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防除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采用(乙草胺+莠去津)+(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松+中耕除草;机械与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河西绿洲荒漠交错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啤酒大麦田间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前作留高茬免耕栽培啤酒大麦时,配合喷施除草剂72% 2,4-D丁酯乳油、42%百草敌乳油,对各类杂草的总株防效药后20d、40 d分别为62.4%、65.8%,低于人工锄草 传统耕作处理,同时对产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节约了生产成本,因此对经济效益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发生杂草30余种,较传统耕作杂草发生密度增高31.8(~42.6%,频度增加13.3(~31.6%。2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已构成灾害。试验采用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雾用2,4-D丁酯、二甲四氯、护麦、骠马,抑阔宁+骠马、护麦+阔莠克、2,4-D丁酯+骠马除草剂配伍组合收效显著;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除草收效显著;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用浅旋+化学除草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进行杂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综合除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高31.8%~42.6%,农田杂草发生频率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深松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综合除草效果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是: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应用了一次性化学除草;选择出适合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除草机具;引进了油莱部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对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发展对策是:注重作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并重的除草方式;加强多种除草方法相结合;解决好农机具问题;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除草剂品种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好农民问题;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保护性耕作油菜田的新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加大项目续建投入,增强科技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6.
踏查与定点观察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初期杂草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发生时间提前,上下茬农田杂草重叠发生,多年生杂草危害加重。同时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方式进行除草,结果表明:综合除草效果最好,化学除草用配伍药剂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高特克+龙拳+高效盖草能、高特克+胺苯磺隆+高效盖草能、高特克+胺苯磺隆+精禾草克、高特克+菜王星+精禾草克效果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初期杂草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发生时间提前,上下茬农田杂草重叠发生,多年生杂草为害加重。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除草"深松+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和"中耕+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除草效果好,杂草株防除率和鲜质量防除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呼伦贝尔地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选用8种化学除草剂在播前和苗期对小麦田杂草进行防除,其结果表明:确定了呼伦贝尔地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以藜、卷茎蓼、山苦菜和狗尾草为杂草优势种,披碱草、猪毛菜为亚优势种。所选用的8种除草剂均可用于保护性耕作小麦田杂草的防除,而且几种除草剂混合使用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均优于除草剂单独使用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与其防除效果相同,顺序依次为草甘膦+2,4-D丁酯+骠马>2,4-D丁酯+骠马>护麦+骠马>10%抑阔宁+骠马>2,4-D丁酯>骠马>2甲4氯钠盐>草甘膦>护麦>伴地农>10%抑阔宁>阔叶枯,其中除草剂混合使用的处理可优先选择使用,而2,4-D丁酯、骠马、2甲4氯钠盐、草甘膦可次之,10%抑阔宁和阔叶枯可不用。  相似文献   

9.
康青珍 《农技服务》2011,28(7):1006-1006
为了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特性、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量与效益的影响,针对互助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保护性耕作适地适法、防除杂草,并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应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特性的变化和产量效应,提出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免耕沟播春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发生、演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方法】以传统耕作和免耕平播为对照,采用拔除法和五级目测调查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出苗动态、发生规律及危害,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免耕沟播油菜田共发现杂草37种,分属18科,一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及越年生杂草17种,3级以上危害的杂草有苣荬菜、大刺儿菜、自生油菜、猪殃殃、密花香薷、苦苣菜、泽漆、扁蓄、节裂角茴香、田旋花、藜、野燕麦。杂草通常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5月上旬和下旬有2个出苗高峰,6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萌发出苗的速率和数量较免耕平播小,但高于传统耕作,且越年生、多年杂草数量呈明显增加,其中猪殃殃、苦苣菜等出苗量是传统耕作的2~4倍。免耕沟播油菜田采用油草枯1 275 mL/hm2,于油菜2~5叶期加水至300 kg喷雾,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90%左右,对多年生杂草鲜质量防效达80%以上。施用龙拳225 g/hm2、毕克草600 mL/hm2可防除沟播油菜田大刺儿菜、苣荬菜等多年生恶性菊科杂草,效果达85%左右。播前土壤除草剂防效不理想。【结论】在沟播油菜田宜采用茎叶除草剂油草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以苣荬菜、大刺儿菜为优势种群的田块,可选用龙拳、毕克草茎叶喷雾除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耕作对早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环境因子,寻找合适的耕作模式以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方法]设免耕不施肥、免耕施肥、常规不施肥和常规施肥4个处理,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和水稻抽穗期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态甲烷(CH4),同步观测地温、采气箱内温度、环境温度、地表温度、草面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探究早稻田CH4排放的日排放规律,明确免耕和施肥及环境因素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早稻田CH4的排放与气温、地表温度、5 cm土温、草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密切相关,尤其在分蘖期,各处理均与上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P<0.05).不同耕作与施肥模式下,CH4日平均通量不同,在水稻分蘖期具体表现为常规施肥>常规不施肥>免耕施肥>免耕不施肥,在水稻抽穗期表现为常规不施肥>免耕施肥>常规施肥>免耕不施肥.[结论]免耕与常规耕作相比,早稻田CH4的排放量相对降低;施肥导致分蘖期早稻田CH4排放通量增加,但在抽穗期导致早稻田CH4排放减少.免耕可以减轻早稻田CH4的排放,其推广能为稻田减排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固持(Carbon sequestration)的影响,系统分析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中,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Stabilization)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并不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本身的稳定性(Stability),而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有机碳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促进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增加土壤固碳。未来研究重点应在阐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外源有机碳的投入(主要源于作物秸秆)与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关系,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对有机碳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47,自引:0,他引:147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加强联合攻关等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控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苗期茎叶处理除草剂中,皮燕麦和裸燕麦田用药后3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以40%二甲.辛酰溴最高,分别为97.5%、99.0%和90.5%、98.0%;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以仲丁灵效果最佳;麦草畏对燕麦有轻微药害.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除草剂效应不同,皮燕麦、裸燕麦对除草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裸燕麦在相同除草剂处理下产量增幅小于皮燕麦;除草剂的防效是影响燕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小穗数、穗粒数、株高、穗长、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如何保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动态平衡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加突出,农田土壤固碳及提高氮效率成为各界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对土壤固碳及氮素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固持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影响机制,对于正确评价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气候、土壤及种植制度等条件不一致,关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结论不一。阐述了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分解排放(如CO2和CH4)、氮素变化及其矿化损失(如NH3挥发、N2O排放与氮淋失)和碳氮素相互关系(如C/N层化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机理。尽管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已进行30 多年,但在土壤有机碳与氮素方面与国外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与氮素利用的影响机制,碳素和氮素在土壤-植株-大气系统中的转移变化,及结合农事管理等综合评价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很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保护性耕作在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氮素利用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1)在定位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机制;(2)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结合环境保护与土壤可持续管理对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固碳及氮素高效利用的系统评价研究;(4)加强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的宏观研究,合理评价保护性耕措施下对农田碳、氮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resulted in decreased soil fertility,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are seriously affecting grain production. Conservation tillage (CT) 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China since the 1960s and 1970s, an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been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ve shown that C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crop yield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Research Center (CTRC), Chines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MOA), the mean crop yield increase can be at least 4%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6% in singl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dryland areas of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China. Crop yield increase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dryland areas and drought years. The mechanism for the yield increase in CT system can be attributed to enhanced soil water content and improved soi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accelerate the adoption of C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置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3种处理,研究大豆田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越好,对地表温度影响也越大。留茬无覆盖处理在耕作层(15cm以上)温度要高于旋耕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出苗有利,但是其土壤水分较留茬覆盖处理低。不同耕法条件下0~20cm土层容重:留茬无覆盖留茬覆盖旋耕,但在20~30cm土层3种处理容重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0-2012年在新疆绿洲灌溉区的定点试验,监测了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小麦、油菜轮作的试验田情况,采集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紧实度、作物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的试验田相比,长期深翻覆盖免耕作业处理试验田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紧实度降低,作物生育期延长5~10 d,杂草数量增加,病虫害减少.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对寒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四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T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少耕秸秆覆盖(MTS),研究耕层深度、轮作方式、季节变化对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酶均表现为0-10>10-20>20-30 cm,在0-10 cm土层MTS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除了过氧化氢酶外,土壤三种水解酶均表现玉米-玉米-大豆(CCS)>大豆-玉米-玉米(SCC);相同轮作方式下,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均表现夏季>秋季,而酸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在秋季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