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信     
《农业考古》2012,(1):15-17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值此贵院《农业考古》创刊三十年之际,谨向贵院、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考古》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的办刊方针,推出了大量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学术成果,开创了一个由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农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新领域,为我国农业考古学科的创建与创新、为我国古代农业史研  相似文献   

2.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是《农业考古》杂志创刊30周年的喜庆日子,刚才汪院长介绍了《农业考古》杂志的创刊和发展经历,听了令人很有感触,古人说"三十而立",这既说明了《农业考古》杂志经历了30年风雨,由幼及壮,在社会上站稳了脚根,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同时也标志着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进入了一更加生机勃发、硕果累累的季节,所以,在《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之际,我  相似文献   

3.
《农业考古》2012,(1):15
《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舆论导向,将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农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方面成果显著。30年风雨征程,30年开拓奋进,《农业考古》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秋高气爽,凉爽的秋风为我们送来了《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喜庆的日子。30年来,《农业考古》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的重视,得到了学术界、期刊界大力的支持,得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深切的关爱。在此,我首先代表江西省社科院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尊敬的熊盛文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她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农业考古》是新时期的产儿,也是随新时期同步成长起来的刊物。它忠实继承了中国学  相似文献   

6.
汪玉奇:(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三十周年座谈会现在开始。三十年前,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走出来,中国学术界最先以自己的学术敏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熊省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同志们: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今年是《农业考古》杂志创刊30周年。30年来,《农业考古》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推进学术探索和理论创新,注重期刊质量和理论建设,遵循期刊出版规律,取得了很好成绩。比如2004年就被确认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再次入选,2007年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文(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为我省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相似文献   

8.
周昕 《农业考古》1991,(1):32-47
《农业考古》创刊十年了!这是创业的十年,也是奋斗的十年,更是胜利的十年。十年来,《农业考古》从报刊丛林中的无名小卒,跃居斐声中外的著名学术刊物;从每期容量不足21万字到每期超过60万字,在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大部头学术杂志。可以想见,它的创办人和支持者是不无艰辛的。《农业考古》的创办,为中国农具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从而使农具史的研究,在祖国大地上开出了一遍似锦的繁花。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07,(6):F0003-F0003
《农业考古》杂志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唯一的专门发表有关农业考舌学研究成果的大型学术刊物。原主办单位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1985年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办;1994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主办;2003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相似文献   

10.
孔利宁 《农业考古》2019,(4):254-259
农业考古遗存作为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史前遗址博物馆的重点展示内容。不同的阐释和展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信息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观众对遗址内涵的理解和对农业考古学的认知。从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中农业考古遗存的展示来看,均在整体架构、辅助展品构成、内容拓展以及展示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农业考古遗存的特点,建立完善的阐释与展示体系,加强对农业考古遗存的二次阐释,推进农业公共考古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是改进农业考古遗存展示状况,推动农业考古学发展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1.
稿约     
一.《农业考古》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有关农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但各期内容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12,(4):4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是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调查报告及简报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1、3、4、6期内容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2、5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第1、3、4、6期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第2、5期  相似文献   

14.
改刊启事     
《农业考古》2005,(3):I0001-I0001
创刊于1981年的《农业考古》杂志系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历史类学术期刊。20多年来,《农业考古》杂志高举发展繁荣学术的大旗,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被确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6.
稿约     
《农业考古》2007,(4):I0001-I0001
一.《农业考古》是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有关农史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最初感到眼前一亮的是刊物命名颇富创意。将两个距离甚远的学科拉在了一起,无论给文物考古抑或农业历史研究都留下了足够的拓展空间。后来与文华师接触多了,方知乃与先生经历、学养有关。先生早年乃厦大考古专业高才生,反右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曾长期谪居乡野,促成了所学与所知的结合。史前农业当为中国农史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史料的缺乏。自1978年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  相似文献   

18.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2,(1):384-386
2011年9月24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农业考古》编辑部承办,在风景秀丽的青山湖边的星期酒店举办了《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刊庆庆典暨"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学术论坛"。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纪检组长姜玮主持了庆典板块,万建强副院长主持了论坛板块,毛智勇副院长宣读了贺词贺信。刊庆开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汪玉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对省领导出席庆典、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4日,《农业考古》杂志在南昌举行创刊30周年庆典暨“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学术论坛。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发表贺信,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刚为刊庆题词。  相似文献   

20.
考古论今又五年——纪念《农业考古》创刊15周年山东省济宁农机研究所周昕《十年回顾——为农业考古创刊10周年而作》发表后,又是5年过去了,《农业考古》又经历了更加辉煌的五年。15年来,伴随着《农业考古》坚定的前进脚步,中国农具史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一个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