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3种经济作物副产物营养成分及饲料价值。试验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选取4头瘤胃瘘管湖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的干物质、粗蛋白、有机物、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茭白鞘叶、鲜食大豆秸秆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甘蔗渣(P0.05),甘蔗渣的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茭白鞘叶和鲜食大豆秸秆(P0.05),瘤胃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最高的是鲜食大豆秸秆,其次是茭白鞘叶,最低的是甘蔗渣。因此,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有较大差异,鲜食大豆秸秆和茭白鞘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建华 《中国饲料》2023,(16):77-80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影响。试验共5组:对照组(不做发酵处理)、试验组1(益生菌)、试验组2(益生菌+纤维素酶)、试验组3(益生菌+木聚糖酶)和试验组4(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将各组水稻秸秆置于避光干燥的条件下15℃?贮存10?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此外,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显著下降22.71%、34.54%和26.35%(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0.05),同时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苦味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而甜味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微贮饲料感官指标评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72 h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纤维素酶组、复合酶组、复合酶+乳酸菌组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添加5%的硫酸氨,纤维素酶组添加5 g纤维素酶和5%的硫酸氨,复合酶组分别添加0.15 g纤维素酶、0.15 gβ-葡聚糖酶、0.1 g木聚糖酶、0.1 g果胶酶、5%硫酸氨,乳酸菌+复合酶组分别添加0.5 g乳酸菌、5%硫酸氨和复合酶。玉米秸秆切短至2 cm,将各处理组微贮剂溶于蒸馏水,与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聚乙烯袋中,然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封口,室温贮藏3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微贮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乳酸菌组效果最佳,pH、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分别显著降低0.72、12.92%、19.45%、13.79%、6.14%、22.32%(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乙酸含量及有氧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0.16%、18.36%、3.21%、36 h(P0.05),对干物质、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乳酸菌组瘤胃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72 h降解率分别提高24.65、23.12、39.68、33.56。综上,混合添加酶制剂和乳酸菌微贮玉米秸秆能够降低秸秆的纤维含量,显著改善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与传统青贮饲料中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差异,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微生物数量及常规饲料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揉丝微贮饲料中乳酸菌数量比传统青贮饲料多1.54×1012 cfu/g(P<0.05),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则比传统青贮饲料分别少2.21×107 cfu/g、1.23×106 cfu/g、4.12×106 cfu/g和3.11×104cfu/g(P<0.05);揉丝微贮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粗纤维、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传统青贮饲料相比分别降低5.19%、2.34%、1.44%、1.64%,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5.4%和1.14%,其中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水分、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基本不变。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相比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复合生物制剂对红薯秧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纤维素酶的复合生物制剂处理红薯秧,设2个处理(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试验组添加复合生物制剂,每个处理5个重复。固态发酵后分别对红薯秧进行感官评定及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复合生物制剂可明显改善红薯秧的色泽、气味与质地,使红薯秧品质提高,其中试验组红薯秧中粗蛋白、水分、粗灰分、粗脂肪、Ca、P等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且粗蛋白、水分、粗灰分含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红薯秧中木质素、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除Asp外的其他各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复合生物制剂发酵红薯秧可以提高其感官品质和部分营养成分含量,降低木质素、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利用花生秸秆,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秸秆产生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确定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工艺参数。试验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以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为考察指标,以花生秸秆为发酵对象,研究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和氮源比例对发酵后花生秸秆中粗蛋白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花生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花生秸秆初始水分含量为70%,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为4∶1,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10 d,氮源比例为1%。花生秸秆经混合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3.39%(P0.05),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0.10%、57.97%、14.66%和21.53%(P0.05),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_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 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不同添加量及糖蜜对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Lactobacillus)不同添加量及糖蜜对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处理组包括CON(对照组)、T1(0.5%乳酸菌)、T2(1%乳酸菌)、T3(0.5%乳酸菌+5%糖蜜)、T4(1%乳酸菌+5%糖蜜)5个组,全混合日粮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2周后开袋,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T4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处理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T3和T4组pH、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3组乳酸含量最高,T4组pH最低;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T4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合以上数据和V-Score评分,添加1%乳酸菌和5%的糖蜜全混合发酵日粮的发酵品质最好,但在实际生产中,从提高发酵品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0.5%乳酸菌和5%糖蜜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小麦秸秆对纤维降解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组选用泰山赤芝(G1组)、韩芝(G2组)、紫灵芝(G3组)和红灵芝(G4组)发酵处理小麦秸秆,对照组(CON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3℃下避光培养48 d后测定发酵底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筛选发酵效果最优菌株。结果表明:1)与CON组比较,灵芝真菌发酵小麦秸秆可显著降低pH及乙酸、干物质、酸不溶木质素、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粗灰分(G1组除外)、钙、磷和氨基酸含量(P<0.05),对乳酸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各菌株间比较,G1组的pH显著低于G4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4组(P<0.05),干物质含量极著高于G4组(P<0.01),粗脂肪含量极著高于G2、G3和G4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G3组(P<0.05),半纤维素含量极显著低于G3组(P<0.01);G3组的粗灰分含量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常规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发酵膨化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体内瘤胃消失率及对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和发酵膨化玉米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粗纤维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玉米秸秆(P0.05),且青贮玉米秸秆和发酵膨化玉米秸秆各营养成分的瘤胃消失率显著高于常规玉米秸秆(P0.05);青贮玉米秸秆和发酵膨化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显著大于常规玉米秸秆(P0.05);与发酵膨化玉米秸秆相比,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含量、体内瘤胃消失率及挥发性脂肪酸均大于发酵膨化玉米秸秆,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青贮和发酵膨化均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发酵膨化技术也可进行推广普及,应用于广大养殖户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对青贮稻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淮稻5号收获稻籽后的秸秆粉碎至2~3 cm,采用4种处理方式按比例与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和水进行混合发酵。对照组加水200 kg/t,不添加其他物质;试验Ⅰ组添加7.5 g/t乳酸菌+200 g/t纤维素酶+4%糖蜜+水200 kg/t;试验Ⅱ组添加7.5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1%糖蜜+水200 kg/t;试验Ⅲ组添加7.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2%糖蜜+水200 kg/t。测定其营养成分、p H值、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发酵品质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的p 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Ⅱ组氨态氮和乳酸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根据Vscore评分,各处理的发酵品质级别均为良,其中试验Ⅱ组评分最高。说明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能够提高青贮稻秸秆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7.5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和1%糖蜜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化学法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白酒糟和裹包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类饲料的化学成分差异以及其对活体外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结果表明:各饲料中有机物含量顺序为白酒糟玉米秸秆大豆秸杆裹包玉米秸秆,且各自差异显著(P0.05);白酒糟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裹包玉米秸秆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大豆秸秆的产气量(B)和产气速率(c)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裹包玉米秸秆的甲烷产量显著高于白酒糟(P0.05);活体外瘤胃发酵24 h白酒糟组的氨态氮、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瘤胃消化48 h的干物质消化率在大豆秸秆组最高而裹包玉米秸秆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由本试验可知,不同农副产品饲料在化学成分、产气量、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有机物消化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此类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时,应根据其特性对饲料配方进行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3.
以全株构树和稻草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A组)、9∶1(B组)、8∶2(C组)、7∶3(D组)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各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CK)、糖蜜组(T)、乳酸菌组(GLP5)及糖蜜+乳酸菌组(T+GLP5),青贮60 d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混合比例糖蜜添加组(T、T+GLP5)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GLP5与CK处理相比,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B处理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D组(P0.05)。各混合比例添加剂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均降低,A、B及D组T、T+GLP5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C组T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全株构树与稻草混合青贮时选用糖蜜添加组(T、T+GLP5),同时选用9∶1的混合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第二茬盛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及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无添加为对照,青贮60d后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并对苜蓿青贮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青贮pH值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pH值(4.10)和乙酸含量(1.11%FW)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乳酸含量(2.84%F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弗氏评分最高(88分,优级)。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2.11%DM)、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51.30%DM)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1.02%DM)显著低于乳酸菌处理和对照(P0.05)。综上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改善效果最佳;使用纤维素酶可提高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燕麦中添加乳酸菌、蔗糖和纤维素酶进行青贮,分析不同添加剂及添加量对青贮燕麦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剂均能改善青贮燕麦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各浓度处理组的pH、氨态氮比总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0.005 g/kg乳酸菌组燕麦青贮的感官品质显著提高,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 0.05);添加2%蔗糖组与0.15 g/kg纤维素酶组燕麦青贮的感官品质均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合考虑,添加0.005 g/kg乳酸菌、2%蔗糖和0.15 g/kg纤维素酶获得的青贮料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本科研组分离得到的高效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菌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实验中设计无微生物添加的对照组和分别以1%、2%、3%比例添加的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处理组进行青贮饲料的发酵实验,并检测其化学成分及有机酸含量。饲用高效乳酸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到青贮饲料可降低饲料p H值3.8以下。各个处理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62.3%。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到15.86%,干物质含量(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可以确定本研究所用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添加乳酸菌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可快速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乳酸和苜蓿黄酮含量,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而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丙酸和丁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添加乳酸菌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增加黄酮的提取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1.0892和米曲霉2.0951混合发酵豆粕,在优化发酵底物组成和发酵条件后,对发酵前后豆粕中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大豆多肽、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真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显著减少(P0.05),并且还富含各种活性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发酵稻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加水200 kg/t稻秸组(对照组)、5 g/t乳酸菌+200 g/t纤维素酶+2%糖蜜+200 kg/t水稻秸组(试验Ⅰ组)、5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4%糖蜜+200 kg/t水稻秸组(试验Ⅱ组)和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1%糖蜜+200 kg/t水稻秸组(试验Ⅲ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Ⅲ组的p H、丙酸、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9.16%、11.20%,93.96%、90.60%,10.70%、19.57%,14.98%、40.16%和100%、100%(P0.01),但乳酸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40.63%和59.38%(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8.60%和45.59%(P0.01),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5.14%和13.09%(P0.01),但不同处理方式对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根据V-score评分,各处理的发酵品质级别均为良,其中试验Ⅲ组的分数最高,对照组的分数最低。综上所述,在稻秸秆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和水进行混合青贮能够改善发酵品质,提高秸秆营养成分,其中添加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1%糖蜜和200 kg/t水混合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中国饲料》2021,(5):124-126,13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发酵品质、能量值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1:0、2:1、1:1、1:2、0:1,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的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5.89%、192.10%、107.69%、250.00%、6.52%(P<0.05),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奶净能、维持净能显著提高(P<0.05);与全株大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提高了34.65%(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及pH显著降低(P<0.05)。综上,建议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以1:1比例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