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茶具又称茶器具、茶器,指在泡茶、饮茶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也可泛指完成泡饮全过程所需设备、器具及茶室用品等,前者在茶文化中又被称为主茶具,后者被称为茶道具。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人饮茶之器,其因为唐代皇帝专为佛祖所供而更显华贵精巧,独尊于世。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碑》之记载,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物账碑》载:“茶槽子碾于茶罗子匙于一副七事共八十两”。且从茶罗子、碾子、轴等本身錾文看,这些器物为咸通九年至十年制成。同时,鎏金  相似文献   

3.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21,(2):234-240
日本茶道史上的茶道具专著,亦被称之为"茶器名物记",对日本茶道的成立具有独特价值。以21部古典茶书文献为主线和中心,可分为茶道具从附属于"唐物""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走向作为"茶器名物记"专集的时代和多样化及个性化展开的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镰仓到室町时代中前期、室町后期和江户时代。其中,在江户时代,"茶器名物记"走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又继承和延续了以唐物为中心的"大名物"与以和物为中心的"中兴名物"传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揭示了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相似文献   

4.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侯杰 《农业考古》2003,(4):306-306
1997年4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茶”为题材的邮票,共有4枚,分别为:茶圣、茶树、茶器和茶会,在当时成为茶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这套邮票当初的方案并非如此,而是另外一组内容,4枚分别为:蒙山顶上茶、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和武夷山岩茶,另有1枚小型张“陆羽画像”。第一套方案虽未能实施,但亦足可见武夷  相似文献   

6.
朱若秋 《农业考古》2021,(2):167-170
杜育《荈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茶为主体和核心的文学作品,它以诗体赋的形式,寥寥数句就完整描绘了从茶叶的栽种、摘取、炒制,到泡茶时所用茶器,以及饮茶时茶叶状态的一系列画面。辞赋艺术源孕于诗而兴,化变于诗而成,在赋独立成体后,杜育首用辞赋,一展茶风。于是,本文借助审美的视角,探求茶赋的开创者《荈赋》,对中国茶文化以及辞赋史均会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时淮南道寿州是江淮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重镇,寿州茶文化产业也较为发达。从茶、器、人的视角,通过相关史料考证,可以发现,寿州依托优势资源寿州茶和寿州窑黄釉茶器,在泗州茶人常伯熊以及邻近淮南道边界的陆羽推广下,形成寿州茶文化圈,并迅速达到一个高峰,在唐时的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胜男 《农业考古》2020,(2):254-258
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接受,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模仿,到自我树立的过程。三谷良朴所撰《和汉茶志》一书,融合了大量中国茶书与日本本土茶文化的内容。他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茶器的描摹,对珠光等日本著名赏茶家饮茶活动的回顾与总结,来强调日本茶道的本土意识,又将文艺的“体”“用”概念运用到茶文化中,提出了一种以茶礼为外现形式,以雅道风情为内在核心的文艺茶道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茶 ,多么熟悉的名字 ,就象黄河、长江。斗转星移 ,岁月悠悠 ,茶陪伴人类走过了 50 0 0年历程。云南的“孔明树” ,记载了茶的沧桑 ;法门寺唐代茶器 ,昭示了茶的辉煌。紫砂壶里、玻璃杯中 ,茶演绎着温馨的品位 ;黄山之颠、印度河畔 ,茶播撒着绿色、活力与希望。啊 ,茶秉山河之灵气 ,集日月之精华 ,默默地和中医、武术、京剧一起 ,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四大贡献 ,与四大发明相得益彰 ;碧螺春天然本色、传承文明 ,铁观音潇洒“喉韵”、缔造时尚 ;茶叶特色平台上 ,赫然写着 6个大字 :愉悦、和谐、健康。今天 ,经过顽强拼搏 ,《中国茶叶大辞典》饱…  相似文献   

10.
明代以前的中国茶文化在中国,饮茶习俗得到普及是唐代(618~907年)的事。唐代的陆羽(733?~803年)写了一部中国最早的茶叶著作——《茶经》,其中记载了当时关于茶的全部知识。《茶经》中所说的制茶法,讲的不是叶茶,而是型茶,叫作饼茶。它是把采来的茶叶经过蒸、春等工艺制成小块,干燥后贮藏起来。饮用之前,先要烘烤,然后捣碎,在锅中煮沸,再分别斟到茶碗中饮用。这是唐代上流阶层的饮用方法,这一点,已经被最近西安市西部法门寺出土的御用茶器和唐诗所证明。  相似文献   

11.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具概述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00-108,126
一.茶具定义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古代也称为茶器或汤器。在古代茶具是指种茶、制茶的用具,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所列嬴、灶、甑、杵臼、规、承、衤詹、芘莉、、朴、焙、贯、穿、育等,《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制茶工序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上述14种都是采茶、制茶的工具。《茶经.四之器》记载的一些煮茶器具才是真正的茶具。如风炉、■、炭木过、火、钅复、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都是唐代煮茶的器具。又如…  相似文献   

13.
周媛 《农业考古》2021,(2):138-143
宋代茶文化非常发达,形成了重要的饮茶方式"点茶法"。宋代也是礼教社会秩序规范成熟的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理学大师,制定的礼教行为规范成为后世学习的经典,影响甚广。两者相结合,使茶融入了礼教社会,形成独特的茶礼。礼教社会的茶礼,传递的是礼教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作为社会互动交往的媒介,使互动更加融洽,形成"客来敬茶"的传统,通过向逝者献茶汤和茶器的茶礼,寄托情感表达哀思。礼教社会的茶礼,对当下仍有影响,它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7年4月3日中国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宫廷茶器,这些宫廷茶器的出土向我们明示了唐代茶道的存在。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复原唐代陆羽的茶道,现将利用法门寺宫廷茶器的复制品复原陆羽茶道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法门寺茶器具的两种系统联系的分类学思路进行了反驳,进而提出在文物分类中,不仅仅应该基于文物的特征、材质与功能,同时应当考虑到文物之中体现的社会关系。在法门寺地宫的《衣物帐》中,出现了三类社会关系,人与神之间的"供养"关系,君与臣之间的"恩赐"关系和皇亲与大臣对佛表示恭敬与支持的"施"关系,其中以君臣之间的"恩赐"关系为主,所以法门寺的茶器不是成套的,这与唐朝的佛政关系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任小盈  李静  马存强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93-7995,7999
茶多糖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一定活性的水溶性复合杂多糖。根据对茶多糖的紫外、红外及气相色谱的分析,茶多糖由糖类、果胶及蛋白质等物质组成。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茶多糖的研究现状并对茶多糖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主要对近年来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和分子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茶功能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茶氨酸、茶生物碱、茶多糖等,属于抗运动性疲劳的食源性物质。对茶功能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综述了利用水提、有机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方法提取茶功能成分的研究成果,以及茶功能成分对调解机体代谢、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作用、增强骨骼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开发以茶为原材料的抗运动性疲劳食源性衍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战乱年代,茶叶生产历经劫难,茶文化黯然失色;只有国运昌盛、经济发达的时代,茶叶生产才如日月中天,茶文化才香溢海内外,享誉环宇。时代的沃土滋润着茶叶,茶叶又映衬着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时代。清香的浓茶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萃,古老的饮茶艺术把中国精湛典雅、出神入化的茶器、茶技推向世界。可以说,历史滚滚车轮中,茶文化是历史车轮的润滑剂。二十世纪的中华民族以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9.
茶黄螨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重要害虫,为避免或减轻茶黄螨对保护地蔬菜的危害,应了解茶黄螨为害症状及特点,针对茶黄螨发生规律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采取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赤水虫茶是以毛豹皮樟为原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米缟螟、紫斑谷螟或米仓织蛾的幼虫取食、消化等作用后,具有特有品质特征的排泄物。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各地所产虫茶的研究报道,对赤水虫茶的历史渊源、产茶昆虫及寄主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产工艺、感官评价及理化指标等进行总结,并对赤水虫茶的利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促进赤水虫茶的产业化发展及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