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除了受国家政策、意识形态以及学生认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史学研究水平的影响。尤其是2000年前后的"教科书事件"①以来,中学历史教材能否很好的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依托的。一部好的中学历史教材,应该与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适应。史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往往体现了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学历史教材只有不断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与活力,才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征。中学历史教材如何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以及吸收怎样的史学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农史研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社会根源农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并不长。传统史学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出现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政治是阶级斗争的技术 ,而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因而过去所谓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和战争史。受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古代史学家或史事记录者大多将其视野专注于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 ,所谓英雄造时世或时世造英雄。农史在传统史学中是不受重视的。只是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大师孟德斯鸠 (Montesquieu)和伏尔泰 (Voltaire)等开始 ,史学才逐步向文学、艺术、宗…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这个作品用茶馆的命运来隐喻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兴衰,从茶、茶馆、茶文化入手来传达"葬送旧时代,歌颂新中国"的时代主题,与当时的主流文学样式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4.
源于晋唐的中国茶馆,历经1700多年的流变发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休闲娱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茶坊、茶肆到茶馆、茶艺馆、茶会所,再到如今盛行的茶书院,品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发展,这也是当下茶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走向。本文拟以杭州地区的茶馆、茶会所等茶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进化过程,对于进一步促进茶业发展,弘扬茶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2,(5):231-236
南京茶文化历史悠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风习在南京兴起,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以茶为祭、以茶为赐等礼仪不断出现,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渐趋重要。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繁荣时期,唐代中期,以栖霞山为中心,南京地区出现了早期的茶园、茶馆、山茶种植。明清时期,南京城市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饮茶习俗开始普及的唐宋时代.中国的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衍于近代和解放初期,神采再现于当代.它应运而生,随时而变.现在,全国各地茶馆、茶艺馆鳞次栉比时,网络世界里也兴起了别具一格的"茶馆",丰富了茶馆的画面,与现实世界里的茶馆相映生辉,各有胜境.  相似文献   

7.
郑清坡 《古今农业》2015,(1):115-118
<正>学者多将史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厘清基本史实的基层史学,探求史实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中观概念的中层史学和揭示历史规律并构建理论的高层史学。基层史学与高层史学固然很重要,然环顾学界现状,最欠缺和需要的恰恰是能够沟通史实与理论的中层史学。而要达此境界,除最基本的史实与理论功底与素养外,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发现史实间的联系与一般规律,进而实现中层理论的突破。近些年,史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此。李金铮先生著《传统与  相似文献   

8.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6,(2):148-152,157
小茶馆与大社会一个小茶馆,一个大社会。“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老舍先生一次在回答记者问他为何写作《茶馆》时所说的话。的确,通过他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茶馆,这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浓缩了的大社会的风情世态。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不朽的作品。这部三幕话剧涵盖了清末至民国长达半个世纪中茶馆的变迁,茶馆的王老板一心期望通过跟上所谓的改良步骤来挽救自己的茶馆,但是茶馆的日益凋敝是当时社会动荡的必然结果。老舍先生曾恳切地说:“…  相似文献   

9.
试图从四库学研究的态势分析和四库学研究的内容分析两方面来论述2011-2015这五年时间的四库学研究状况。总的来说,目前四库学处于一个研究者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研究成果稳定增长,以文学和史学为主要专业背景,以文献学为主要研究途径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综观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嬗变轨迹,我们发现文学、史学、哲学、经学四种要素在其间起伏消长,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核心化或边缘化的地位.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态度主要表现为经学性或史学性的,到了<史记>文学质素强化,史学意识自觉化,哲学精神核心化,经学层面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开创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钱穆史学的特色,在于将历史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他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亦具有一种美学的价值。钱穆认为,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而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同时,他还认为史学是“生命之学”,历史在持续绵延的演进中有一股活的精神和力量。历史精神是一种影响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而文化精神则为历史精神最本质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04,(2):230-230
(本刊讯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评选结果揭晓 ,浙江省温州市清和茶馆名列其中。据悉 ,浙江省仅此一家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清和茶馆位于温州市柳市镇柳青路。走进清和茶馆 ,阵阵丝竹 ,幽幽兰馨 ,清清茶香 ,每一个角落无不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茶馆汇集着全国名家书画和珍藏品 ,“清和画廊”与“清和书屋”向茶客展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清和茶馆还不定期举办一些茶文化讲座及茶艺培训活动 ,由于富有特色 ,吸引了各地同行前来取经。清和茶馆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播史学是指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西方史学。西方传统史学虽然在史学的本体内容、研究方法、认识论等方面反映出了西方史学传统的一些痕迹,但决不是西方史学传统的精神和主流;相反20世纪初产生的新史学则是西方史学传统的复归和发扬,是西方史学传统主流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孟春,笔者向国内17个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53家茶馆和在香港、台湾的朋友,邮寄了当时刚从印刷厂印出来的《中国茶馆》样书,很快(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北京、上海、沈阳、珠海,尤其济南市千佛山路9号山东名人茶馆的鲁明先生,在三月二十三日寄来的特快邮件;“看到《中国茶馆》,十分高兴,要求购买1500册。”他还就增添内容,重新设计了书面草图,并建议由他负责在山东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事,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作了会报,古稀之年的王老在百忙之中,于四月十五日特意为再版的《中国茶馆》写了“序…  相似文献   

15.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6,(5):130-134
一、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历史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在自今山东河北邹、齐、沧、棣等地通往洛阳、长安这一路的大小城市中,有人开设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在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学科的社会史开始复兴,这时恰逢80年代的史学危机,在社会史研究热潮的带动下,史学重新走上了发展之路。文中着重分析社会史复兴对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彭强  刘宇 《农业考古》2003,(2):123-125
历史回眸茶馆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茶馆因为经营目的而进行的装饰和布置已衍生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茶艺馆设计。回顾中国茶艺馆设计的历史 ,可算是整体在进步 ,中间多曲折。唐朝时 ,茶馆仍未从旅舍、饭铺中脱离出来 ,也就很难在环境上表现它作为品茗场所独特的一面。及至宋朝 ,茶馆兴盛 ,基于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划分 ,茶馆在设计与布置上也出现了差异 :专供贵族富商饮茶的茶馆 ,布置考究 ,用具精美 ;以文人墨客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茶馆 ,则突出它的书卷气 ,有古朴雅致之风 ;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馆 ,则强调它的柔弱气…  相似文献   

18.
丁文 《农业考古》2015,(2):92-97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它不仅仅是商业服务性质的专用饮茶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和交际的地方。无论是何地的茶馆,皆有其共通之处,那便是一个"闲"字。茶馆的经营项目围绕休闲而展开,茶馆的经济生长点是休闲,茶馆的繁荣依托休闲经济的规模;茶馆的文化是休闲文化,因此,茶馆的品位取决于休闲的品位。  相似文献   

19.
茶艺馆是我国茶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正在推广实施茶馆经营服务规范标准与等级划分评定。本文从茶历史文化、茶馆演变和外地经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福建泉州市茶叶学会以茶为载体 ,以茶馆为阵地 ,不断弘扬茶文化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泉州市区各具特色的会员茶艺馆 ,以茶馆为舞台 ,推进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观湖、刺桐、瑞龙、天福等茶馆 ,举行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 ;茗山茶馆免费招待老干部茶话会、茶友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