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 《农业考古》2015,(1):41-45
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民国初期,由于中国政权更迭导致局势不稳,日本趁机加大其侵略力度,农业殖民侵略成为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有该方面的侵略理论,而且将其付诸实施。日本的农业殖民侵略较之明显的军事侵略行径隐患无穷、危害更大,加剧了中国东北边疆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民国初期,在政府"重商轻农"思想的影响下,大批农民脱离土地,形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由于忽视农业,也导致粮、棉等工业原料供给不足,工业发展缺乏动力,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2-17104
介绍了民初至抗战之前湘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增长,水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防治病虫害、农作物套种等活动的开展,湘西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湘西传统手工业生产开始半机械化并出现了新兴工业;但总体来看,湘西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5.
日本和印度工业化初期主导产业与农业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日本和印度工业化初期主导产业和农业发展关系差异性的分析,认为只有选择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才能实现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而选择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必然导致二者失调发展,农业停滞。实现我国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万军 《农业考古》2012,(6):108-110
汉王朝建立之初,农业荒芜,农业生产处于停顿状态,统治者把恢复农业生产作为稳定天下的根本大计。制定了一系列全面而精细、保障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促进了汉初农业的发展。一、注重荒地的开发,强化基层官吏的荒地开发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如此之大变局,南京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对原有阻碍农业发展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通过减轻田租、部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国统区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有效抵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11,(1):96-104
在顺德县基塘农业中,池塘以淡水养殖业为基础而兼有蓄水的生态功能,而基面上的作物应对市场而转换,由此形成不同的基塘类型.基面作物的转换与经济类型的变化有关.明代的果基鱼塘,促进了面对国内市场的果品加工业的形成.清代桑基鱼塘大发展,产生了面对国际市场的缫丝业;晚清民国初年机器缫丝业兴起,桑基鱼塘与外向型的缫丝业更紧密连接一...  相似文献   

9.
周群 《古今农业》2009,(4):70-77
清末民初,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湖北地方政府为发展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及改进措施,如推广经济技术作物、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会、筹设农事机构、颁布兴农法令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它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部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推动农村新市镇的兴起和市场扩大、激活农村传统社会关系、推进农村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西奥多·W·舒尔茨对农业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海亚米-鲁坦农业发展诱导创新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内容。这属于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农业发展理论方面的重要探索,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国通过1970年开始的新村运动,仅用30年时闻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创造了“汉江奇迹”。认真研究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妥善解决农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60-1262
从阐述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入手,论述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促进农业高效、快速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推广农业机械化后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以及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农业生产环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吸取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为我所用很有必要。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生产的措施和经验虽然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农业发展,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发展农业采取政策措施与发展经验,结合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职初期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起始期和关键期,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而职业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人职初期的新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认可、专业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的胜任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问题和困惑。因此,笔者通过深入探讨职教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信息与农业发展战略的关系刘吉元(广西农垦职工大学530227)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更新循环加快,各种信息成了农业活动的依据,以致农业中的各种活动都表现为以创造、积累、传播和利用信息为内容的循环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7.
张小燕 《新农业》2022,(6):84-8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种主张,引起我国理论界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我国的农业现状出发,对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简要回顾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的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它由农业生产体系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农业与社会相关联的外在动力机制所推动农业发展整体观的建立是以对农业生产体系整体性和社会发展整体性及与农业发展的同步协调性的认识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社会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发展运动规律及过程,包括:农业自然环境的人工化、农业生物体的人工人和多样性,农业社会环境的空间扩大化,农业劳动者的社会化、农业劳动手段的智能化及  相似文献   

20.
徐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14-9918
介绍了清末民初吉林西部蒙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及取得的成效,指出这一时期农业领域经由封禁到政策性放荒,由大面积放垦到三大农业区的形成,再由农业初级商品化程度提高到农业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为商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