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设置不同季节与不同剂量秸秆还田试验,寻求最佳季节与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季节变化推移,土壤中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的群落数量在秋季达到最大,放线菌数量在夏季达到最大,硝化细菌数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当秸秆施入量为800kg/667m2时,除硝化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各微生物群落数量均达到最大,且与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污水灌溉对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污水灌溉地域土壤微生物分析,发现其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等各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非污水灌溉区土壤并无明显差异。土壤中一些有特定作用的微生物如自生固氮茵、硝化细菌等的数量也无明显差异。这对污水灌溉的可行性提供了微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气灌溉对大棚甜瓜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空气压缩机为大棚甜瓜根系供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滴灌带埋深(10、25、40 cm)、加气频率(每天加气1次、每2 d加气1次、每4 d加气1次、不加气)、灌水上限(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0%、80%、90%)对大棚甜瓜种植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加气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细菌、放线菌数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加气频率、滴灌带埋深和灌水上限;对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真菌数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滴灌带埋深、加气频率和灌水上限。2最适宜的滴灌带埋深为25 cm。3每天加气1次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细菌数量也最多;每2 d加气1次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真菌数量最多。4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0%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放线菌数量最多,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90%脲酶活性最高,细菌及真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研究分析了在4个不同浓度5、10、15、20 mg/L磷溶液灌溉下,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试验同时设计对照组用清水灌溉芦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磷溶液灌溉后对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影响不同,在污水灌溉条件下芦苇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含磷污水灌溉有利于芦苇的生长.浓度为10 mg/L的磷溶液灌溉后芦苇的地上生物量最大,植株最高;浓度为15 mg/L的磷溶液灌溉后芦苇的茎粗最大.在固定浓度磷溶液灌溉下,7-9月灌溉对芦苇的生长影响最大.芦苇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曲线呈典型的单峰式,前期的生物量积累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量累积速率逐渐减少,9月以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湿地芦苇生产区为研究背景,采用筒栽试验模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研究分析了在3个不同浓度处理10,15,20mg/L,氮溶液灌溉下,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地上单株产量的变化,试验同时设计对照组用清水灌溉芦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氮溶液灌溉后对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单株产量的影响不同,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含氮溶液灌溉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含氮浓度为20mg/L的溶液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分析研究了不同水质灌溉下对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几种园林植物的土壤p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盐量、水溶性钠和氯离子含量均高于自来水灌溉,多种植物土壤中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与对照相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细菌增加显著,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所升高,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加气灌溉利用地下滴灌技术,通过文丘里加气设备将空气溶解在加压灌溉水中以水气混合液和微型气泡的形式随灌溉水输送到作物根区土壤。试验采用Mazzei287型文丘里加气设备,以全生育期不加气(CK)为对照,分别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灌水水平下进行加气(苗期加气(O1)、开花坐果期加气(O2)、果实膨大期加气(O3)、成熟期加气(O4)、全生育期/中水水平下加气(O5/W1)、高水水平下加气(W3)和低水水平下加气(W2))分析加气灌溉对番茄根区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加气灌溉(地下滴灌),在各生育期加气时对应生育期的细菌、真菌数量均明显提高。高水水平和中水水平下加气灌溉处理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由此可知,加气灌溉下的土壤环境更适宜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婉 《南方农机》2022,(17):157-159
有机-无机杂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可被作为发光器件在照明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目前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仍存在如发光层成膜性差导致发光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研究空穴传输层旋涂时的转速及钙钛矿层的退火温度,调控钙钛矿薄膜晶粒的尺寸大小以及薄膜致密性。仿真结果表明:旋涂空穴传输层溶液的转速采用3 000 r/min,钙钛矿层70 ℃退火时,薄膜质量较好,器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将选育的除臭菌系Ⅰ和菌系Ⅱ用于沼液和尿污处理。在沼液中菌系Ⅰ和菌系Ⅱ对NH3释放量较对照降低39.21%和45.10%,H2S释放量降低60.42%和64.58%。全氮提高28.57%和34.20%,硫酸盐含量提高24.39%和26.27%。对重金属As,Cu和Pb残渣态检测,菌系Ⅰ对沼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较对照提高15.92%和42.34%,菌系Ⅱ对沼液处理后Cu和Pb残渣态提高56.41%和24.65%。COD降低33.45%和36.61%。在尿液处理中菌系Ⅰ和菌系Ⅱ第16 d已无NH3释放,第10 d不再有H2S释放,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19.57%和24.09%,硫酸盐含量提高80.43%和30.04%,菌系Ⅰ对尿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提高52.03%和31.52%,菌系Ⅱ处理Cu和Pb残渣态提高36.75%和17.05%,COD降低了41.86%和53.49%。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3O4作为磁性颗粒,水作为基载液制备磁性液体,制备方式为高速机械搅拌法,通过改变磁性颗粒制备出稳定的水基磁性液体。笔者运用VSM技术研究了样品磁性能,研究不同因素和水平对磁性液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磁性液体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1.75emu/g,与理论值相差2.8%,认为其磁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对铵态氮吸附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砒砂岩的广泛分布和煤炭资料的开发利用,晋陕蒙接壤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恢复区域生态,尝试利用区域内的砒砂岩来改良风沙土,以实现砒砂岩的资源化利用和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本研究设计了风沙土中砒砂岩不同添加比例(0、10%、25%、50%、75%、90%、100%)的改良模式。研究了25℃下不同改良模式对NH+4-N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模型对改良土壤的适应性,以期为建立合理的氮肥施用指标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砒砂岩对NH+4-N的吸附量大于风沙土;随着砒砂岩添加比例的增加,改良土壤对NH+4-N的吸附量呈线性增加关系。砒砂岩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加风沙土对NH+4-N的吸附,增加土壤供氮的持续性,提高肥料的有效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拟合改良土壤对NH+4-N的吸附动力学曲线。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以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各处理对NH+4-N的吸附均为自发过程,且为有利吸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有渍害威胁的排水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 ,根据实测数据 ,分析了上边界土壤氮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和作物吸氮规律 ,并用于土壤中水氮迁移转化数学模型中的上边界条件和氮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污水灌溉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长期污水灌溉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大田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污灌区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茵、固氮茵、硝化细茵、氨化细茵和纤维分解茵浓度降低,真菌、反硝化细菌浓度增加.综合考虑各种微生物对作物的不同影响,长期污水灌溉不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1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91 kg/hm2,研究了日光温室0~20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迁移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H4+-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单施无机肥的相应值大于单施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O3--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当施氮量小于383 kg/hm2时,相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同施肥模式也影响40~160 cm土壤中NO3--N的迁移累积。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产量考虑,北京农业种植区日光温室油菜种植可按照有机肥150 kg/hm2、无机肥191 kg/hm2的施肥模式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与R处理相比,T1、T3、T5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下降,土壤真菌/微生物和放线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增加。与CK和R处理相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真菌显著下降。马铃薯连作后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T3和T5处理茄病镰刀菌和尖胞镰刀菌数量显著高于硫色镰刀菌。连作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R处理与T5处理差异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动态上升趋势。连作马铃薯微生物量C、N量比轮作显著降低,T1、T3和T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高于R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抑制微生物量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镰刀菌,而镰刀菌抑制细菌、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从而导致了病原菌数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盐溶液及盐渍土对毛细水上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毛细水上升速度和高度,研究不同浓度盐溶液和盐渍土对毛细水上升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颗粒级配下不同浓度盐溶液毛细水上升在初始阶段受盐浓度的影响较大,最终上升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盐渍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低于无盐土样,开始阶段盐渍土毛细水上升速度低于无盐土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速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典型土壤铵氮吸附解吸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北京3种典型土壤对NH4+-N短期动态吸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NH4+-N在3种典型土壤中易被吸附,吸附量随添加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中初期NH4+-N浓度变异性较大,同时NH4+-N在解吸试验后期浓度变异性也较大。对NH4+-N的吸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壤土A>壤土B>砂壤土,通过等温吸附平衡模型模拟,拟合效果较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带来的NH4+-N远未达到土壤的吸附容量,不会迁移至地下水层,不会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放牧压力下草原砂质栗钙土微生物量C、N、P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原土来看,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C,N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微生物量C在放牧率2.67只羊/hm2时相对较高,微生物量P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农科院试验田为基地,运用灰色关联度和spss软件对2013-2014年季节性冻融期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土壤的冻融过程存在一定影响,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但在不同的冻融阶段有所差异:缓慢冻结阶段,灌水量高的地块土壤降温速度慢;快速冻结和拟稳定冻结阶段,20~50cm范围内土壤温度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融化阶段中后期,不同灌水定额下土壤温度随时间线性增加,增温速率几乎相同。同一冻融阶段剖面地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土壤温度在10cm内出现极小值,当土壤深度大于30cm时,土壤温度与深度的线性相关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时间剖面地温的增减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小麦返青后F0.6保持了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的拔节;实际产量F0.6最高,单方水产量以F0.6最高,F0.9次之,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0.6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