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久前去采访一位农民企业家,我们的谈话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他的创业经历。企业家说,他20多年的创业经历可以用"变与不变"几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2.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韩素音与茶     
韩素音一家是个小联合国。她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外国人,丈夫是印度人,女婿是美“人,而她自己是英籍华人大作家,她的著作等身,像《风满楼》、《周恩来和他的世纪》等等。她虽走遍全世界,住过洛桑等许多地方,但她喜欢中国,喜欢中国饮料茶。她每次来中国,每到一个地方,总想品尝一下当地名茶,并亲自选购些好茶带回欧洲去。每每回家后,亲朋文友,总要去品尝韩女士带回去的中国茶。韩女士说过:“倘若我得挥笔对茶赞颂一番,我要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  相似文献   

5.
茶趣     
“冯鼻子” 1956年至1959年,我在湖北省恩施农业学校茶叶专业学习时,制茶技师冯绍裘同志常去恩施茶区。冯技师品评鉴赏茶叶很有一套。他可以让人用布蒙住眼睛,只需用鼻子闻闻茶叶的气味,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是出在什么地方的什么茶叶。这并非他有特异功能,而是他经过反复实践,熟中生巧的结果。因为他的鼻子厉害,所以得了个“冯鼻子”的雅号。红茶·绿茶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后,英人不知红茶与绿茶的来由,说是两种不同的茶树上长的。其实不  相似文献   

6.
正"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帮扶什么。农民大多种地为主就需要肥料,我们刚好对口。"谈到扶贫工作李治疆如是告诉《中国农资》记者。李治疆是新疆阿克苏和合农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近几年他一直负责着帮扶当地贫困户的工作。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他已陆续向贫困户捐赠了30吨化肥。"他们的生活改善了"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阿  相似文献   

7.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8.
苏轼(1035-1101年),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是和酒相伴的,尽管他酒量不大,易醉,但如果没有酒也就没有了豪放的苏东坡,没有了他那些才华横溢、名垂千古的佳作:皓月当空的中秋夜,把酒问青天,写出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样的杰作,他所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千百年来在中国国民的心中久久共鸣;他喊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是每到中秋夜许多中国国民的祈愿.因为酒酣,写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豪放的词,因为泛舟饮酒赤壁之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等等,他的诸多名篇,特别是那些豪放诗词,总是和酒相联.  相似文献   

9.
杨晓燕 《农业考古》2006,(2):200-206,231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的,他是一个能力上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林语堂先生对苏轼——东坡居士有过非常有趣且精到的概括: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酿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1)这些都是林语堂先生虽带夸张但的确很准确的概括,同时也如他自己所说的,没有把苏东坡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其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他的这一思想尽管有其局限性,但毕竟对过去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便是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也仍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绵延不旋的的茶文化中,绝大多数名茶都出自高山大川,即"高山茶"。但在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园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广东农垦的"海洋茶":一个早被行家认可的老品牌,一个在百度中还搜索不到的新概念。接近零度的低海拔低海拔意味着什么?最有意思的答案是氧气充足。去过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由于缺氧那是一种危险的旅行。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氧气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2.
有朋自远方来,进门上一盏茶,于是朋与我俱乐.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中国茶文化.今天我们豫园商城迎来了众多朋友,而且,朋友们是为茶而来. 江南新绿日,豫园上茶时.在黄浦区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主持、指导下,2008年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开幕了!在这个以豫园商城为展示平台的盛会上,来自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的安徽休宁、江西婺源、浙江开化县政府,分别为上海市民和广大游客带来了历史名茶"休宁松萝"、"婺源绿茶"、"开化龙顶",浙江安吉县政府也带来了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安吉白茶".我们的朋友将这些今春新鲜采摘加工的高山生态茶汇集到豫园,使我们豫园满园茶香扑面,满园友情流动!  相似文献   

13.
参加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6届国际茶道联合大会后,中国十多位代表去了汉城,我则留下来要拜访已经97岁的韩国茶星、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中国茶人尊敬的老朋友崔圭用先生。崔圭用号锦堂,抗日战争中曾在中国的杭州住过7年,汉文基础很好。他创建的陆羽茶经研究会是韩国影响很大的社团,现在许多茶人和教授都是他的弟子。1990年10月,是他第一位率领韩国茶人代表团到中韩建交不久的中国来访问。到湖州时,湖州的茶文化组织还未建立,陆羽遗迹也未整理;可是当时88岁的他一到陆羽住过的山脚下就伏地磕头说:“茶圣陆羽啊,我终子来…  相似文献   

14.
赵州禅师三声"吃茶去",是闻名天下的禅林公案,也是"茶禅一味"的肇始标志.当代将"吃茶去"禅茶文化弘扬发展,贡献最大者概属高僧净慧大德.而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为"吃茶去"禅茶文化满腔热情地诠释、奔走、呼喊,功亦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生活如茶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屋里喝茶,看着茶水的热气如那袅袅的炊烟从茶杯中冉冉升起,闻着那扑面而来清新的幽香,那芬磬袭人的味道确实让我如痴如醉。看着那一片片椭圆翠绿光泽照人的青叶变成碧绿的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成一朵美丽的花瓣,玲珑剔透的样子,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像那茶叶,刚开始是那么不见起色,后来慢慢地在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中国黎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云南,涉茶人口多达1000万以上,是云南农业生产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因此,茶叶不仅关乎民生,而且与国计紧密相连。云南经济发展史上茶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九五”之前形成的烟、糖、茶、胶4大支柱产业中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云南茶园面积为全国第一。几千年的饮茶史,造就了茶为中国第一饮料的地位。我们天天饮茶却很少去想,茶是药演变来的。从相传的神农尝百草到许多古书的记载茶都是药。如《神农·食经》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  相似文献   

17.
<正>20年前,他在外闯荡打工2年,结果连买辆自行车的钱都没挣回来。20年后的今天,他拥有了近百亩的茶园、3个茶叶经销网点、1个摩托车代销点,年收入2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茶老板"。说起他的发家史,他说:"我发财是沾了讲信用的光!靠了五山信用社这棵大树。"他就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生活中的黑色幽默就是多。曾有人问我对"超女"的看法,我让他去问计生部门。对方不解,我说"超女"不就是超生的妇女吗?对方说这够得上黑色幽默了。其实我是真的老土,对"超女"的理解尽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正>一、出发"三月里来百花开",这好像是哪首民歌的唱词,听了让人特别开心,我在三月里收到了来自江西社科院和婺源县政府的邀请,请我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去开会,会议的名称很长,叫"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我立刻在心里给它一个简称,也是一个爱称——"婺源茶会",于是浮想联翩:沉浸在粉墙黛瓦下,悠然于黄灿灿的油菜花里品饮南国最鲜醇的绿茶,那是多么地富含  相似文献   

20.
阿里山品茶     
阿里山品茶王经纬去年初秋的一天,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的硕士研究生徐韶仁小姐,专门陪同我们去阿里山游览。她向我们介绍说,阿里山的乌龙茶特别好喝,比福建安溪乌龙茶还要好,一定要我们去品茶,我们欣然从命。阿里山是纵贯台湾岛五列山脉中最西端的一列,共约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