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糖类-蛋白质(CNCPS)体系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ATR-FT/IR)图谱技术评价普通豆粕、糖基化豆粕、膨化大豆和大豆皮4种奶牛常用蛋白饲料的蛋白质营养和分子结构差异。采集天津和北京地区的普通豆粕、糖基化豆粕、膨化大豆和大豆皮4种风干样品,进行营养组分分析。通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糖基化豆粕中的粗蛋白(CP)含量(51.11±0.33)与其他饲料样品存在显著差异(P0.05),膨化大豆中的粗脂肪(EE)含量(18.59±0.73)显著高于其他3种样品(P0.05),大豆皮中CP、EE、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和可溶性蛋白(SCP)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料样品(P0.05)。CNCPS分析得出,非蛋白氮(PA)含量由少到多顺序为普通豆粕大豆皮膨化大豆糖基化豆粕,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糖基化豆粕最高(81.29±0.22),差异显著(P0.05),大豆皮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含量(21.85±2.50)及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35.56±4.21)均显著高于其他饲料样品(P0.05),普通豆粕不可降解氮(PC)含量(9.15±0.17)最高。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析结果得出大豆皮酰胺I区峰面积、酰胺II区峰高和峰面积及α-螺旋区与β折叠峰高均低于其他样品(P0.05),大豆皮α-螺旋区与β折叠区比值(1.39±0.26)显著低于其他3种样品(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288头仔猪(断奶日龄28d,体重7.6±0.2kg)作为试验动物,评估44%和49%蛋白豆粕(HP-SBM)、微粉化49%蛋白豆粕和65%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对仔猪肠道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35d。在阶段1(0~21d),正对照组为65%蛋白的大豆浓缩蛋白组,提供的粗蛋白为6.5%;负对照组为44%粗蛋白的正常豆粕,也提供相同数量的蛋白。另外4种日粮包含相同数量的蛋白,两种不同来源的高蛋白豆粕,进行粗粉(900μm)或微粉化(60μm)。所有日粮的营养物质浓度完全相同,但使用的豆粕来源不同。每个试验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在阶段2(21~35d),所有的仔猪采食相同的早期断奶商业日粮。在阶段1的整个阶段,大豆产品的类型没有影响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然而,在0~7d,与粗粉的高蛋白豆粕组相比,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有较好的料重比(1.11vs0.98,P0.05)。同样的,在7~14d,微粉化豆粕组的日采食量有比粗粉高蛋白豆粕组采食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P=0.08)。在整个试验2期间(所有的仔猪饲喂相同的日粮配方),各试验组没有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在第7d,大豆浓缩蛋白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普通豆粕组,高蛋白豆粕组的营养物质消化率位于二者之间。大豆浓缩蛋白组粗蛋白的表观营养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普通豆粕组(83.8%vs81.9%,P0.01)。无论是粗粉还是微粉组高蛋白豆粕的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也显著高于普通豆粕组(P0.01)。微粉高蛋白豆粕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普通豆粕被大豆浓缩蛋白替代时,粗蛋白的消化率得到改善,但是没有观察到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使用高蛋白豆粕替代日粮中的普通豆粕改善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是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在断奶的第1周,在日粮中添加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改善了料重比,但是不影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总之,在仔猪28日龄断奶时,与使用高蛋白豆粕相比,日粮中使用附加值高的大豆产品(大豆浓缩蛋白或者微粉化豆粕)在改善猪的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微弱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分别对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氨基酸回肠消化率、代谢能及其在早期断奶仔猪中的应用进行评价。试验1采用4×4拉丁方设计,4头初始体重为(14.2±1.4)kg的阉割公猪,日粮中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玉米,另外3种日粮用25%的大豆加工产品替代日粮中的玉米,分别测定日粮中消化能和代谢能含量的差异。在试验2中,选择4头初始体重为(18.2±1.5)kg带有回肠瘘管的阉割公猪,分配到4×4拉丁方设计。3种日粮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用大豆加工产品作为氨基酸唯一来源,同时对照组作为无氮日粮,用于测量内源性氨基酸的损失。在试验3中,选择21 d断奶、初始体重为(5.6±0.9)kg的仔猪19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组,分别饲喂3种大豆加工产品日粮。进行为期21 d的饲养试验。结果 :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中代谢能和消化能的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 0.05),豆粕消化能水平显著高于玉米(P 0.05)。大豆浓缩蛋白粗蛋白质消化率(89.25%)显著高于豆粕(84.3%)(P 0.05)。除了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脯氨酸外,大豆浓缩蛋白中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均显著大于豆粕(P 0.05),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 0.05)。从1~7 d、8~14 d及1~21 d,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评分均高于豆粕组(P 0.05)。结论 :大豆浓缩蛋白的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高于豆粕,发酵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中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高于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也优于豆粕。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对比不同蛋白源在草鱼饲料中的添加效果。选择平均体质量(45.00±4.02)g的600尾草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酶解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100%替代对照组中鱼粉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而膨化豆粕和豆粕替代鱼粉后,草鱼特定生长率降低,其中豆粕组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豆粕、膨化豆粕、大豆酶解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后,饲料系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大豆酶解蛋白组差异不显著。大豆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可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降低。豆粕替代鱼粉后,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降低,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大豆浓缩蛋白和膨化豆粕代替鱼粉后,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均显著降低。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比降低,内脏/体质量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增加。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的比值显著降低,内脏/体质量的比值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增加,其中后者显著增加。大豆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内脏/体质量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豆粕蛋白质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分析了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将经过蛋白酶处理的豆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选择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方式,最终使得发酵豆粕乳酸含量达到2.76%,酸溶蛋白含量14.76%,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25.3 mg/g。  相似文献   

6.
为评定不同地区豆粕品质的差异 ,分别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堪萨斯州、北卡莱罗纳州、俄亥俄州和荷兰采集在本地加工后 1 5 d的豆粕样品。将阉公猪用外科手术法安装回肠导管 ,采用 7× 7拉丁方设计来测定豆粕的回肠消化率 ,以普通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做对照 ,用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损失。日粮中 1 7%的粗蛋白质来自试验材料 ,其余来自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试验动物每 1 2 h喂 1次 ,每次按 45 g/ kg0 .75喂给。 5 d预试期以后 ,每 1 2 h收集 1次回肠内容物 ,共收 2 d,用于测定回肠消化率。豆粕氨基酸消化率在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变异非常小 ,远远小于氨基酸含量的变异。荷兰豆粕样品的总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低于美国样品 ,从而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也较低 ( P<0 .0 5 )。此试验中所测定豆粕的氨基酸含量比 NRC( 1 998)报道的值约高 4%。除了半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消化率分别比 NRC值低 5 %和 3 %以外 ,其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值与 NRC值非常接近。总之 ,美国产的大豆并在本地加工成的豆粕在营养组成上基本相近 ,荷兰产的豆粕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 ,但消化率与美国豆粕接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Z35株固态发酵豆粕的效果,试验以纯化水和市售枯草芽孢杆菌B1株为对照,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固态发酵豆粕,对发酵产品进行大豆抗原蛋白残留率、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SI)、粗蛋白、水分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发酵豆粕后抗原蛋白残留率为5.9%,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TCA-NSI含量为7.2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和B1株发酵豆粕后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30.37 mg/100 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说明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在豆粕发酵过程中能够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原蛋白降解能力,进而提高豆粕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来源精饲料对泌乳山羊氮代谢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43.62±2.35)kg的泌乳期山羊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各组分别饲喂以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豆科植物(银合欢)为基础的精料,试验为期8周。结果: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液和尿素氮排泄量较豆科植物组显著提高21.41%和23.31%(P<0.05),但大豆浓缩蛋白和乳尿素氮排泄量最低(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液和尿素氮排泄量占体重的比例也显著高于豆科植物组(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氮摄入量最低(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氮含量显著高于豆粕和豆科植物组(P<0.05)。豆科植物组微生物氮、微生物蛋白量及合成效率也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精饲料饲喂哺乳期山羊,尿液氮排泄量更大,导致负氮平衡,而以豆科植物(银合欢)为蛋白源时,可以提高乳山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SPC)是豆粕深加工后的一种产品,粗蛋白质含量高和抗营养因子低是其主要特征。文章简述了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和营养组成,并重点论述了大豆浓缩蛋白在断奶仔猪和水产日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膨化大豆作为饲用,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已在高饲效饲料生产中大放异彩。而我国在膨化技术及膨化大豆的应用上正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对干、湿两种膨化机加工大豆及膨化大豆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经济性作一概述和分析。1膨化大豆和豆粕的营养价值膨化大豆具有高能高蛋白的特性,因此它在配制高能高蛋白浓度饲粮时为最佳植物性蛋白饲料,尤其对配制冬季畜禽饲粮和肉鸡饲粮更有其重要作用。由表1看出,膨化大豆平均脂肪含量为18%,粗蛋白37%;而豆粕脂肪含量为1.9%,粗蛋白为44%。两者相比,膨化大豆脂肪含量高于豆粕,而蛋白低于豆粕。实…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对幼建鲤体蛋白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两个试验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 (SPI)和去皮豆粕 (DSBM)两种蛋白源对 10~ 35g幼建鲤体蛋白沉积率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两种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后 ,均可以引起幼健鲤蛋白质沉积效率下降。在总蛋白水平为 33%的条件下 ,分离大豆蛋白和去皮豆粕在10~ 35g幼健鲤饵料中代替白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分别为 4 0 %和 2 5 %。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处理方式的大豆替代鱼粉对鳕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576条鳕鱼,随机分配到4组,每组144条,分别饲养在4个水族箱中(36条/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5%鱼粉),处理组分别用20%的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结果:豆粕组鳕鱼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同时,豆粕组和发酵豆粕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和豆粕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发酵豆粕组(P<0.05)。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内脏指数及内脏脂肪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豆粕组鳕鱼的体脂肪含量较大豆浓缩蛋白组和发酵豆粕组提高44.53%和41.85%(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酵豆粕组血液溶菌酶活性最高(P<0.05),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组其次,对照组最低(P<0.05)。对照组、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肾脏IL-8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酵豆粕组(P<0.05)。结论:用20%豆粕或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可以改善鳕鱼生长性能,对体成分和血液学指标无负面影响,同时提高TLR-2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 [关键词]大豆|鱼粉|鳕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  相似文献   

13.
文章改进了国标测定单宁所采用的分光光度方法,以钨酸钠-磷钼酸混合溶液显色后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相结合,在760 nm紫外波长处进行测定,实现了批量样品的自动进样分析,大大简化了样品的分析过程,方法在1~6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的结果一致。用该方法检测了176个大豆饲料原料样品,并依据原料加工工艺和分布地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发酵豆粕中的单宁平均含量(5 365.0±749.0)mg/kg明显高于普通豆粕、膨化豆粕和膨化大豆,而在国内七大地域中,西南地区中大豆饲料原料中单宁的平均含量(3 758.0±1 296.6)mg/kg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47%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 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 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显著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鲤鱼对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山东鱼粉、新西兰进口鱼粉、智利进口白鱼粉和美国进口红鱼粉8种饲料蛋白质的体外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的体外消化率豆粕为53.43%>发酵豆粕48.45%>山东鱼粉42.45%>膨化大豆39.62%>智利进口白鱼粉35.41%>美国进口红鱼粉34.77%>大豆浓缩蛋白32.53%>新西兰进口鱼粉19.83%:2)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豆粕为69.97%>山东鱼粉55.84%>膨化大豆55.75%>美国进口红鱼粉47.74%>发酵豆粕46.15%>智利鱼粉42.91%>大豆浓缩蛋白38.98%>新西兰进口鱼粉25.77%;3)鲤鱼对4种大豆制品有较强消化力,在水产饲料中使用它们取代鱼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发酵豆粕蛋白含量作为指标,从5株真菌中筛选出一株有较强分解能力,能显著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黑曲霉菌株。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其发酵豆粕的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起始温度和发酵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0.5%、料水比1:1、发酵时间3d、温度35℃、发酵量20g(直径7cm×高8cm罐头瓶中)。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从发酵前43.5%提高到60.13%,增加了38.23%(P<0.01)。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5.76%。同时经黑曲霉发酵后豆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也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发酵前后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1720TIU/mg下降到480TIU/mg;植酸含量从9.513mg/g下降到0.535mg/g;脲酶活性由0.136到完全被分解;大豆凝血素(效价)由10240下降到8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半细毛羊6种蛋白质饲料原料[豆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棉籽粕、膨化大豆、玉米蛋白粉和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实测饲料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含量和有效能值。试验选取16只体重为(56.05±5.47) kg的云南半细毛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每组4只。试验共2期,共7个饲粮,包含1个基础饲粮和6个试验饲粮。第1期饲喂4种饲粮,第2期饲喂3种饲粮。试验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玉米蛋白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为65.77%,棉籽粕和豆粕的CP含量为50%左右,膨化大豆和菜籽粕的CP含量为37%左右,DDGS的CP含量最低,为25.93%。菜籽粕和膨化大豆的粗纤维(CF)含量较高,为16%左右,DDGS和棉籽粕的CF含量为11%左右,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CF含量较低,均在6%以下。2)各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DCP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玉米蛋白粉的DCP含量最高,为581. 79 g/kg,其次是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和菜籽粕,DDGS的DCP含量最低,为211.48 g/kg。膨化大豆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 E)最高,分别为21.54和19.79 M J/kg,其次是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DDGS的DE和ME最低,分别为14.62和12.45 MJ/kg。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的有效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从营养成分含量上看,玉米蛋白粉品质最好,其次是豆粕、棉籽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DCP品质来说,玉米蛋白粉的品质最优,依次高于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有效能值来说,膨化大豆最优,依次高于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大豆源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选取(21±1)d杜×长×大断奶仔猪500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各组分别饲喂两种大豆浓缩蛋白和三种豆粕源日粮;试验2选择(21±1)d杜×长×大断奶仔猪300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各组分别饲喂三种豆粕源日粮,试验时间为21~57 d。结果显示:仔猪饲喂大豆浓缩蛋白日粮与豆粕型日粮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大豆浓缩蛋白日粮显著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P0.05)。美国源豆粕较巴西和阿根廷源豆粕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P0.05)。大豆浓缩蛋白日粮较豆粕型日粮显著提高了仔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美国和巴西源豆粕较阿根廷源豆粕显著降低了仔猪腹泻率(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用等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替代豆粕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降低仔猪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美国豆粕较巴西和阿根廷豆粕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开发新型环保型高蛋白饲料,主要以饲用产β-甘露聚糖酶酵母发酵后剩下的废酵母泥为原料,利用其蛋白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自溶方式增加其溶出蛋白,并添加豆粕作为膨化干燥剂制备高蛋白饲料。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自溶时间、温度以及加水量进行优化,同时获得该酵母的最佳自溶时间23 h、自溶温度49℃,加水量59%,该条件下,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该废酵母自溶产生的溶出蛋白质含量可达0.431 mg/mL,溶出蛋白占酵母泥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3.70%。自溶后的酵母泥再添加不同比例的豆粕进行干燥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00%的豆粕,在25℃下烘箱干燥,产品风味、色泽和硬度最佳,最终饲料产品的总蛋白质含量为49.10%,酵母溶出蛋白量为3.10%,含水量为5.70%,本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工业化生产的高蛋白饲料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