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科左后旗农牧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农业依旧是当地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水土条件差、蒙族聚集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养结合为主,土地利用的投入集约度偏低;而土壤条件好,降雨充沛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植为主,土地利用投入集约度明显较高。2)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选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趋同,表现为农户的土地投入集约度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升高有明显变大的趋势。3)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垦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表现的更加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以减少农户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提高生计水平为目标,采取分区、分对象的手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坝上沽源县为例,对处于不同自然地域的长梁乡、黄盖淖镇、塞北管理区土壤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草地、优选树种、转变耕作观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度的计量,采用模型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功能的方法,分析2000—2015年该旗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6年间,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从耕地向草地、从草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000—2015年,全旗碳固定量从183.25万t减少到181.65万t,土壤保持量从170.58万t减少到107.32万t,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研究区草地质量的降低使得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表现为草地 > 耕地 > 未利用地 > 建设用地 > 灌木林 > 林地 > 盐碱地 > 水域 > 沙漠。综上,在今后的生态治理中,应考虑在扩大草地面积、保护农田的基础上,适度利用草地、农田等生产生活用地,提高草地质量,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生态系统良性演化,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提取了宁夏盐池县1991—2000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空间位置、数量和类型,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特点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991—2000年盐池县耕地面积净减少39 853 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27 055和13 251 hm2,流动沙丘面积减少4 659 hm2.但草原退化严重,中高盖度草场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51.21%下降到17.29%,而低盖度草场和极低盖度草场占地比重分别由4.09%和9.34%增加到36.40%和12.91%.生态环境局部有所好转,但整体继续恶化,土地利用整体处于不稳定调整期.耕地面积减少和林草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及其他治沙工程的实施,而草原持续退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草原使用“责、权、利”不明确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引起全球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的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潜力,对今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欣  杨华  贾静涛  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32-6935
以1993、2001和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几何校正、监督分类等技术手段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潼南县各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1993~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潼南县的建设用地增加显著,而耕地和旱地基本保持不变,证明潼南县作为农业重点县,应注重保护耕地,努力保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潼南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潼南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水平上,千岛湖镇在合理的生态功能规划下,各种景观类型分布趋于聚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单类景观占据主导的趋势在减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固,同时,随着林地的不断减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71-1475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芜湖市为研究区,对2006,2010,2014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等方法,分析芜湖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较大,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的减少主要转移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以及其他用地面积略有减少;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耕地的重心向南移动。芜湖市建设用地的推进与耕地的后退呈现出空间耦合。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是国土资源局为了实现合理管理土地,提高国民经济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的必要做法,因此,对土地利用的定期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展开对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的评估分析,既可以推动时代经济的发展变化和需求,也可以在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关系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多方面有很大促进.当前的评估多数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量上的评估,这种评估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差异.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为案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空间吻合度、空间重心偏移度、环形分析系统3个模型,分别在执行过程吻合性和结果吻合性、农村居民点重心偏移程度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圈层布局等角度,对土地利用类型规划实施7年(2009—2016年)来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研究表明,永固镇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规划为主的,沿着规划的方向发展,较好地完善了土地合理利用和空间管制;空间吻合度、空间重心偏移度及圈层系统分析模型在规划实施评估中整体效果不错,适用性比较好.此次评估实现了方法上的创新,打破传统定性定量的分析,有效完善了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方法,拓展了评估分析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沙雅县2008、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讨论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发的生态风险。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整个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类。其次对沙雅县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从而揭示沙雅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2008—2013年间沙雅县林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通过预测分析得到2020年沙雅县各土地要素面积较2013年发生变化,林地与其他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水域和草地面积几乎为发生改变;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在增加;在整个研究期内,沙雅县生态系统风险值出现变化。总体来说,沙雅县生态环境状况在2008—2013年生态指数由0.018到0.021趋于恶化状态,2013—2020年生态指数由0.021到0.011恶化状态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1.
林娜  徐涵秋  何慧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0):2983-2991
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长汀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基于1988、1998、2004、2009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田盆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这23a间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和地表裸土面积的大幅下降.景观分析表明,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的小块林地正逐渐形成连片分布,而裸土面积在大幅减少的同时,其斑块也趋于破碎.总的看来,这23a间的水土流失治理已使得研究区的生态明显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2.
刘超  王翠欣  田凤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94-18596
在总结河北省农村村庄建设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析与评价,进而对全省进行土地利用模式分区。根据各区域分异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区域提出适合区域特征的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3.
探索集中特困连片区贫困现象时空变化情况以及各层面因素变化对区域贫困程度的影响,对可持续减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以重庆市武陵山片区7个区县为研究区,基于2016-2018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发展机会维度、社会发展机会维度和自然发展机会维度3个方面测度各区县多维贫困指数,并进行维度分解,计算各维度贡献率,最后运用ArcG...  相似文献   

14.
杜朝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98-200
通过重心模型相关理论,借助ArcGIS软件技术绘制2003~2012年菏泽市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研究人口重心迁移规律,并分析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菏泽市人口重心与菏泽市几何中心相接近;菏泽市总人口的人口重心迁移与菏泽市非农业人口重心、男性人口重心、女性人口重心具有关联性,移动趋势相近;菏泽市人口重心迁移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迁移受人口的迁入迁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菏泽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人们观念等因素的改变,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发生变化,且迁移曲线受到经济、地理、人文、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章对1996-2014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进行整理,计算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及锡尔系数等,并运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直观反映这一时期山东省人口、经济的变化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阜康市近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成效,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方法】采取比重法、变异系数法、TOPSIS绩效分析模型相结合【结果】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变化总体情况正逐步向集约利用型方向发展,土地资源绩效水平介于低级和中级之间,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综合绩效水平均处于平稳上升的进程;由通过分析评价得到的绩效水平变化趋势,发掘研究区在发展过程中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的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建议,为改善阜康市土地资源利用绩效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结论】研究期间,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情况逐年优化,为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必须统筹协调依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2000-2007年闻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商住工业用地向新城区扩展,面积急剧膨胀,新增加的商住工业用地主要由来利用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通过新营造林和退耕还林得到恢复.②道路广场用地稳步增加.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林地和水域用地基本稳定.④未利用地可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尾闾的金塔绿洲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和评价近15年(1988—2003年)来该绿洲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整个绿洲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金塔绿洲耕地、城市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了30.03km^2,城市建筑用地扩大了13.35km^2,未利用土地面积扩大了15.52km^2;而草地和林地面积急速下降,分别减少了58.06和1.76km^2。造成了整个绿洲诸如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的下降等生态环境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2000—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商住工业用地向新城区扩展,面积急剧膨胀,新增加的商住工业用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通过新营造林和退耕还林得到恢复.②道路广场用地稳步增加.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林地和水域用地基本稳定.④未利用地可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