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及时准确地提取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信息是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耕地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耕地时空变化,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多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获取粤港澳大湾区2010、2015和2020年的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分别从数量变化、空间转移和景观格局3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数量变化上,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耕地表现为先少量减少后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从2010年的16 155.56 km2减少至2015年的15 740.54 km2,再增加至2020年的16 473.93 km2,其中江门耕地净增加量最多、为176.99 km2,东莞耕地净减少量最多、为74.68 km2。空间转移上,新增耕地60.25%来源于林地,35.85%来源于水体;减少的耕地有49.53%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蔬菜需求旺盛。研究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大湾区蔬菜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201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蔬菜统计数据和当年行政区划图,计算每年蔬菜产量的全局自相关指数,判断蔬菜生产的区域相互关联关系;借助局部自相关指数探索分析县域蔬菜生产的聚集区域及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生产在空间相关作用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2012—2020 年全局自相关指数通过检验且数值大于 0,表明县域蔬菜生产形成空间正向相关格局,蔬菜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现象,并随年际变化不断增强。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分析,发现龙门、博罗、惠城等蔬菜生产区域呈现“高 - 高”聚集格局,并逐渐在大湾区东北部形成聚集格局。而蔬菜生产“高 - 低”“低 - 高”空间格局逐渐受相邻区域的正向相关作用影响,最终与周边区域形成相同格局。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发现 2012 年主要因素为土地、经济水平、劳动力和农业技术投入;2016 年后主要因素为土地,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说明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是产量增加的第一因素。【结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并逐渐形成产业核心区。今后需在博罗、龙门、惠城、从化等蔬菜生产核心区域,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带动周边区域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单一化趋势显著。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应从减少单一玉米型和增加水稻和大豆组合型入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反演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大豆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显著增加。2)从时序看,15 a间三江平原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与玉米等单一化类型演变,且以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为主导的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和玉米组合型转变。3)从空间看,玉米与水稻的单一化类型与组合型主要扩张于东北部河流沿岸及中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县域,而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则萎缩至西北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县域。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类型时空变化。在国家/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江平原需要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适当调增大豆种植规模,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形成合理种植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5.
周灿芳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75-182
从都市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贡献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对都市农业的需求:一是大湾区城市空间扩展和农业生产用地保护利用,二是大湾区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一流湾区,四是大湾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这些需求都需要都市农业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六大原则:灵活多样、合作共享、适度规模、长期战略、技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都市农业的功能与意义;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三是制定政策法规,确定都市农业的合法地位;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对都市农业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支持;五是加强宜机化农田建设,增加都市农业设施装备和经营管理投入;六是加强都市农业理论模式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揭示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宜建设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路径,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格局。【方法】以大湾区内地九市 160 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结合区域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接待人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和 GIS分组分析的方法对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肇庆、中山、东莞等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较多,但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较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为 7.90 km,理论预期最邻近距离为 9.27 km,最邻近指数 R=0.85 < 1;核密度分析呈现 1 个“Y”状高密度区和 2 个点状次高密度区;根据伪 F 统计量,大湾区内地九市各县(市、区)可分为 3 个组别;城市总体规划缓冲区 20 km 范围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最多,休闲农业与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凝聚分布态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的高密度区和次高密度区,适宜建设乡镇振兴示范带、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等。内地九市中,形成两个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组别,包含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惠州博罗县,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珠海市斗门区和江门市新会区,适宜建设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布局主要受到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从标准源头控制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对大湾区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及总结,通过对现行标准概况介绍、农产品种类分析、质量安全标准比对评价等,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市场定位三方面提出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专题调研、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粤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科学衔接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0.
程爱国  吴楠 《安徽农学通报》2023,(1):99-102+109
林地变化关系到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影响区域的环境变化。该文对东至县2期土地覆被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0年间,东至县林地面积小幅减少共449.4 hm2,全县15个乡镇中,仅洋湖镇林地面积增加0.18 hm2,9个乡镇的林地面积不同程度减少,其中面积减少的林地类型主要是有林地,5个乡镇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林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来自于建设用地扩张对林地的侵占,其中对林地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其次是工矿用地,然后是城镇用地;(3)林地面积变化强度最高的2个乡镇分别是沿江的香隅镇和东流镇,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对林地的影响,上述乡镇需加强林情监测,控制工矿开发强度,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证评估 RCEP 关税减让对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出口 RCEP 成员国家的影响,为粤港澳大湾区抓住 RCEP 机遇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启示。【方法】比较 RCEP 协定生效 5 年内的协定税率与 2021年有效税率的差异,识别 RCEP 协定下其他成员国对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关税降税情况。采用关税弹性方法,基于 HS 4 位编码的产品部门测算关税减让对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出口的农产品中,RCEP 生效第一年,预计有 69 种农产品出口受关税减让的正面促进效应,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关税减让将使总出口比 2021 年增长 34.50%;5 年内共有 80 种农产品出口将受到关税减让的影响,出口额预计比2021 年增长 48.20%;在 RCEP 协定生效 5 年内,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关税减让主要来源于日本和韩国,因此关税减让的出口增长效应预计主要来源于日本和韩国,其他少量增长来源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等;由于关税减让幅度和关税弹性存在差异,关税减让对不同类别产品的促进效应差异非常大,RCEP生效 5 年内,关税减让的出口增长效应排在前 10 位的分别为 1211、1604、2103、4409、0301、4412、3503、2005、1302 和 2403 等类别农产品。【结论】为抓住 RCEP 关税减让机遇、扩大农产品出口,应重视对日本和韩国的农产品出口;支持降税效应大且具有出口基础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提升农产品出口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体系,测度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提出优化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大湾区等发达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熵值法评价了201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了区域差异,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辨析。【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5.3%,广州为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菜篮子保障能力发展平稳,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涨,三产融合水平发展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农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小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5%;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7.2%。区域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目前,耕地面积占比、三产占比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区域都市农业驱动因素有差别,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都属于“双因子增强型”,任意两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其对都市农业分异的作用强度。【结论】样本观测期内,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总体呈增长趋势,区域间发展差距缩小,但城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近年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约束、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禁 - 限 - 适”养区的划 定、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非洲猪瘟等疫情风险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监管部门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 监管部门如何完善生猪供应体系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猪供应稳定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监管部门 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出发,通过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不同生猪供应体系现状以及数据、资料等进 行归类和比较等,对大湾区城市不同生猪供应体系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 应体系目前主要存在 3 个类别,在当前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都面临着供应稳定性不强、受到非洲猪瘟 等疫情风险影响大等问题。【结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面临的问题,需从稳定供应、强 化质量安全等视角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检索中国企业数据库和知识产权数据库,查阅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等花卉产业相关年鉴,深入研究分析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集中了广东大部分花卉产业经营主体;花卉种植的发展瓶颈突显,广州市、佛山市和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花卉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下降趋势,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上升趋势;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平台丰富。现阶段主要问题是各市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花卉产业规划缺位,花卉种植用地属性问题突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今后依托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制定相关规划,统筹兼顾坚守耕地红线和深挖土地资源,做好花卉产业升级、拓展与转移,建立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以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提升花卉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酝酿筹备各类花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冷链物流对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都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和产业空间视角出发,基于全产业链分析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特点、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完整,企业数量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冷链物流 + 跨境电商”“生鲜电商 + 冷链宅配”“冷链物流 + 预制菜”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兴起,将为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带来新动力。同时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也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全程冷链覆盖率低、冷链资源整合度不高、城市限行政策困扰冷链配送、信息化水平不高、全程监管难度大等关键问题。在新形势、新格局下,要充分认识冷链物流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优化冷链物流产业布局,改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着力补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突出短板,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重要发展路径,推动大湾区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内地九市是广东省水产养殖尤其是淡水养殖的产业集聚优势区,其产值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 49.58% 和 42.28%,拥有全省 50% 以上的淡水养殖面积,淡水养殖能力突出,是广东池塘养殖的主要区域。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链条完整,总体技术水平较高,水产种苗业占据优势,水产品加工及流通业较为集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九市淡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品流通和服务业总产值均超过全省的 50%。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总体呈从西南向东北辐射,江门、佛山分别为大湾区海水、淡水养殖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州、佛山则是水产苗种极化中心。当前,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还存在育种技术不足、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大、精深加工少、产业监管有待加强、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推动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其基本路径、必要条件和核心动力,即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基础,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设计、强化人才配给与技术创新,以科技驱动水产养殖现代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并就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监管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加强产业化数字建设、发挥种苗业优势 6 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