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食葡萄品种“意大利”味甜。是意大利和巴西种植最多、最受欢迎的葡萄品种。不过,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真菌感染会导致30%~50%的贮藏葡萄损失。最严重的是由灰霉菌引起的葡萄灰霉病,其感染在田间葡萄开花和采收时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以‘红地球’为试材,鉴别分离纯化得到的葡萄灰霉菌后,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采后葡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在抑菌效果最佳的温度下,使用SO_2分别进行了持续式熏蒸和脉冲式熏蒸的体内、体外试验,进而确定了抑制葡萄灰霉菌的‘红地球’葡萄最佳贮藏条件。结果表明,-1℃是抑制葡萄灰霉菌的最佳温度;体外试验中,综合抑菌效果及SO_2残留,脉冲式熏蒸显著优于持续式熏蒸;体内试验表明,300μL/L SO_2熏蒸30 min迅速脱除,于-1℃贮藏,每15 d以50μL/L SO_2熏蒸30 min的脉冲式熏蒸为葡萄贮藏最佳防霉方法。贮藏48 d后,‘红地球’果实腐烂率为3.5%、失重率为2.2%,SO_2残留为8.15 mg/kg,符合FDA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3.
1-MCP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μL/L 1-MCP处理对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梗和果粒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 1-MCP处理能明显降低巨峰葡萄果梗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粒的呼吸强度,保持果实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果梗褐变指数及果梗霉菌指数;巨峰葡萄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和乙烯释放量主要来自果柄,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有跃变。  相似文献   

4.
前言葡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葡萄不耐贮藏,其原因是具有不同结构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果柄和浆果。当葡萄下树后,穗梗水份易蒸腾,萎缩,失去活力和抗病能力,附在浆果和穗梗上的霉菌便开始在穗梗的病弱和枯死部位蔓延,并发生掉粒腐烂  相似文献   

5.
1-MCP对‘无核白’葡萄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无核白’葡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葡萄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L/L的1-MCP浓度是提高葡萄果粒耐拉力的最佳浓度。1-MCP可明显提高葡萄果粒耐压力,最佳浓度是1μL/L,其次是0.1μL/L。1-MCP处理在贮藏后期可提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粒耐拉力和耐压力并非持续下降,中间都有2次上升过程,其原因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葡萄保鲜贮藏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延长保鲜葡萄的供应期,对丰富市场供给和延长葡萄加工期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些地方,由于忽视待贮葡萄生长后期的管理,致使入贮后病害严重,失水过多,损失率高达10%以上,贮藏期短,经济效益不高。丰润县潘家峪村对贮藏龙眼葡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采收前一个月内加强生长后期管理,不但提高了葡萄产量,更重要的是增加葡萄含糖量,促进着色,减轻病害,明显地增加葡萄的耐贮性能。用土窖贮藏(不用任何辅加处理),葡萄可贮至翌年  相似文献   

7.
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由于相互挤压而容易腐烂,使贮藏期缩短。这种新贮藏法是将葡萄在12月下旬从冷藏库中取出,选果,分装在三角袋中,每袋一穗,放入泡沫苯乙烯果箱内,再进行冷藏。到目前为止,一般低温冷藏可贮到1月下旬,即使CA贮藏也只能到2月下旬,而用这种方法贮藏的“斯丘本”(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的瓜果之乡.葡萄品种多、鲜食品质好,深受各族群众喜爱.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贮藏葡萄的经验.在很多地区,当地群众把贮藏鲜葡萄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在3-4月的集市上,仍可看到色鲜脆甜的鲜葡萄出售.民间贮藏葡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地上密闭窖吊挂法较为普通,喀什地区的群众大多采用此法. 地上密闭窖吊挂法贮藏鲜葡萄,其中包括以下几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葡萄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葡萄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并从栽培技术措施、采前喷钙、包装及保鲜剂、温湿度、气调贮藏等方面,阐述了影响葡萄贮藏的因素.结果认为,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旱地条件下生长的葡萄比在灌溉条件下的葡萄耐贮藏;负载量适宜的葡萄比负载量过高的葡萄耐贮藏;采前喷钙提高葡萄耐贮藏性;适合葡萄的贮藏条件是温度-1℃、湿度90~95%.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处理及气调贮藏对宣化牛奶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作保鲜剂和气调贮藏对宣化牛奶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ClO2能有效的控制葡萄的腐烂率,气调贮藏也可以延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的下降,保持感官品质,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11.
葡萄,是一种栽培价值很高的果树。在全世界的果品生产中。其产量和栽培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葡萄是水果中的珍品。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我国葡萄品种主要以巨峰、玫瑰,龙眼、红地球等为主,在世界已占有一席之地,栽培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我国葡萄生产以鲜食葡萄为主,产量占世界鲜食葡萄总量的40%,由于葡萄采收集中,因此搞好葡萄的采后贮藏,提高贮藏技术,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成为重要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葡萄是我国五大水果之一,其贮藏保鲜对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葡萄采收期、贮藏温度、冷藏、冰温贮藏、辐照处理、保鲜剂应用、气调贮藏等几个方面对生产与研究中葡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出系统的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及葡萄贮藏保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葡萄为试材,采用0.5%、0.7%、0.9%、1.1%不同浓度的红枣多酚溶液涂膜处理葡萄果实,每隔48 h对葡萄的感官评价、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红枣多酚处理对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采后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涂膜组与对照组相比,涂膜组能显著降低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腐败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葡萄在贮藏前期的呼吸强度,进而抑制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涂膜D组在16 d时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208%、4.31%和3.49 mg·(100g)-1;其中涂膜组与对照组相比多酚氧化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得到有效抑制,以涂膜B组与A组尤为显著。因此红枣多酚预涂膜处理处理能有效保持果实内外在品质,适用于葡萄的采后贮藏。  相似文献   

14.
以上年储存的葡萄硬枝插条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菌的泥浆在扦插时浸蘸插条基部,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葡萄苗的成活率,有效增加扦插苗的生根数量。其中哈茨木霉菌50倍液(用量约10g/m2)处理可将葡萄扦插苗的成活率提高至91.74%,扦插苗生根数量增加31.74%以上,并可增加叶片生长数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黑提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对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效果,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临界低温高湿的贮藏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有效地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并进一步延缓了MDA含量的升高。综合评价,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有利于延长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低温(0±1℃)条件下,塑料袋包装加自制葡萄防腐保鲜剂,可 使葡萄贮藏6~7个月。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其呼吸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加强, 但这种变化未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葡萄的呼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达极 显著水平。浆果品质在贮藏过程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葡萄营养丰富,味美多汁,但比较娇嫩,不易贮藏。所以,在葡萄收获季节过后,再要想吃到鲜葡萄,就不大容易了。河北省涿鹿县的果农,摸索出一种简便的室内贮藏法,可保存到来年二、三月还能吃上鲜葡萄,而损耗率  相似文献   

18.
待贮葡萄的后期管理技术河北省阳原县施家会村种植龙眼葡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采收后入窖贮藏是该村种葡萄的一大特色。该村家家有贮窖,贮藏技术好,可贮到第二年5月上旬,价值提高3~5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贮藏这么长的时间,除有好的贮藏技术外,科学的生长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冷库低温化学保鲜技术,使鲜食葡萄贮藏4~6个月,商品果率在95%以上。具体技术如下: 一、影响葡萄耐贮性的因素葡萄的贮藏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葡萄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和贮藏条件是影响贮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甲酯抑制贮藏葡萄扩展青霉菌试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茉莉酸甲酯对(1±1)℃贮藏期间巨峰葡萄青霉病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了其对葡萄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以及主要致病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离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显著降低贮藏期间葡萄青霉病的发病率,并可显著诱导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在离体条件下也明显抑制扩展青霉的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因此,茉莉酸甲酯可间接诱导葡萄果实抗病性,并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显著抑制果实采后腐烂的发生,在葡萄采后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