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研究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较发达、生态建设基础较好的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和潜在需求,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苏州市未来循环经济须要突出4个整合的新路径——经济发展与社会循环的整合、产品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整合、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的整合、循环经济发展与机制体制的整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春  沈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52-8753,8762
首先对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复杂性分析,然后结合系统控制与数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多因素综合模型,并用系统科学分析问题,为人类摆脱资源、环境、社会困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单一性向系统性转变,从而使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而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笔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探讨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政治法律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就生态教育领域并非所有问题都得以解决,存在众多对"生态"术语的解读。研究不同年龄段生态方向问题的教育学学家们注意到学前阶段生态教育为生态文明的最初形式和生态意识创造了有利的准备条件。从对生态学模糊概念问题的认识,到针对学前阶段与生态学相关联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方法或方式,完善俄罗斯学前阶段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生态位概念的演变历史,生态位概念已从生境生态位、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发展到时间生态位;试图将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动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合理利用生态位理论,使其在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工具.最后就生态位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国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渐成熟,具备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比较落后,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只有实施生态扶贫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日月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阶段。虽然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能源资源消耗与日俱增,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整体不高。鉴于此,必须深入了解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社会转型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1引言 近十年来,将生态系统作为重要资本的理念迅速普及.从全球来看,这一理念正逐步体现到农业、水利、能源、城市、健康、渔业、林业、矿业等领域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部门的工作中,以及社区、企业、政府机构等的构架与决策中.为了扭转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退化趋势、提高人类福祉,迫切需要将自然资本价值整合到发展决策中的严谨科学方法[1-7]. 为了满足决策者的迫切需求,从事生态学的科研工作者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挑战,即:(1)在生态学、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的角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以及他们的内在联系;(2)开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决策应用的科学实用的工具;(3)开展在关键决策中能做出新理解和采用新工具的试点和示范;(4)让决策者实现决策方式的转型和永久改变.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和新部署。目前,畜牧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家畜生态学已难以适应产业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开展家畜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能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成的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观念的延伸与拓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食物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旨在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征程上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激活内生动力,强化科技领域创新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以完善农业生产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现实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回答其道路优势的三大问题,助力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国际、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本质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从实践维度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证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降碳为重点,打造不负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地球生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内生式绿色发展路径是适应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路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新时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大创新。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的内涵,分析总结出当前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总体较弱、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思想观念有待提升、制度体系亟待健全四个方面,并从经济、文化、社会、制度四个层面对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进行多维审视,为探索适应贫困地区实际的内生式绿色发展路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研究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贵州段的生态修复,对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省级决策部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现状走访调研,结合《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对贵州省“十三五”期间生态渔业发展成效、制约因素及发展机遇进行了梳理。依据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指导性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生态渔业产业特点,探索性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从拓展生态渔业空间、推广多样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休闲渔业、加大渔业科技创新投入及完善生态渔业制度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期望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物质变换理论以及从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论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过程既需要上述理论助力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又离不开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的指导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际出发,注重区域空间的平衡稳定、区域主体的和谐共生、区域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生态文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其自身的孕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真正共同体"思想、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思想在内的中外优秀文化的辩证借鉴与创新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表达出对推动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的殷切追求。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与借鉴,历史逻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现实逻辑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逻辑既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也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建设与我国政党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拟从分析政治文明与我国政党制度的紧密联系入手,论证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