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10-6812
巴人和楚人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及其支流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早期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形成与演变留下了巴楚民族及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其民族与文化关系的梳理,试图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早期居住形态形成、演变之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管见。  相似文献   

3.
四川水稻发展小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虹 《农业考古》2004,(1):41-43
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三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粳稻为主的农业文化来看,三峡种稻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通常谈论中日文化交流,时间大多集中于汉朝之后,特别是唐朝以后;内容集中在文字、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然而,中日文化交流从农学角度,特别是稻作文化的传播,应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日本考古学家原先坚持认为日本的稻作始于弥生时期,距今约2200—2300年。1978年在九州板筑遗址第十层发现了稻作文化成分与余苏型陶器,这些稻作文化成分包括有水闸的灌溉水稻田、石镰、木锄等。按中村(1979)的研究,这个遗址的稻粉出现在深达地表以下290厘米处,地表以下200厘米处水稻花粉占禾本科花粉60%。葛原等利用植物蛋白石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范舟游 《农业考古》2007,(3):197-200
湘西土家族图腾神灵崇拜是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稻作民族,由于水稻的发现、栽培技术的进步而引申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土家先人把这种精神寄托于图腾崇拜和祭祀习俗上,在土官土司制度及强宗大姓封闭式专制统治下,这一民族仍保留着一定文化内涵的原始农耕稻作成份,并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稻作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02-105
三峡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混融杂居的地区,不同族群文化在这里长期交融与互摄,积淀了丰富的人类历史文明,形成了三峡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群。但随着1994年国家三峡工程的启动,三峡地区大量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严峻现实。然而,国内众多学者仍然坚持考察研究该区域拥有的文化遗产,给世人还原真实的三峡景象。为了全面掌握国内关于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动态与趋势,通过CNKI检索1981~2015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三峡地区文化遗产资源内容、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三峡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三峡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研究四方面进行分类与述评,以促进人们对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独特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引导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作为三峡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价值的体现,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三峡民俗文化服务于和谐三峡移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长林 《农业考古》2005,(1):144-148
岭南是稻作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特别是壮族的稻作文化,内涵丰富,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各种独特的节日和隆重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等都与之有关,“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提出就是体现壮族稻作文化的一种极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传统。因此,有关壮族稻作的问题自然成为各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覃乃昌先生所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和李富强先生所著的《“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是研究壮族稻作发展的两部较有影响的专著。而岭南稻作起源的探索则是壮族稻作文化最基本的立足点,对此课题的研究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岭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然而,笔者对这一结论有不同看法,现试论之。  相似文献   

9.
水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从江县小黄村寨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最早来这里定居的侗族祖先。稻作文化被定居于此的侗族先民以朴素的观念贯穿于生产和生活中,同时又被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侗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得稻作文化在这个宁静的村寨得以保存流传,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引领适度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的有生力量,绩效是家庭农场进行水稻生产决策和政府扶持的主要依据。基于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视角,通过对湖南120户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构建由CCR模型、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模型、SBM超效率模型组成的"三步模型法",分析不同规模稻作绩效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作规模在13.33 hm2和20.00-26.67 hm2范围内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达到最优,稻作规模6.67 hm2和33.33 hm2的家庭农场相对效率较高。对家庭农场稻作绩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租田费用和稻作补贴,其次为家庭劳动力稻作率和稻谷销售价格,农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关联度较低。因此,为提升家庭农场稻作绩效,建议制订完善水稻家庭农场经营的"适度规模"指标、规范稻田流转管理与服务、增加稻作补贴、加强价格扶持等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黑龙江省孙吴县水稻生产发展,筛选适合在孙吴县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粳4344、黑粳1518、黑粳9号、龙粳1504、中龙粳121、莲汇15与对照黑粳10号显著增产,且在当地种植能安全成熟,当地发展水稻生产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水稻种植业在毛里求斯农业中的竞争性,本试验验进行了边疆四造的少耕直播栽培。结果表明: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的技术配套,此法能简化栽培工序,节省用工成本,产量不亚于全耕移栽法。  相似文献   

13.
柳江县旱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缺水地区的水稻生产问题,根据柳江县气象条件的自然规律,开展以节水为主的水稻生产栽培技术的探索研究。文章总结适合旱区种植的水稻旱直播栽培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介绍在旱地自然状况下水生、旱长的杂草处理,合理施肥,品种组合的选择,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浦北县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少的问题,找出当地水稻抛秧最佳密度,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于2013年对早造进行了不同抛秧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抛2.4万蔸的处理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可在当地早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黑河市水稻生产,2012-2016年连续5a在黑河市同一地块种植早熟水稻品种三江1号,发现其稳产性好、熟期适宜、抗倒性强、结实率高,较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6.
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鸿  陆泉宇 《广西农学报》2013,28(4):21-22,26
为明确目前较常用的一些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应用于水稻生产,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等8种药剂在水稻破口期进行防治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0ml/667m^2、10%氟虫双酰胺SC25ml/667m^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20ml/667m^2、1.8%阿维菌素EC100ml/667m^2对二化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当前防治二化螟比较理想的药剂,值得在今后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18%杀虫双水剂250ml/667m^2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不宜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在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504、龙粳4344、黑粳9号、黑粳1518、中龙粳121、莲汇15、绥粳307比对照黑粳10号5%水平显著增产,且在当地都能安全成熟,较适合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合双季稻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总结其高产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指导当地农业生产,选择五优308、新两优6380、辐优21、特优165、金福优16共5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五优308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4.6﹪;其次是新两优6380,比对照增产37.9%;再次是辐优21,比对照增产35.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这3个组合可在柳江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结合淮北地区水稻生产实际,进行水稻生产技术改进,初步形成了水稻增产节本新技术配套。实践证明,配套技术的应用,使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3%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0元以上,达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六安市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安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而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重要类别。本文总结了六安市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