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紫砂壶杂谭     
在中国茶文化中,对饮具也十分讲究,而为众人熟知的茶壶,则为必备之物。茶壶种类甚多,当推宜兴紫砂壶为上品,朱郁华先生撰写了“典雅的紫砂壶”一文,对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作了简述、谈来颇多雅兴,故摘之。 宜兴紫砂茶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今不少内外有识之士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了研究,古老的紫砂壶工艺的勃兴,导致沉寂已久的中国茶具文化的复苏。 据考证,紫砂壶制作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如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录》载:宜兴(古称“阳羡”)陶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茶色澄洁,茶味清醇,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  相似文献   

2.
朱自振等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收录唐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茶书114种,纵览其中所关联的汉水流域茶文化,史迹清晰,意蕴深厚。分别呈现唐至五代茶之出、茶之事、水品次等基本内涵;宋元时期茶艺掌故及其意蕴、茶之生长环境与采拾、茶政体系及其样貌等发展样态;明清时期茶诗意向、水品意蕴、陆羽生平、茶之品名等多元意蕴。基于中国古代茶书,探究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茶文化,可为当下对其内涵研究、价值开掘、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商品学角度谈宜兴紫砂壶艺商品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兴紫砂壶艺商品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从北宋早期紫砂陶的出现至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盛誉。紫砂陶器皿中的紫砂壶,作为宜兴陶器中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随着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其实用工艺美术品功能的内涵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消费入手,探讨紫砂壶在晚明出现的社会意义。据对明代墓葬出土的紫砂壶和它们的拥有者分析,紫砂壶的消费者身份呈现出多元化。但紫砂壶对于不同身份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对这一意义的考察需置于紫砂壶的使用脉络之下。因文本史料的局限性,对紫砂壶意义的考察更多地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行为实践及视角。借助于文本史料,我们可以发现紫砂壶在晚明的使用大多与茶组合在一起。由于茶在采摘时间、制作方式、形态及冲泡方式不同于其他品种的茶叶,其"特殊性"被用来表达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出产的著名茶具之一。在简约、时尚的生活茶艺中,如何选择一把紫砂壶用于泡茶,是初学茶艺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生活茶艺的角度提出选壶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判断方法。希望爱茶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把紫砂壶,品茗习茶,乐在茶艺,过上有滋有味又有趣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一把紫砂壶,一听"明前茶",一枚精致茶盏,就是爱茶人清雅闲适的茶生活标志。知茶、懂茶、习茶的"发烧友"们,大都推崇饮茶之器则以宜兴砂壶为好,既不夺香,又无土气,更多的是珍藏着一份陶瓷的记忆。单说一把紫砂壶捧在手上,清醇的茶气在流动,犹如浸泡着天地的灵气,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散漫的思绪确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上道不出啊!生于农家子弟的我,少时家贫,哪能知道紫砂壶是何物?长大懂事后,从电影书刊中看到,在茶馆中手捧  相似文献   

7.
郑毅 《农业考古》2012,(5):81-83
紫砂,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不仅成就了紫砂的精魂,而且也成就了紫砂壶在历史舞台上的流光溢彩;同时,文人的参与也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清到当代,紫砂与艺人的合作佳话,以及文人在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而且还传播了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健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若以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看待茶,则茶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内涵之物,是供人口目欢娱之物,是具有特殊形式的特殊材料。这种看待茶的方式将茶从我们的缘构性生存中撕裂出来,使其孤立而静止地被放置在我们的对立面。我们不能仅从茶的物因素入手去"观看"茶,而应从茶的存在本身入手,去领会茶之所是。也不能离开人来谈论茶,茶与人互相缘构。茶·人缘构,澄明在焉,作为一种艺术的茶建立一个茶的世界,制造一个茶指引出的大地。这个过程,人参与其中;这个过程,是诗性的创造,也是诗性的道说。道说和倾听,是茶·人缘构的具体方式,倾听而不执着于命名,是人栖居于茶之世界中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1.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一茶 ,多么熟悉的名字 ,就象黄河、长江。斗转星移 ,岁月悠悠 ,茶陪伴人类走过了 50 0 0年历程。云南的“孔明树” ,记载了茶的沧桑 ;法门寺唐代茶器 ,昭示了茶的辉煌。紫砂壶里、玻璃杯中 ,茶演绎着温馨的品位 ;黄山之颠、印度河畔 ,茶播撒着绿色、活力与希望。啊 ,茶秉山河之灵气 ,集日月之精华 ,默默地和中医、武术、京剧一起 ,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四大贡献 ,与四大发明相得益彰 ;碧螺春天然本色、传承文明 ,铁观音潇洒“喉韵”、缔造时尚 ;茶叶特色平台上 ,赫然写着 6个大字 :愉悦、和谐、健康。今天 ,经过顽强拼搏 ,《中国茶叶大辞典》饱…  相似文献   

13.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14.
<正>茶,是自然之精。好茶藏在深山云雾之中,吸取天地之灵气,荟萃自然之大美。江西生态环境良好,茶叶资源丰富,赣茶上品辈出。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荟萃之地,更有种茶品茶论茶之风。赣鄱大地神奇秀美,孕育着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和风俗民情。这些原生态文化元素与茶相融,形成了既独具一格,又与中华茶文化一脉相系的中华茶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江西风景独好"的旅游开发中,如何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注重发挥旅游的文化传播功能,努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江  相似文献   

15.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中华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宜兴地方文化记忆建构的核心符号,但紫砂壶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争议之大,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社会对紫砂壶艺术文化的认识,也困扰了紫砂艺人对自己行业的认知。本文首先科学、清晰地界定出"紫砂壶"定义,然后按照宋、元、明的时间顺序,逐个梳理并剖析紫砂壶各派起源学说的文献史料与实物证据,排除存疑及解读有偏颇的依据,逐步精确起源时间区间,最后提出结论,紫砂壶应起源于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  相似文献   

18.
茶法,是关于茶的产、制、运、销的控制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政府制定茶法,不仅着眼于茶叶的财政收入,而且通过对茶叶的控制性销边以达到控驭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目的.因而,茶法与其他财政制度相比,又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清代是茶业的大发展时期,清代之茶法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品茶诗八首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5,(2):156-156
一、茶韵毛峰云雾蕴灵空,甘露滋人品乌龙。水沸炉红多禅味,沫沉华浮不俗同。神农曾道能防毒,陆羽《茶经》最润胸。终是清苦成俭德,常于闲时说古风二、八宝茶八宝相聚盖碗中,红绿浓艳实堪夸。品之始觉芳味重,不是等闲寻常茶。三、谢高梅赠新茶阳湖新月碧如春,茶姑采时断荤辛。遗余南宅明前茶,惟将谢意化诗魂。四、与友人品竹叶青茶分茶涤器候新火,沸水烹出翠绿汤。拭目争看旗枪动,举瓯相敬共品尝。五、与乡弟春亭品兰贵人茶赋闲偏爱紫砂壶,相逢相笑端茶瓯。翠峰唤来“兰贵人”,气馨魂绿著风流。六、品白旗三道茶白族三道茶味鲜,红袖捧杯诸君…  相似文献   

20.
释茶德──解读茶叶大师庄晚芳之“和廉敬美”云南凤庆茶厂杨明柱和中柔美是茶之诗韵,和顺恬淡是茶之神韵。淡泊清心内存真趣,和平善意当推茶为极首,一档清茶和气顿生,和颜悦色,内涵深邃,人类寿福尽可在茶中寻觅。廉耻礼义是茶之灵魂。廉洁自爱是茶之精髓。性存清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