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果展示     
浙江湖州王景宝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开发了王景宝牌饲用复合酶制剂 ,已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该产品成功地开发了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 ,在国内首次对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生产空白。产品系统地研究探明了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技术和生化特性 ;通过稳定化技术处理 ,酶制剂CXC在制粒温度下(85℃)、胃酸(pH值为2.5)和胃蛋白酶(1mg/ml)作用下 ,酶活率达到90 %以上 ,在抗热抗胃酸和抗胃消化酶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形成年产2000t…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市售8中国内外知名品牌木聚糖酶产品的耐热性、耐胃蛋白酶性以及胰蛋白酶性。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所得木聚糖酶产品比固体发酵所得木聚糖酶产品耐热性强;胰蛋白酶对木聚糖酶活性影响较小;胃蛋白酶会破坏木聚糖酶的活性。同时,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对胃蛋白酶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饲用木聚糖酶的耐热性以及对胃蛋白酶的耐受性也是评价其饲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木聚糖酶对蛋白酶的耐受性、对饲料还原糖含量及饲料能量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以期建立木聚糖酶体外评价的方法。采集不同厂家的5种木聚糖酶制剂,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反应后,测定木聚糖酶的酶活留存率,以一定的比例在猪配合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保证饲料中酶活性相同,采用仿生消化系统测定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同时模拟胃肠道p H值测定饲料中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孵育后,5种木聚糖酶留存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不同木聚糖酶对蛋白酶的耐受性不同。但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的木聚糖酶制剂,对饲料能量和粗蛋白消化率及还原糖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在试验条件下,两步酶解法对木聚糖酶留存率影响显著,可以作为木聚糖酶质量评价的参考;但是采用仿生消化系统测定饲料中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以及还原糖的含量,来评价木聚糖酶的生物学效应,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市售8种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分别将不同来源木聚糖酶产品在模拟胃、肠液中培养0、1、2和3h后测定其酶活存留率,用以评估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种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在模拟胃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Ⅳ、酶Ⅶ和酶Ⅷ,3 h后存留率分别为:105%、98%和106%;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Ⅰ,3 h后存留率仅为4%;在模拟肠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Ⅰ,3 h后存留率为99%;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Ⅳ,3 h后存留率为44%。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对于有效释放饲料中的植酸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植酸酶的研究已经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从天然获取向基因工程发展,通过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6个品牌的耐高温植酸酶进行实验室湿热试验和饲料制粒试验,研究这6个经过高温处理后植酸酶的湿热酶活存留率和制粒酶活存留率。结果表明:国外品牌F耐温效果最优,国内品牌A可与之媲美,85℃饲料制粒仍可保留85.92%,显著高于除国外品牌F的其他各品牌植酸酶;另外,实验室湿热法对于饲料实际制粒耐热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恒温摇床中,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体外酶解玉米、豆粕、小麦和菜粕,从而评估木聚糖酶对这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初步确定最佳添加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①木聚糖酶对小麦的粗蛋白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添加量为2000 U/kg时,效果最佳;②木聚糖酶对菜粕的能量、粗蛋白和干物质消化率均有增加的趋势,添加量为500 U/kg及3000 U/kg时效果较好;③木聚糖酶对玉米的粗蛋白消化率基本在60%左右,对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则在70%左右,对小麦和菜粕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为80%左右和65%左右,粗蛋白消化率依次为小麦>豆粕>菜粕>玉米.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4):16-20
对来源于市场上的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共八种酶制剂产品在猪和鸡肠道消化液中实际的稳定性情况进行研究,为消费者合理挑选酶制剂产品提供有效依据。37℃条件下分别将这八种酶制剂在猪肠液(p H值6.6)和鸡肠液(p H值6.4)中耐受4 h和5 h后测定其相对剩余酶活,以此来评价木聚糖酶及甘露聚糖酶制剂在猪和鸡消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猪肠液中,四种木聚糖酶耐受4 h后剩余酶活分别为48%、60%、55%、54%;四种甘露聚糖酶耐受4 h后剩余酶活分别为48%、65%、58%、11%。在鸡肠液中,四种木聚糖酶耐受5 h后剩余酶活分别为63%、76%、68%、75%;而四种甘露聚糖酶在耐受5 h后剩余酶活分别为56%、67%、65%、52%。两类酶制剂产品的酶活在猪和鸡肠液中耐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不同厂家酶制剂在肠液中耐受后酶活下降的趋势有明显的差异;为了让畜禽能够有效利用不同种类酶制剂,需要选择稳定性好的酶制剂产品,以提高饲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体外法评价饲用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通过模拟家禽胃肠道环境,研究了酸及内源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不同来源的饲用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体外酶解法研究了不同酶制剂对小麦的酶解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酸及蛋白酶处理后,不同的酶样品酶活性变化较大,损失最少的为60.8%,最大的达93.1%;小麦经过木聚糖酶作用后,消化液中还原糖和戊聚糖含量明显增加,消化液的相对粘度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说明体外试验可以有效评价酶的作用效果。试验通过模拟家禽胃肠道环境,研究了酸及内源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不同来源的饲用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体外酶解法研究了不同酶制剂对小麦的酶解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酸及蛋白酶处理后,不同的酶样品酶活性变化较大,损失最少的为60.8%,最大的达93.1%;小麦经过木聚糖酶作用后,消化液中还原糖和戊聚糖含量明显增加,消化液的相对粘度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说明体外试验可以有效评价酶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国家标准及农业行业标准方法对5种小麦型复合酶中主要酶系进行了活力测定,并采用实验室体外模拟消化法对其降解小麦麸的效果进行了评定,旨在说明酶活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关系,为评价和选择酶制剂提供参考。经检测,C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高,而A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低,其他3个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基本一致,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有一定的差别。将5种复合酶以相同的添加量作用于小麦麸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检测反应后生成还原糖的量发现,其对麸皮的酶解能力:E>C>B>D>A。  相似文献   

10.
木聚糖是谷物类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筛选高效降解半纤维素的菌株,提高粗饲料利用率,本试验采用水解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经鉴定为灰略红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WL003。该菌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和p H分别为65℃、4.5,于30~55℃处理10 min后,残余酶活不低于80%;于p H 3.5~11.0处理1.5 h,残余酶活仍保持在88%以上;Tween-80可提高木聚糖酶活力,而Cu2+、SDS及β-巯基乙醇则会较强地抑制酶活。该菌株以9%接种量接种至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源为10%麦秸,氮源为1.41%牛肉膏,0.1%吐温-80,初始p H为6.0,经32℃、180 r/min下培养7 d时,所产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50.82 U/m L,为优化前2.5倍。菌株WL003对麦秸的粗纤维降解效果最好,对苜蓿草粉的粗纤维降解效果最差。证明从土样分离到的酸性木聚糖酶菌株WL003,在降解饲料粗纤维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NSP酶对植酸酶降解植酸效率的影响。试验以肉鸡常用豆粕为研究材料,设6个处理,试验Ⅰ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试验Ⅱ组添加0.5FTU/g植酸酶,试验Ⅲ、Ⅳ、Ⅴ、Ⅵ组分别在试验Ⅱ日粮基础上添加纤维素酶20U、果胶酶20U、木聚糖酶20U、复合酶(7U纤维素酶+7U果胶酶+7U木聚糖酶),比较不同处理植酸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与不添加任何酶比较,添加植酸酶、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6.98%、37.06%、37.67%、38.20%和38.28%。与仅添加植酸酶比较,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0.10%、0.87%、1.55%、1.64%。此结果说明,NSP酶能够提高植酸酶降解植酸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试验期42 d。对照组饲喂小麦-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A、B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g/t木霉产木聚糖酶和200 g/t细菌产木聚糖酶的试验日粮,木聚糖酶酶活均为30 000 IU/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的平均日增重和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的表观代谢率及日粮表观代谢能均显著提高(P <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 < 0.05),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5.90%(P < 0.05)和3.54%(P > 0.05)。试验A、B组之间各测定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上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00 g/t木霉产木聚糖酶或细菌产木聚糖酶均能提高养分代谢率,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木霉产木聚糖酶的效果稍好于细菌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条件下木聚糖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木聚糖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保存条件下酶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整体耐高温性能较好,85℃下相对酶活仍然能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损失也呈增加趋势;偏酸性条件木聚糖酶能保持较高的酶活,碱性条件不利于木聚糖酶的存活;在常温和37℃恒温保存条件下木聚糖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24头平均体重6.10±0.35kg 的28±1日龄断奶杜×长×大杂交仔猪 ,分成4个处理组 ,分别饲喂玉米—膨化大豆—豆粕型基础饲粮和添加0.6 %HCl、1.5 %柠檬酸、0.25 %复合酸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 :在断奶后头2周 ,添加0.6 %HCl、1.5 %柠檬酸、0.25 %复合酸分别提高仔猪日增重5.9 % (P<0.10)、10.5 %(P<0.05)、9.2 %(P<0.05) ,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腹泻率 ,对采食量和料肉比没有显著影响 (P>0.10)。添加0.25 %复合酸提高了胃蛋白酶 (P<0.10)和胃酸分泌 (P<0.10) ,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P<0.05) ,添加1.5 %柠檬酸有提高上述两种酶活性的趋势 (P<0.15 ,P<0.10) ,但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没有影响 ,显著降低了结肠大肠杆菌数量 (P<0.05)。此外 ,添加0.25 %复合酸有降低大肠杆菌数量 ,增加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 (P<0.10)。上述结果表明 ,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复合酸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 ;添加柠檬酸对降低结肠大肠杆菌 ,减少腹泻发生效果显著。添加盐酸可降低仔猪腹泻率 ,提高日增重 ,但效果不及有机酸和复合酸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目的是利用体外酶解法快速评定不同酶制剂在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小麦的营养特性,实验选用酶制剂1#(E1)、酶制剂2#(E2)、木聚糖酶、欧蒂酶等4种不同酶制剂(均以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测定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并使不同酶制剂与小麦-浓缩料型日粮在其中充分反应,然后利用DNS比色法测定反应物中还原糖总量(实验以葡萄糖计)来评定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高的E1反而酶解反应效果不明显,几乎检不出还原糖;相反,4种酶制剂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低的欧蒂酶的应用效果则最好。结果表明,检测时酶活高的酶制剂其体外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可能与酶制剂的耐酸能力有关,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使用者提供简便的检测依据。由于实际应用中酶制剂的影响因素很多,这次实验结果还需通过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品质粗饲料混合日粮及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内几种主要纤维素酶酶活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试验将带有永久瘤胃瘘管的9只绵羊随机分成3组,以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划分,在精粗比为2:8条件下配制3种混合日粮,形成含高GI粗饲料日粮组(H组,粗料GI值=2.89)、含中GI粗饲料日粮组(M组,粗料GI值=1.73)和含低GI粗饲料日粮组(L组,粗料GI值=0.65)。利用DNS法研究瘤胃内几种主要纤维素酶酶活的变化以及对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木聚糖酶的活性在饲后2h内下降,以后逐渐升高,到8h时达到最高并保持平稳;滤纸酶活和果胶酶活与粗饲料品质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添加酵母培养物(YC)后能够增加木聚糖酶活和果胶酶活,而M组和L组滤纸酶活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本研究可知:3个试验组随着粗饲料品质的升高,木聚糖酶活有增加的趋势;果胶酶活和滤纸酶活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添加酵母培养物后有提高木聚糖酶活和果胶酶活的趋势,3个试验组的DM、NDF、ADF有效降解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对木聚糖的水解效果,并研究不同木聚糖水解产物对细菌增殖及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试验用木聚糖酶A和木聚糖酶B分别来源于毕赤酵母和米曲霉。采用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组合酶1(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3∶7)、组合酶2(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1∶1)、组合酶3(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7∶3)分别水解木聚糖,然后测定木聚糖水解产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和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木聚糖酶有一定的组合效应,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组合酶1、组合酶2、组合酶3组木二糖和木三糖的总含量分别为95.70%、86.79%、93.11%、94.55%和87.55%,其中木聚糖酶A组木二糖含量最高,组合酶2组木三糖含量最高。2)培养20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对大肠杆菌的增殖(以菌液吸光度值表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培养20和30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显著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P0.05);培养13和17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显著促进乳酸杆菌的增殖(P0.05)。3)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均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率(P0.05)。由此可见,通过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水解木聚糖,可以产生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要组分的水解产物,从而起到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减少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组合木聚糖酶、真菌酸性木聚糖酶、真菌中性木聚糖酶、细菌中性木聚糖酶,3个不同添加水平的真菌中性木聚糖酶,产品酶活性均为12000IU/g,组合木聚糖酶为3种木聚糖酶,活性各4000IU/g,由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生产。1.2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现已从多种生物体中分离到大量的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木聚糖酶。本文就木聚糖酶的理化性质、木聚糖酶的分类、木聚糖酶酶活测定方法、木聚糖酶的基因工程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饲用酶制剂中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莲  罗长才 《饲料研究》2002,(12):23-26
木聚糖酶是饲用复合酶制剂中的主要酶种之一,本文对某商品酶制剂中的木聚糖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这对于木聚糖酶的酶活测定,保存及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良好,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0,Km值为4.485mg/mL,Cu^2 ,Zn^2 ,Mn^2 和Fe^3 对本木聚糖酶的抑制作用,而Na^ ,K^ 及(NH4)2SO4能提高此木聚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