(P=0.052、P=0.050),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葡多酚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量达到400 mg/kg及以上时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均显著降低丁酸比例(P0.05),且添加200 mg/kg葡多酚有提高乙酸比例的趋势(P=0.053),添加400 mg/kg葡多酚显著提高异丁酸比例(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线性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原虫和甲烷菌数量(P0.001、P=0.041、P0.001、P0.001),添加2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8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具有调控作用,显著影响微生物区系,降低甲烷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_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_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